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明之路
字体: 16 +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求收藏、推荐、月票)

    得益于新粮作物的推广和就业人口的增加,大明的人口也增长了近两千万,达到一亿两千万左右。

    随着经济的增长,大明财政中商税、国有企业以及政府投资收入极速增长,农业税在整个财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一股取消农业税的呼声,甚嚣尘上。

    不过秦睿不建议过早取消农业税,而是将农业税划归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发展。按照5:3:2的原则,县一级留存50,市一级留存归省一级政府,这些资金作为各级政府投入水利、交通、电力等公共事业的基金。同时也能保证大明的粮食安全和国家政权的稳定,毕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随着就业人口的增加,百姓收入的提升,内需市场也开始升温,大明经济的第三驾马车也有起步的迹象。

    而农业方面的成绩更是喜人,随着循环农业种植中心在大明各地的推广,各地百姓翻着花的把农业种植搞出了新花样。有人搞经济作物,有人搞农林牧副渔,有人搞无土栽培,有人搞农家肥,规划化的养猪、养鸡、养鸭厂到处开花,饲料配套厂家遍地都是。

    一些新的种植方式和方法也在大明推广,包括新的种子也开始投入种植,大明粮食的亩产量可是提升,主粮作物由原来的小麦、粟米、高粱、稻谷、大豆、豌豆变成了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土豆、地瓜,与此同时一些新的蔬菜在大明流行起来,比如辣椒、西红柿。

    新式的机械也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农业上解放出来的人,开始走向城镇,大明的城镇化开始起步了。城镇化最受益的就是房地产,但秦睿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房地产政策,不允许房产炒作,遇到此类事件一律严加打击。大明需要一个温和长久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通过炒作来实现财富的虚拟增长,因为资金从来都是聪明的,一旦发现有暴利机会,是不会放过这个机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