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小王爷
字体: 16 + -

第169章:上朝

    李渊呵呵一笑“皇爷爷看着孙儿这楚王府,便应该知道,孙儿的学问便是格物之学。在旁人眼中,这门学问就是奇技淫巧,就是工匠而已。甚至本王说教的还会涉及到商业。

    士农工商。孙儿教的学生却正好就是最下面的两等,工匠或商人。那些儒家如何你能看好孙儿呢。”

    李渊疑惑问道“其实朕也不知道你为何会行这些粗鄙之事?”

    “很简单。因为孙儿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啊。人类的发展之道,永远离不开对工具的使用。而发明更好,更方便的工具,便是正确的发展之路。”

    李渊无所谓的点点头“这个便随你吧。接下来随朕在别处转一转吧。让朕好好看看你这楚王府。”

    “是,皇爷爷请随孙儿来。”

    带着李佑再次好好参观了一番楚王府,无论是泳池,西式风格的豪宅,还是后面的大宫殿都带着李佑打出去逛了一圈。

    甚至李佑还带着李渊去视察了一番楚王府的护卫营。也是让那些将士感到欣喜。这虽然不是当今皇上,但也是以前的皇上啊,现在的太上皇呢。

    “奴才参加太上皇,参加楚王殿下!!”

    解决在两人闲逛的时候,王德匆匆而来。直接跪在他们的面前行跪拜大礼。

    首先这个跪拜大礼是存在的,只是寻常上朝,寻常见到皇帝,士大夫不用跪拜,其中也包括大学,国子监的学子,还有朝廷官员咯。

    当然了,各种大典的时候,无论是祭天还是其他大典。臣子都必须跪拜皇上。

    但是如果是皇家仪仗队出行,普通百姓是需要跪拜的。

    王德是李世民的贴身太监,也算是太监中地位最高的了。但是所谓的太监就是皇家的奴才!奴才跪主子,自然是很合理的。

    李渊却根本没有回话的打算,居然理都不理跪在地上的王德,径直越过王德,走了过去。

    额,这老头是将李世民的气,洒在他身边人的身上了啊!

    李佑上前虚扶“王公公,起来吧。说说你是来找本王还是找皇爷爷的。”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王德紧张的擦了擦额头细汗。其实之前李佑都表现的随和。王德虽然是奴才。那也只是拱手弯腰行礼而已,并未直接跪拜。

    今天这般大动作也真的是跪拜李渊而已。他也知道,这个太上皇心中有气,而这气很容易洒在他们这种李二身边人的身上。

    所以是真的不敢有丝毫怠慢。来了就直接跪下。看着李渊没理他,王德心中是庆幸的。

    “殿下啊,陛下让奴才通知你去上朝啦。”

    “哦?去上朝??”李佑有些疑惑的指着自己。虽然自己的亲王,但是就自己现在这无论身份还是年龄都不符合啊。

    “哎呦喂,我的爷啊。你就快点去换装出发吧。圣上还在大殿上等着呢!!”

    “好好好,你别急,本王这就换装出发!”李佑小跑追上去,对李渊说明情况。

    李渊无所谓的摆摆手“你去吧。朕再继续转转。”

    “那孙儿告辞,皇爷爷有什么尽管吩咐他们即可。”

    换上亲王服,宽袍大袖还真让人不习惯。紧随王德感到弘义宫外!

    只听王德高深喊道“楚王殿下到!!!”

    李世民直接发话“都进来吧!”

    王德弯着腰,快步走上台阶,恭敬的站在李世民旁边。李佑作为一个皇子,一位亲王,自然无需那般谨慎。

    昂首挺胸,行走却显得风风火火,到有几分练武之人的气势。坐如松,行如风!!

    “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楚王,今日唤你前来,目的便是为了商讨你提出的烈士陵园一事。”

    李佑疑惑“父皇,将士们为了保卫和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儿臣觉得大唐,这个他们用生命保护的国家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

    烈士陵园,让将士们的英魂回归。这便是对牺牲的将士们,应有的待遇。这应该没什么可讨论的了吧。”

    “楚王殿下此言差矣!!”因为文官站了出来“要说对大唐贡献最大的,那自然应该是我们这些士大夫。而绝非那些当兵的。

    殿下可听说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群当兵的寻常时候,不过都是被朝廷养着的而已,只是在打仗的时候,他们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不正是他们应该的吗??反观我们士大夫,治理国家劳心劳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大唐治理的蒸蒸日上。

    现在楚王殿下却让当兵的享受后世香火,将我们士大夫至于何处啊??”

    “臣附议!如果建设所谓的烈士陵园,臣等为大唐劳心劳力,心中不服啊!”

    “臣附议,请圣上定夺!”

    哗啦啦,竟然直接跪下了十位大臣!这场面让李佑都是万万没想到。没想到这个提议居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弹。

    “呸!你们是什么玩意。还有脸在这这里抗议。俺老程就十分赞成楚王的话。我们在战场上杀敌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啊?我们战死沙场,要个名分怎么就不行啦??”

    程咬金也生气了,直接站出来,对着这群跪在地上的众臣就是一阵狂喷。吓得这群人连连后退,一袖遮面。生怕程咬金的唾沫飞射在脸上来了。

    李佑抱拳说道“父皇,军队的存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它的价值,而绝非是靠着朝廷无偿供养的啊。

    若是没有军队,大唐匪患四起。周边国家劫掠中原。华夏亡国灭种也是旦夕之间。军队存在的意义,震慑更大于实战啊!!

    他们也并非无所事事,他们也必须要训练,保证更好的随时面临战争啊。

    战乱时期,是他们拼命,不计牺牲为我们打下这片和平的大唐。和平时期,也是他们在守卫着和平。

    那些牺牲的将士。儿臣觉得,烈士的称号,埋葬于烈士陵园,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属。

    这样大唐的军人也将更加拥戴大唐,拥戴父皇,拥戴朝廷。他们即便牺牲,也有着崇高的荣誉。他们往后应敌,即便敌人在厉害,他们也能更加勇猛无畏。”

    秦叔宝也站了出来“楚王说的对!末将复议!将士们即便是平时,也绝不是白白让朝廷供养的。他们也需要努力训练,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震慑。

    有了烈士陵园,死后又了崇高的荣耀,死后也能回来了。末将也相信未来大唐的将士们会因为这个烈士陵园而变得更加勇猛无畏。”

    “末将复议!”尉迟敬德也站了出来,随即大大咧咧的说道“陛下啊,我们都是当兵的,我们并不希望,当我们死后,被埋入那万人坑之中。”

    “陛下”

    文官还想发话,李佑冷哼一声说道“既然尔等如此看不起军人。那好啊,北方突厥,年年犯我边境。各位大人去说和一下啊?让他们将抢我们的都还回来啊?

    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尧舜禹,再到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争霸。我华夏始终屹立不倒。傲视全世界。

    可魏晋南北朝时期呢?这一段黑暗的屈辱史,他们叫我们两脚羊啊!!那时候你们文人呢?为何没有拯救天下啊?

    各位倒是遗憾没有生育那个时代啊。不然凭借各位的本领,定然能够力挽狂澜的吧。也不用武悼天王冉闵发布杀胡令了吧。”

    “你们说说,你们很多人的确为了大唐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你们不是同样享受着应有的待遇吗?个个位高权重的。

    却连这点身份承认都不愿意给军队,你们好大的胸怀啊!!”

    李佑的话让一些人真的感觉到不好意思。不过依然有人不服,刚要说话,李世民却发话了“好了,骊山前面修建一座忠魂祠。在骊山前面圈出一片地来作为烈士陵园吧。”

    李世民发话,等于这件事情已经有了结论。军方这边连忙跪下一大片“陛下英明!!”

    “修建忠魂祠和烈士陵园的事情,全权由楚王负责。户部发放五万贯钱给楚王。楚王殿下可不能让朕和众位卿家失望啊!”

    “儿臣定当给出一个完美答卷!绝对不会让父皇和各位朝公失望的。”

    李世民点点头“孔爱卿,你可有本奏?”

    孔颖达站出来,从怀中拿出一本很厚也较大的书籍说道“陛下,老臣和楚王不负众望,终于将这本大唐字典给做出来了。”

    “哦?这倒是好事啊!快快拿上来,让朕看看。”

    王德连忙小跑下来,恭敬的从孔颖达手中接过字典,小跑上去,再恭敬的将字典交到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这就翻开看了起来,将一朝堂的官员就晾在哪里不管了。这可就让众人赶到十分疑惑。不明白那里面都是一些什么东西。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房大人,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字典吗?”

    房玄龄摇摇头“长孙大人,老夫也没有听说孔大人在弄什么字典啊。”

    “咳咳,咳!”杜如晦忍不住咳嗽两声,这到不是提醒谁,而是他的身体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只听他说道“这书籍出自孔师之手,而且楚王的才学也不一般,那三字经就可见一般了。他们两人联手制作,必然不简单啊。而且这个还,还这么大一本。咳咳!”

    这本大唐字典,里面的字体虽然不大,但也不算太小。都是孔颖达写上去的。所以整本字典显得又大又后。不过也还能接受。(大概就是文件夹打下,三本语文书的厚度而已。)

    房玄龄看着脸色有些惨白的杜如晦,眉头微皱,心中是真的有些担忧“克明,你的身体怎么样?老夫还是劝你向陛下请假,或者请辞吧。你现在应该好好养病才是关键。”

    杜如晦却摇摇头“不了,不需要了。我应该就是寻常的风寒而已,无大碍,无大碍。”

    而武将那边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一位武将兴致勃勃的问了一句“你们谁知道那大唐字典是什么吗?”

    瞬间周围的几个武将都投去诧异的目光,一位撇嘴说道“定是那些酸文章啦。这些管我们武将什么事。所以就不要在意啦。”

    于是武将这边就再也没有讨论大唐字典的声音了。

    李世民看了半晌,发现这字典果然好用。他之前还真的恶补了一番拼音符号。所以使用起来倒是并不费力。

    合上字典,李世民满意的点头说道“不错不错。这本字典很不错。看你们大家都对这个感到疑惑吧。孔爱卿,不妨就对大家说说吧。”

    孔颖达连忙应是,然后转头向所有人解释道“要想看得懂这本字典,你们首先得去学习拼音之法。会了拼音之法,即便不会识字也能在上面自学成才”

    接下来孔颖达套滔滔不绝的为大家讲述了字典的好处。但是几大家族的人却感到心中一咯噔。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立刻就犹如安捞不住的站出来,跪地便道“殿下啊,这本字典就是在断我们大唐的根基啊。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书籍留存于世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崔爱卿,此话说的倒是有趣了。那你倒是说说,这怎么就断我大唐的根基呢??”

    这崔大人跪在地上也不起来,连忙说道“殿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百姓都会读书写字了。那大唐岂不乱套了吗?”

    李佑站出来说道“崔大人,你说的话毫无逻辑性可言。如果大唐百姓都会读书识字,岂不好事?他们明白道理,才能更好的监督官员和朝廷。才能更好,更有效率的完成朝廷的指标啊。

    所以本王觉得,这《大唐字典》对于大唐是百利而无一害。有些人阻拦的别有用心吧。怎么?怕将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你们的对知识的垄断时代结束了,你们的地位不保吧。”

    “你,楚王殿下,如果人人都能读书写字。人人都想考取功名,那粮食谁来种?纺织等各行各业的事情,谁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