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明之路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二章 文山会海(求收藏,月票,推荐)

    “天津卫几万户人,年前来的及吗?”韩勇心中略一盘算,觉得来不及。

    “学校里学生几千人呢?一户五文钱,抢破头。挑中专和高年级的,十人一组,分片调查,一村一村,一户一户,即防止别人欺负,又能快速执行。”

    “恩,每天早上安排马车接送。”韩勇建议道。

    “那还等什么,学校的学生下午就要走了。”秦睿笑了笑,说道。

    韩勇飞奔似的跑出去。

    然后,又跑到办公室旁边的会议室,集团总部、学校、养殖中心、铁矿厂、煤矿厂、砖厂、水泥厂、玻璃厂、香水厂、黄河水利工程的头头脑脑们都在等了。

    文山会海,前世秦睿没有踏入过正式的工作环境,大多数都在学校,对这个词的认识还不是很深,今天算是认识到了,深恶痛绝啊。

    即使秦睿再懒,有些方向性的问题也要传达下去,不是找个人带个话就能解决的,一大摊子事情要让主要的负责人理解透彻。

    秦睿为主,范正卿为辅,刘杰当主持人,对集团在弘治十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弘治十二年进行了规划,将集团工作重心定位成农业发展以点带面,学校与各厂实行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两京五布政司的银行体系。

    秦睿特意讲了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学校要培养的人才,目前来讲,必须是专业型人才,即针对集团所属的工厂,开始针对性培养人才,工厂需要财务人员,就开设财务培训专业;工厂需要产品设计人员,就开设产品设计专业;工厂需要设备维修人员,就开设设备维修专业……”

    “同时科技学院要自主挖掘工厂需求,进行前瞻性开发和研究工作,比如挖矿的设备可以升级?收割庄稼的机械可不可以改进?玻璃加入其它成分是不是能改善性能?……”

    “不要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能拿研究技术成果的,奖励是不会少的。另外自明年起,集团准备用5-10年时间,逐步搭建养老体系,让大家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

    秦睿非常重视科技学院的发展,但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沉淀。

    秦睿又不是百科全书,每当遇到问题,就能给出答案。秦睿的方法很简单,有问题,集合一群人,如果秦睿有理论基础的,秦睿说理论,大家一起研究和总结,记录;如果秦睿不懂的,就在全国范围内挖人,依然是一起研究和总结、记录。

    比如炼钢,秦睿就特别重视数据的搜集,每一炉都要求记录投入料的配比、时间、温度、产量等数据,数据多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总结出一些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