第二百一十五章开课了
今天正式上课了,俞可甜感觉自己有些亢奋,待了这些日子快把她憋死了。
冯夫人教那些孩子还有层次不一岁数不一的人,她也是头一次这么教书,对她来说是个挑战。
冯院长教秀才,这里面最小的是无邪。冯院长看着无邪小小的孩子竟然能来这个班又骄傲又欣慰。
俞可甜来到教室先点名字,这里基本都是冲刺班的学生。俞可甜看到前面两个傻缺也来了,还对她笑。
俞可甜一边点名字一边摸着戒尺,吓得王福财和刘守全缩脖子。范启航看到这一切又想起来以前,在认识俞可甜之前他都没想到自己会有今日,还有机会参加乡试,甚至走的更远。
肖初忠也来了,只要跟着老师学习他才有信心参加考试。肖初忠一直觉得他是肖家最笨的,和堂哥根本没法比,堂哥年纪小小就一战成名考上了举人。三年过去了要和他一起参加乡试让肖初忠倍感压力。
玉林枫特别珍惜这次机会,这次收学生银子要的虽然少家里拿出来也不容易。他不打算去私塾读书了,能省一些银子。
玉临风听了想去香江书院读书,费用他家交不起。考虑好几日玉临风打算就跟着这位女夫子学习,平时他自己在家看书。
俞可甜喊到玉临风的时候记起了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让她想起“玉树临风”这个词。
俞可甜觉得玉临风就是比较端正的长相,没有和玉树临风这个词挂钩。
俞可甜禁不住看了莫问两眼,莫问给了她一个笑容弄得她心漏了一拍。俞可甜赶紧收回视线专心起来,这么多学生奔着她来的自然要认真的教。
冯夫人好久没有过得这么充实了,下面坐着的人有老有小,还有几个活宝。冯夫人学着俞可甜打手板,虽然没怎么用力但是感觉很爽。
现在上课调到早饭后,大概是现代时间的七点半,一节课两个小时,上完了才九点半。这是俞可甜定的,早上上课效果好,上完课还不耽误做事,是学功夫还是干什么都好安排。
俞可甜这边的学生多,一边点名字一边记几个特别的学生。比如说学习成绩好但是家境差一些的,比较用功但是人有些笨的。
点完名字俞可甜没马上讲课,她先讲规矩。
“我叫俞可甜,你们可以叫我俞老师,也可以叫我夫子。以前教秀才班的时候我打过学生的手板子,估计你们都知道。
现在你们是秀才了,我不会再打你们,但是昨夜的规矩没有变。一不能有错别字,二作业要干净整洁。”
俞可甜看到赵昌远火急火燎的进到教室坐在后面。她这次开班太急了,年前也上不了几节课,还真把赵昌远忘了。
“三作业要认真完成,四不能互相抄阅,不懂的可以问可以交流,发现雷同的我会查明原因再做处理。
我会经常考大家,考的不好的也完罚。这次发银子,一个错别字发一两银子。十节课累积达到五个错别字再罚五两,五到10个错别字罚十两,以此类推。
当然,有罚就有奖励,我会把罚的银子奖励给家庭困难的人。这些人先来报名,需要审核通过。每次考试在这些人里面选出一等奖学金一人,二等奖学金两人,三等奖学金五人。如果银子的时候多还会有鼓励奖,这要看那些有钱的学生愿不愿意当大头去犯错误。”
俞可甜说完看着王福财和刘守全笑,笑的他们两个人反毛。俞可甜想在这两个学生身上撸羊毛,突然想起还有肖初忠。
“现在打开书我们开始上课,谁要不认真听不记笔记,睡觉的都要罚银子。由范启航和李国栋一起记账,你们两个好好记,记好了定期挂在墙上公示给大家看。”
俞可甜耽误了一些时间,她打算把时间补上,所以那边两个班讲完课了她还在讲。
当俞可甜的学生不容易,首先记笔记方面若是不行就可遭罪了。
俞可甜这边还在上课,那边家里上完课的男人开始忙了起来,俞老爷子组织人把一些粮食挪到状元楼一部分。这次拉过去的以粗粮为多数,因为要在状元楼大门不远的地方卖平价粮,一个户籍卖一碗。
这次按照买的价格的平均价格,这是俞母和莫问商量好的,也是俞可甜提出买粮食这事时提出来的。
状元楼附近排了两排长长的队伍,粮食一到老百姓欢呼雀跃。这次卖的粮食比雪灾之前的还便宜。
由于人太多先按着家住地址卖,先挑住的不好的地方。玉山县百姓住的房子区别很大,穷的集中富的也集中。主要是怕富人也来跟风,买了便宜的粮食加价卖给穷困百姓。
今天卖的是粗面粗粮,就是针对穷困百姓的。有的人发现卖的粮食没有细粮干脆就走了。
无邪也去了,站在胡老四和魏之恒中间,因为他记性好负责监管查看户籍,有没有人拿着户籍重复买粮食。
排队的队伍里还有很多小孩子,甚至还有抱来的婴儿。等俞可甜上完课过来的时候看着这幅场面感觉心酸。
俞可甜有一个想法,她想扳倒吴县令,有这样的父母官百姓没法过得好。
莫问看到妻子心情不好走过去安慰,俞可甜知道自己现在的力量做不了太多事。
俞可甜看到辛景修和蒋兰往这边,身边还有一个妇人和小小少年。
“姐姐、姐夫。”
蒋兰见到俞可甜自然而然的这么称呼,她这次来是专程道歉的。
“咱们去进去说。”
到了状元楼的包间里大家坐了下来。
“你们怎么过来了?”
“姐姐,这是我的母亲和弟弟。”
“是莫公子和莫夫人吧,这次我能带着儿子合离多亏你们了,太感谢了。”
蒋母推了儿子一下,示意他说话。曾经的吴文华现在跟母亲姓叫蒋文华,他红着眼睛叫了人。
蒋文华虽然不喜欢父亲,但是终归父子一场,突然离开生活十二年的家有些伤感。
。
冯夫人教那些孩子还有层次不一岁数不一的人,她也是头一次这么教书,对她来说是个挑战。
冯院长教秀才,这里面最小的是无邪。冯院长看着无邪小小的孩子竟然能来这个班又骄傲又欣慰。
俞可甜来到教室先点名字,这里基本都是冲刺班的学生。俞可甜看到前面两个傻缺也来了,还对她笑。
俞可甜一边点名字一边摸着戒尺,吓得王福财和刘守全缩脖子。范启航看到这一切又想起来以前,在认识俞可甜之前他都没想到自己会有今日,还有机会参加乡试,甚至走的更远。
肖初忠也来了,只要跟着老师学习他才有信心参加考试。肖初忠一直觉得他是肖家最笨的,和堂哥根本没法比,堂哥年纪小小就一战成名考上了举人。三年过去了要和他一起参加乡试让肖初忠倍感压力。
玉林枫特别珍惜这次机会,这次收学生银子要的虽然少家里拿出来也不容易。他不打算去私塾读书了,能省一些银子。
玉临风听了想去香江书院读书,费用他家交不起。考虑好几日玉临风打算就跟着这位女夫子学习,平时他自己在家看书。
俞可甜喊到玉临风的时候记起了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让她想起“玉树临风”这个词。
俞可甜觉得玉临风就是比较端正的长相,没有和玉树临风这个词挂钩。
俞可甜禁不住看了莫问两眼,莫问给了她一个笑容弄得她心漏了一拍。俞可甜赶紧收回视线专心起来,这么多学生奔着她来的自然要认真的教。
冯夫人好久没有过得这么充实了,下面坐着的人有老有小,还有几个活宝。冯夫人学着俞可甜打手板,虽然没怎么用力但是感觉很爽。
现在上课调到早饭后,大概是现代时间的七点半,一节课两个小时,上完了才九点半。这是俞可甜定的,早上上课效果好,上完课还不耽误做事,是学功夫还是干什么都好安排。
俞可甜这边的学生多,一边点名字一边记几个特别的学生。比如说学习成绩好但是家境差一些的,比较用功但是人有些笨的。
点完名字俞可甜没马上讲课,她先讲规矩。
“我叫俞可甜,你们可以叫我俞老师,也可以叫我夫子。以前教秀才班的时候我打过学生的手板子,估计你们都知道。
现在你们是秀才了,我不会再打你们,但是昨夜的规矩没有变。一不能有错别字,二作业要干净整洁。”
俞可甜看到赵昌远火急火燎的进到教室坐在后面。她这次开班太急了,年前也上不了几节课,还真把赵昌远忘了。
“三作业要认真完成,四不能互相抄阅,不懂的可以问可以交流,发现雷同的我会查明原因再做处理。
我会经常考大家,考的不好的也完罚。这次发银子,一个错别字发一两银子。十节课累积达到五个错别字再罚五两,五到10个错别字罚十两,以此类推。
当然,有罚就有奖励,我会把罚的银子奖励给家庭困难的人。这些人先来报名,需要审核通过。每次考试在这些人里面选出一等奖学金一人,二等奖学金两人,三等奖学金五人。如果银子的时候多还会有鼓励奖,这要看那些有钱的学生愿不愿意当大头去犯错误。”
俞可甜说完看着王福财和刘守全笑,笑的他们两个人反毛。俞可甜想在这两个学生身上撸羊毛,突然想起还有肖初忠。
“现在打开书我们开始上课,谁要不认真听不记笔记,睡觉的都要罚银子。由范启航和李国栋一起记账,你们两个好好记,记好了定期挂在墙上公示给大家看。”
俞可甜耽误了一些时间,她打算把时间补上,所以那边两个班讲完课了她还在讲。
当俞可甜的学生不容易,首先记笔记方面若是不行就可遭罪了。
俞可甜这边还在上课,那边家里上完课的男人开始忙了起来,俞老爷子组织人把一些粮食挪到状元楼一部分。这次拉过去的以粗粮为多数,因为要在状元楼大门不远的地方卖平价粮,一个户籍卖一碗。
这次按照买的价格的平均价格,这是俞母和莫问商量好的,也是俞可甜提出买粮食这事时提出来的。
状元楼附近排了两排长长的队伍,粮食一到老百姓欢呼雀跃。这次卖的粮食比雪灾之前的还便宜。
由于人太多先按着家住地址卖,先挑住的不好的地方。玉山县百姓住的房子区别很大,穷的集中富的也集中。主要是怕富人也来跟风,买了便宜的粮食加价卖给穷困百姓。
今天卖的是粗面粗粮,就是针对穷困百姓的。有的人发现卖的粮食没有细粮干脆就走了。
无邪也去了,站在胡老四和魏之恒中间,因为他记性好负责监管查看户籍,有没有人拿着户籍重复买粮食。
排队的队伍里还有很多小孩子,甚至还有抱来的婴儿。等俞可甜上完课过来的时候看着这幅场面感觉心酸。
俞可甜有一个想法,她想扳倒吴县令,有这样的父母官百姓没法过得好。
莫问看到妻子心情不好走过去安慰,俞可甜知道自己现在的力量做不了太多事。
俞可甜看到辛景修和蒋兰往这边,身边还有一个妇人和小小少年。
“姐姐、姐夫。”
蒋兰见到俞可甜自然而然的这么称呼,她这次来是专程道歉的。
“咱们去进去说。”
到了状元楼的包间里大家坐了下来。
“你们怎么过来了?”
“姐姐,这是我的母亲和弟弟。”
“是莫公子和莫夫人吧,这次我能带着儿子合离多亏你们了,太感谢了。”
蒋母推了儿子一下,示意他说话。曾经的吴文华现在跟母亲姓叫蒋文华,他红着眼睛叫了人。
蒋文华虽然不喜欢父亲,但是终归父子一场,突然离开生活十二年的家有些伤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