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
字体: 16 + -

594章 合纵抗强?已是不可能了

    孤长子希振,虽然宽厚仁善,可是性情怯弱,又只喜吟诗作赋。不但无心政事,也绝无能镇住属下臣僚的雄主魄力;

    次子希声,虽然爱妃(马希声生母袁德妃,最受马殷宠爱)一直称他聪颖,以后也必能成就大器可也不过是为母宠溺亲子,孤当然也能看出希声他为人贪念太重、性情偏激;

    而三子希旺,性情虽笃厚恭谨,可别无大才,恐怕难堪大用;

    四子希范,虽然好学善诗,但为人好逸恶劳,又是宽以律己,苛以侍人若不严加管教,也极易玩物丧志、沉溺享乐;

    至于希萼、希杲、希广诸子,现在到底还是年幼无知、少不更事按说吴国先王杨行密与孤还是同年出生,他既然已身故了,也不知孤的阳寿到何时也将终结也不知他们成年后心性如何、能力高低,以国事相托,为时也未免太过早了。

    杨渥那小儿张狂妄行,却继任吴国王位,也全因杨行密其余诸子年幼难保孤若笑他吴国老子英雄儿狗熊,可是反观我楚国无论是谁为储君,孤也实难安心呐

    “大王?”

    许德勋眼见马殷怔怔出神,也不住出言问道。又默然了一阵后,马殷便长叹了一口气,随即说道

    “即便杨渥那小儿放肆狂妄,早晚自取其祸。但是他执意要与孤为敌,以后仍要兴兵来犯,致使治下子民还要受兵灾战祸荼毒。时局动荡不定,对于我楚国而言,终究不是好事”

    许德勋闻言也点了点头,思索片刻,他也接茬说道

    “大王当初因与清海军刘隐争岭南五府之地,便已厮杀过几阵。而后刘隐也向魏朝上表称臣,虽说如今清海军挥兵西顾,看来意图兼并静海军治下疆土既然同奉魏帝为宗主,我楚国也不便趁机攻取岭南两广之地。

    但毕竟要防患于未然,南有刘隐、西有王建,而我国虽然向北面魏朝称臣,但也须屯兵于边界以防万一。本来与东面吴国相安无事,可恨如今杨渥得陇望蜀,使得我国四面受制,都需要分兵把守寨垒要隘

    依臣之见,虽然亦须提防刘隐、王建,眼下唯有杨渥主动兴兵侵攻我楚国治下疆土,而魏、吴两国如今更是势如水火。只有遣使往魏国表明心意,待吴国再意图攻打我国之时,魏军经由江陵、鄂岳正可截击后路到时魏帝虽会利用我国意图重挫吴军,而我楚国也正可借助魏国的军力荡灭犯境敌军如此两相利用,以保我楚国领土不失。”

    毕竟按原本轨迹,许德勋便曾向马殷谏言朱温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他既然挟制唐皇、雄踞中原,改朝换代也已成定局。以主公的立场也当尊奉中原天子以维持治下时局稳定,而须向朱温上表称臣如今却是换做李天衢坐镇中原,而往日相安无事的吴国非要来侵攻结怨,许德勋自然也是倾向于尊奉中原宗主,以消弭吴国的军事威胁。

    而马殷听许德勋谏言,下意识的微微颔首,而他心里却仍不禁思忖道

    唇亡齿寒、合纵共存的道理谁都懂得,偏偏杨渥不懂。因为魏帝雄霸中原,孤表面上向他称臣,是为了自保,但也绝对不愿看到吴国被魏国灭所。毕竟吴国倘若覆亡,魏帝也很有可能要觊觎孤治下疆土

    当年杨行密刻意要做人情,而放还二弟与孤团聚,他也很清楚哪怕我楚国不会联手与他一并对抗中原,起码彼此互不侵犯,那么无论是当初朱温的梁国,还是如今李天衢的魏国,也都会有所顾忌。

    结果杨渥你这鼠目寸光的小儿,也实在是欺人太甚。孤如今只得响应魏国以保我境领土,可是从长远看来,只怕日后仍有隐忧啊

    马殷心中忿恨的念着,他也愈发感觉到心力憔悴。已经与过去自己为食人魔王秦宗权效力的经历彻底诀别,马殷从坐镇湘楚诸州以来,自问勤政爱民,为百姓生计着想,迄今为止也从来不敢怠慢。

    然而马殷却不知道,魏帝李天衢麾下最善于理财的谋臣高郁,本来应该是辅佐他打理得楚国无比富庶,就连按正史线本来应该是南楚开国元老的张佶,也已转投为李天衢卖命过了许多年头

    就算如今楚国尚还有马賨、马存、姚彦章、许德勋、黄璠等心腹宗亲、文武才干效力,可是少了高郁那等有能力打理得一方割据政权繁荣富裕的能臣辅佐。马殷有太多的政事都要亲力亲为,就算大概能维持治下百姓生计无忧,但是楚国也并没有成为当世论富饶屈指可数的国家,他也透支了太多精力与元气,现在苍老的也已十分明显。

    偏偏继任吴王的杨渥还要跳出来生事结仇,马殷更感到劳累不堪、心力难支。他倒是也想维持楚国与吴国、吴越等势力并立的局面,但又怎能退让下去,而任由杨渥势必要搅扰得己方势力动荡不安?

    思前想后一番,马殷忽的又怅然叹道

    “杨行密本来也当得起雄主之名,可只怕杨家的基业,却要败在其子手中,杨渥小儿这是非要逼得孤附协同魏国与他吴国为敌而孤出身贫贱寒微,当年蒙恩主知遇提携,也是历经无数凶险,方才有机缘自据一方,称王建国可是哪怕湘楚之地以孤为尊,也终究还是要看魏帝的眼色行事”

    吴军大将陈知新侵攻楚国,却被马殷麾下首席勋将许德昌击溃惨败,而遭擒杀处斩的战报传至魏国治下,经由驿站快马传递声息,也已上禀正在返程往汴京途中的李天衢知晓。

    楚国、吴国的关系已经迅速恶化,马殷应该也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打算改变外交策略;而这次兵败之后,也将会使杨渥与吴国其他元老勋臣的嫌隙越来越深这些事李天衢自然也料想得到。

    然而除了楚、吴两国之间战事的结果之外,几乎在同时传来的另外一桩情报,也立刻引起了李天衢的注意因为不止是吴王杨渥悍然出兵侵攻楚国,占据两川巴蜀之地的王建同样也是集结重兵,调动部曲,蜀国也已对外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事。

    ---------------------------------------------------

    注马殷与其子嗣相差年龄很大,虽然长子马希振生辰史载无详细记录,而在他四十六岁之时,次子马希声才诞生。而后陆续又生了三十多个儿子,以及史书有载的两个女儿按情节现在的进度,南楚第二代国君应该也才八、九岁大。

    不过写这本小说的初衷,也有想将很多在后世知名度或高或低,但是在这个时代比较重要的人物,以及一些重要的史实事件代入进故事当中的想法。可是如果完全按严谨的写法,马殷应该是排在钱镠之后,五代十国中第二长寿的开国君王,他还能再活个二十多年,而后马希声在位三年、马希范在位十五年之后,楚国群驹争槽才到了兄弟相残最为狠烈的阶段

    到了那个时候,主人公也已是个老头子了。再要与南楚“群驹争槽”事件发生关联,那可就太过拖沓了所以马希声、马希范等马殷子嗣的年龄较之正史会更大些,一些史载的大事也会提前些年份发生,在此做个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