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祭祖
虽说,高宝德站于很靠前的位置,理应很受瞩目。
但因她年纪小,又只是皇女而非皇子。
微微缩头,旁人一时半刻,若不刻意探寻,便不会注意到,她眼底闪现的异常神色。
祭天地,祭社稷,高齐皆依照周礼而来。
但祭祀祖宗这等仪典礼仗,高齐皇族更多的还是参照旧俗和祖制。
太极殿上。
衮衮奏乐。
高宝德与殿上其他之人,恭候了许久。
才听礼官唱道。
“天子至——”
天子高洋,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
太极殿主殿,高踞于高大的台基之上,有慢道通上殿陛。
高洋自下而上,挪步进殿。
他是高氏的大家长。
平日治国理政、内廷嬉乐,或有暴虐之举、淫诞之行。
但于祭祀祖宗的典仪上,他还是表现得庄严肃穆。
祖宗不可欺。
自阊阖门行进,至殿转身。
南面称孤。
“拜天子——”
礼官唱。
“汾阴出鼎,皇祐元始。五音六律,依违飨昭。”
在天子的示意下,礼官开始今日或者说是今年例行的祭祖之仪。
祭祖分殿祭与郊祀。
朝时,于太极殿上,是高氏众族,都要到殿,参礼揖拜,此为殿祭
晡时后,诸王宗亲,需再随天子至京郊宗庙,参拜祖宗之祠,此为郊祀。
但下晌的郊祀,是不用高宝德动身前往的。
郊祀是由高氏皇族,诸男性宗王前去。
姻亲家属、族中贵女皆不必同往。
所以只待今晨,由太极宫至宗庙祭拜祖宗后,高宝德原本就可以歇息一下晌。
靠近年节,忙碌数日,高宝德终于有机会歇歇。
结果刚才被乐安公主邀约谈天。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宝德被乐安公主喊住时,那般得心中郁闷。
年旦之日,难得闲暇,谁愿与你呆一起?
听着礼官的指引,在殿众人,不论身份,通通顿首于地。
一拜。
再拜。
三拜。
顿首礼毕,礼官替天子,宣读早已拟好的祭文。
这时,僵持许久的众人,一般都会心照不宣地放空心绪,稍作休息。
毕竟跪听祭文需一直僵持着一个姿势,不可乱动。
身体上高度紧绷,只能精神上稍缓。
加之宣读的祭文又是十分冗长的,耗时甚多。
众人心怀各异,都在想着不同的事情。
但看着,都老老实实地跪于殿上。
在这般肃穆的环境下,没有人敢有丝毫小动作,没有人敢挑战皇室宗族的权威。
在殿的,都是高氏宗族,不敬祖宗,是要剥爵为庶的。
高宝德也同样放空自己的思绪,想着想着,已经感受不到,自己究竟听了多久的铭文祭语。
直至礼官唱罢。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年旦之日,祭祖之时,诸君同朕恭祝先祖,福寿永康,祖佑大齐,社稷万年。”
高洋沉声道。
“恭祝先祖,福寿永康。祖佑大齐,社稷万年!”
随着高洋朝宗庙方向始行祭礼,众人赶紧收敛心神,虔诚跟上。
三顿首。
太极殿“居中建极”,作为大齐邺城宫城正殿,此时殿外,众礼官鸣锣击鼓,弦乐伴奏。
殿内,众人皆以头抢地。
太极殿正殿,是大齐天子举行大朝会等重要礼仪活动的主殿。
东堂是天子日常处理朝政、召见群臣、讲学之所。
西堂是天子日常起居之所。
太极殿,与东西堂一字并列。
邺城宫正殿的这种布局,其实是当年高氏霸府草创之初,高洋父子三人,参照曹魏的都城洛阳城,照搬而来的。
皇城布局,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完全相同。
在太极殿北,有式乾殿,为皇帝正殿。
式乾殿北有昭信宫,为皇后正殿。
昭信宫前殿中,有将作监的匠作大匠崔季舒,铸作的高达二四丈的铜龙、铜凤,十分奇伟。
这些殿堂,各自都有四门和廊虎围绕而成的巨大官院。
其实这些大部分,都还是高洋父兄之力。但未及建成,父兄高欢与高澄二人就相继薨逝。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现在这邺城宫已成,却不见建造其的先人。
如今就是去祭拜他们。
太极殿前,有通向官城南正闭司阅门的主干大道,并由此而形成一条,自南而北的主轴线。
现在的太极殿众人,邺城参赞礼成,此时皆要随高洋一同,从太极殿正殿,往南,经由这条主干大道,一路步行,至邺城南宫的宗庙。再行祭祀宗祖之礼。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大齐代魏后,高洋践祚,依周礼,于宗庙之中,设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即位之初,就为他们追尊了帝王位。
现在高氏宗王,就要随高洋一同,祭祀七庙上的这些宗祖皇帝。
高宝德自幼习礼,又常年住在北宫,这些宫城地理和宗庙之仪,也都知晓。
虽这是第一次去宗庙,但这等场合也不会犯丑。
高洋位列最前。
阿兄高殷是皇太子,列位天子之后。
胞弟太原王高绍德,又紧随其后。
高宝德在他二人身后。
后面不用看,也知是高洋的诸庶子。
再往后,才是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等宗王,高洋的嫡庶兄弟,高欢的儿子们。
高齐嫡庶长幼尊卑有序,敬祖拜宗之时更能显见。
高宝德估计距离,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宗庙。
这是她第一次途经前朝。
前世忘记了因何,反而错过了。
高宝德没有张扬地去张望左右,仅仅是抬眼,凭着记忆,把途经的各个堂馆、宫苑,与自己曾在史册中见到的屋舍名字,一一对上。
自娱自乐,为自己解闷,倒是感觉有几分稀奇。
这是文林馆。
众人走了许久,快行至宗庙之时,高宝德又瞧见一个三两层高的馆苑。
文林馆是官称之名,平时它被心照不宣地,当作藏书阁。
藏书阁就是它接地气的名字。
高宝德见此,才想起一事,数日前好像应过宇文邕,将藏书阁内的前魏文明太后所著的《皇诰》捎带给他。
好吧,真忘记了。
高宝德一咧嘴。
但因她年纪小,又只是皇女而非皇子。
微微缩头,旁人一时半刻,若不刻意探寻,便不会注意到,她眼底闪现的异常神色。
祭天地,祭社稷,高齐皆依照周礼而来。
但祭祀祖宗这等仪典礼仗,高齐皇族更多的还是参照旧俗和祖制。
太极殿上。
衮衮奏乐。
高宝德与殿上其他之人,恭候了许久。
才听礼官唱道。
“天子至——”
天子高洋,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
太极殿主殿,高踞于高大的台基之上,有慢道通上殿陛。
高洋自下而上,挪步进殿。
他是高氏的大家长。
平日治国理政、内廷嬉乐,或有暴虐之举、淫诞之行。
但于祭祀祖宗的典仪上,他还是表现得庄严肃穆。
祖宗不可欺。
自阊阖门行进,至殿转身。
南面称孤。
“拜天子——”
礼官唱。
“汾阴出鼎,皇祐元始。五音六律,依违飨昭。”
在天子的示意下,礼官开始今日或者说是今年例行的祭祖之仪。
祭祖分殿祭与郊祀。
朝时,于太极殿上,是高氏众族,都要到殿,参礼揖拜,此为殿祭
晡时后,诸王宗亲,需再随天子至京郊宗庙,参拜祖宗之祠,此为郊祀。
但下晌的郊祀,是不用高宝德动身前往的。
郊祀是由高氏皇族,诸男性宗王前去。
姻亲家属、族中贵女皆不必同往。
所以只待今晨,由太极宫至宗庙祭拜祖宗后,高宝德原本就可以歇息一下晌。
靠近年节,忙碌数日,高宝德终于有机会歇歇。
结果刚才被乐安公主邀约谈天。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宝德被乐安公主喊住时,那般得心中郁闷。
年旦之日,难得闲暇,谁愿与你呆一起?
听着礼官的指引,在殿众人,不论身份,通通顿首于地。
一拜。
再拜。
三拜。
顿首礼毕,礼官替天子,宣读早已拟好的祭文。
这时,僵持许久的众人,一般都会心照不宣地放空心绪,稍作休息。
毕竟跪听祭文需一直僵持着一个姿势,不可乱动。
身体上高度紧绷,只能精神上稍缓。
加之宣读的祭文又是十分冗长的,耗时甚多。
众人心怀各异,都在想着不同的事情。
但看着,都老老实实地跪于殿上。
在这般肃穆的环境下,没有人敢有丝毫小动作,没有人敢挑战皇室宗族的权威。
在殿的,都是高氏宗族,不敬祖宗,是要剥爵为庶的。
高宝德也同样放空自己的思绪,想着想着,已经感受不到,自己究竟听了多久的铭文祭语。
直至礼官唱罢。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年旦之日,祭祖之时,诸君同朕恭祝先祖,福寿永康,祖佑大齐,社稷万年。”
高洋沉声道。
“恭祝先祖,福寿永康。祖佑大齐,社稷万年!”
随着高洋朝宗庙方向始行祭礼,众人赶紧收敛心神,虔诚跟上。
三顿首。
太极殿“居中建极”,作为大齐邺城宫城正殿,此时殿外,众礼官鸣锣击鼓,弦乐伴奏。
殿内,众人皆以头抢地。
太极殿正殿,是大齐天子举行大朝会等重要礼仪活动的主殿。
东堂是天子日常处理朝政、召见群臣、讲学之所。
西堂是天子日常起居之所。
太极殿,与东西堂一字并列。
邺城宫正殿的这种布局,其实是当年高氏霸府草创之初,高洋父子三人,参照曹魏的都城洛阳城,照搬而来的。
皇城布局,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完全相同。
在太极殿北,有式乾殿,为皇帝正殿。
式乾殿北有昭信宫,为皇后正殿。
昭信宫前殿中,有将作监的匠作大匠崔季舒,铸作的高达二四丈的铜龙、铜凤,十分奇伟。
这些殿堂,各自都有四门和廊虎围绕而成的巨大官院。
其实这些大部分,都还是高洋父兄之力。但未及建成,父兄高欢与高澄二人就相继薨逝。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现在这邺城宫已成,却不见建造其的先人。
如今就是去祭拜他们。
太极殿前,有通向官城南正闭司阅门的主干大道,并由此而形成一条,自南而北的主轴线。
现在的太极殿众人,邺城参赞礼成,此时皆要随高洋一同,从太极殿正殿,往南,经由这条主干大道,一路步行,至邺城南宫的宗庙。再行祭祀宗祖之礼。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大齐代魏后,高洋践祚,依周礼,于宗庙之中,设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即位之初,就为他们追尊了帝王位。
现在高氏宗王,就要随高洋一同,祭祀七庙上的这些宗祖皇帝。
高宝德自幼习礼,又常年住在北宫,这些宫城地理和宗庙之仪,也都知晓。
虽这是第一次去宗庙,但这等场合也不会犯丑。
高洋位列最前。
阿兄高殷是皇太子,列位天子之后。
胞弟太原王高绍德,又紧随其后。
高宝德在他二人身后。
后面不用看,也知是高洋的诸庶子。
再往后,才是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等宗王,高洋的嫡庶兄弟,高欢的儿子们。
高齐嫡庶长幼尊卑有序,敬祖拜宗之时更能显见。
高宝德估计距离,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宗庙。
这是她第一次途经前朝。
前世忘记了因何,反而错过了。
高宝德没有张扬地去张望左右,仅仅是抬眼,凭着记忆,把途经的各个堂馆、宫苑,与自己曾在史册中见到的屋舍名字,一一对上。
自娱自乐,为自己解闷,倒是感觉有几分稀奇。
这是文林馆。
众人走了许久,快行至宗庙之时,高宝德又瞧见一个三两层高的馆苑。
文林馆是官称之名,平时它被心照不宣地,当作藏书阁。
藏书阁就是它接地气的名字。
高宝德见此,才想起一事,数日前好像应过宇文邕,将藏书阁内的前魏文明太后所著的《皇诰》捎带给他。
好吧,真忘记了。
高宝德一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