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明之路
字体: 16 + -

第二百零七章 多看、多学、多问,少指挥

    秦睿从大明电力研究院挖了30个人到天津科技学院,与化学系组成研发团队,研究电极焊接及焊接材料,因为秦睿见过烧电焊的,虽然不知道用什么材料,但肯定是用电和电焊条,同时秦睿也听说过很多名词电弧焊、氩弧焊、2焊、氧气焊等等,秦睿统统告诉了研发小组,然后让研发小组自己去摸索。

    运力不够啊,就这些订单,秦睿旗下所有船出动,半年才能运完,前提还得不能有台风、大浪。在后世农历5月到7月是台风的高发期,秦睿总结过近15年来江浙闽广四省的天气记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现在这个年代,好像沿海这些省份,暴雨和台风只发生在6月一个月,其他时间都是风平浪静。秦睿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但这些记录总结的结论,给了秦睿很大的信心,船运只要避开六月,大概率不会遇到台风,这就是说一年之内,至少可以运行11个月,蒸汽轮船和福船相互配合,远航船的用蒸汽轮船,近航程的用五桅或者七桅福船,这样可以解决交货期的问题。

    蒸汽轮船运输速度快,但装卸是个大问题,秦睿已经安排机械学院在制造装卸举重设备,但油封、液压等很多技术问题,一时半会很难克服,只能引入滑轮组和杠杆增加装卸效率。凡事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于求成。

    秦睿找来海运集团的七人小组,开始讨论起来如何规划航线、如何研制吊装设备、如何保持远距离联络、如何合理分配船只、如何核定运输价格、如何解决船只回程空载等问题。

    弘治十六年算是大明海运集团成立的元年,以前去日本、去美洲,只能说是做贸易、探航线,今年才是正式对外营业,承接一些正规的运输业务。

    将大明的物资运送到世界各地,还要运回大明需要的物资或者金银来,这才是海运集团的任务,不能舍本逐末。秦睿现在只是负责提出问题、指出方向和思路,让七人小组各自组织人手研究,拿出方案。

    秦睿将事情扔给管理团队之后,自己则动身去了京城,处理大明电力研究所的事情。年前去规劝朱厚照的时候,秦睿就看出来朱厚照对电力研发的兴趣减弱了很多,就提出来接手电力研究所,太子连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好像自己终于摆脱了这个累赘。

    当时已经到了放假的时间,所以秦睿就没有去接收,正好趁着这个时间,自己在天津卫好好规划了一下未来电力研究院的结构。

    秦睿带着徐经一起来到大明电力研究院,召集所有人员召开大会。秦睿先是拿出太子谕令,宣布接管大明电力研究所,将大明电力研究所升级成为大明电力研究院,由徐经出任电力研究院院长,负责日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