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礼部
这还没完,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还让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战功卓着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太常卿、礼部尚书、特进)也被流放到象州,并在途中病死。后世史学家多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嫉贤妒能,“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
和房遗爱交往比较多的宰相宇文节(侍中、太子詹事)、安国公执失思力(驸马都尉、左骁卫大将军)、谯国公柴哲威(安西都护)、尚书奉御薛万备等全部被流放。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举动对唐朝高层产生了重大影响,牵连了太多的宗室成员。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皆没逃脱牵连,以至于后来武则天上台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阻止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
李孝恭虽然不知道李元昌和李元景日后被打压的悲惨结局,但他自身被打压是真实感受到了,从统领千军万马的军方第一人被安排成没有多少存在感的礼部尚书。
又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礼部可是可以和吏部户部相提并论的牛逼部门,怎么会没有存在感呢?
这里作者君不得不纠正一下,礼部是接管科举之后才开始牛逼起来,而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之后至少得贞观十年左右,现在才贞观元年,礼部只是管理一些礼仪、祭祀、宴餐等杂事,所以现在在六部之中存在感最低,根本没有多大实权。
礼部是有了科举制度之后,才一步一步成为可以和历部户部相提并论的实权部门。
礼部是从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其长官礼部尚书。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除此之外,礼部还享有立法权。
古代治国安邦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礼义法度更是一个国家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证。
礼部就是负责立法的,而礼部尚书也是最权威的“法律专家”。古代的皇帝们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这句话,说出来也不会有皇帝真正的执行,谁敢对着皇帝们说你犯了罪?而皇帝们也只是把这句话当成约束自己的一个规矩而已。
但即便如此,负责立法的礼部尚书也必须秉公执法,刚正不阿,而立法之人也不能知法犯法,因此,皇帝们在选择礼部尚书的时候,都会挑选一些身家清贵,社会威望很高的人来担任。毕竟立法者最该严于律己,不能身形不正。
除去这些,礼部尚书还掌管着文化传输,外交航海,教育餐饮等行业,也就是说,他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法律部部长,可见其地位之高。
如果要顺利完成这些工作,礼部尚书就需要饱读诗书,精通海外文化,不紧要品德高尚,还要有高瞻远瞩的见识和一身阳刚正气。而这些都是他们任职的必要条件。
同时身兼数职,放在现在也没几个这样的。所以礼部根本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清水衙门,相反,他在六部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礼部尚书也是掌管着非常重要的权力。
大家都知道从隋朝开始国家便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从六部的具体情况来看,权力最大的肯定是吏部,吏部相当于现在大公司的组织部门,负责官员的裁剪和升迁。
所有官员的考核都要通过吏部来选拔,因为这个部门掌管着天下无数学子的命运,以及一众官员的饭碗,因此整个朝堂都非常敬畏这个部门。
而皇帝呢,也是对吏部非常的重视,毕竟他是用来选拔人才的,皇帝们任用官员之前,都会安排吏部进行探查考核。
权利仅次于吏部的是户部,户部掌管着国家财政,管着国库。宫里小到太监宫女,大到皇帝太后,一切开销都是户部掌管。
国库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没有钱,一切改革和政策都白搭。所以管钱的一向都有话语权,他们的底气就非常硬。
就像如果你得罪了户部尚书,他不给你钱搞事业,一切都白搭。但是如果得罪了吏部,他会罢了你的官,让你回家种田。这里就很明显能看得出六部之间的互相制衡了。
对比一下其他部门,你会发现吏部和户部掌管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根基,金钱和人才。
而礼部则是名义上的老大哥,因为他掌管的东西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法律,文化,教育,外交,礼仪等。
这些都是皇帝们非常重视的东西,前面我们提到吏部负责选拔人才,其实组织考试的却并不是他们,而是礼部。没错,正是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
这很明显是现在教育局的活,但是科举考试有和我们现在的考试有所不同。吏部虽然有权选拔官员,但是也只能选拔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考生们在考试之前,为了让自己的上榜率更胜一筹,都会想方设法和负责考试的考官们结成师生之谊。这一点已经是屡见不鲜,礼部尚书自然就成了考生们最想攀附的人。
这样一来,如果通过考试的都是礼部尚书的门生,那么不管吏部怎么选,选的都是礼部尚书的人,朝堂中很快就会形成一个以礼部尚书为首的政治小团体。因为礼部尚书主管教育,他们平时就会收一些学生什么的。
教育局局长当然要桃李满天下才能够让人信服,因此礼部尚书就算给自己的学生放水,别人也不会上纲上线。
。
和房遗爱交往比较多的宰相宇文节(侍中、太子詹事)、安国公执失思力(驸马都尉、左骁卫大将军)、谯国公柴哲威(安西都护)、尚书奉御薛万备等全部被流放。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举动对唐朝高层产生了重大影响,牵连了太多的宗室成员。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皆没逃脱牵连,以至于后来武则天上台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阻止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
李孝恭虽然不知道李元昌和李元景日后被打压的悲惨结局,但他自身被打压是真实感受到了,从统领千军万马的军方第一人被安排成没有多少存在感的礼部尚书。
又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礼部可是可以和吏部户部相提并论的牛逼部门,怎么会没有存在感呢?
这里作者君不得不纠正一下,礼部是接管科举之后才开始牛逼起来,而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之后至少得贞观十年左右,现在才贞观元年,礼部只是管理一些礼仪、祭祀、宴餐等杂事,所以现在在六部之中存在感最低,根本没有多大实权。
礼部是有了科举制度之后,才一步一步成为可以和历部户部相提并论的实权部门。
礼部是从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其长官礼部尚书。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除此之外,礼部还享有立法权。
古代治国安邦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礼义法度更是一个国家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证。
礼部就是负责立法的,而礼部尚书也是最权威的“法律专家”。古代的皇帝们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这句话,说出来也不会有皇帝真正的执行,谁敢对着皇帝们说你犯了罪?而皇帝们也只是把这句话当成约束自己的一个规矩而已。
但即便如此,负责立法的礼部尚书也必须秉公执法,刚正不阿,而立法之人也不能知法犯法,因此,皇帝们在选择礼部尚书的时候,都会挑选一些身家清贵,社会威望很高的人来担任。毕竟立法者最该严于律己,不能身形不正。
除去这些,礼部尚书还掌管着文化传输,外交航海,教育餐饮等行业,也就是说,他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法律部部长,可见其地位之高。
如果要顺利完成这些工作,礼部尚书就需要饱读诗书,精通海外文化,不紧要品德高尚,还要有高瞻远瞩的见识和一身阳刚正气。而这些都是他们任职的必要条件。
同时身兼数职,放在现在也没几个这样的。所以礼部根本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清水衙门,相反,他在六部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礼部尚书也是掌管着非常重要的权力。
大家都知道从隋朝开始国家便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从六部的具体情况来看,权力最大的肯定是吏部,吏部相当于现在大公司的组织部门,负责官员的裁剪和升迁。
所有官员的考核都要通过吏部来选拔,因为这个部门掌管着天下无数学子的命运,以及一众官员的饭碗,因此整个朝堂都非常敬畏这个部门。
而皇帝呢,也是对吏部非常的重视,毕竟他是用来选拔人才的,皇帝们任用官员之前,都会安排吏部进行探查考核。
权利仅次于吏部的是户部,户部掌管着国家财政,管着国库。宫里小到太监宫女,大到皇帝太后,一切开销都是户部掌管。
国库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没有钱,一切改革和政策都白搭。所以管钱的一向都有话语权,他们的底气就非常硬。
就像如果你得罪了户部尚书,他不给你钱搞事业,一切都白搭。但是如果得罪了吏部,他会罢了你的官,让你回家种田。这里就很明显能看得出六部之间的互相制衡了。
对比一下其他部门,你会发现吏部和户部掌管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根基,金钱和人才。
而礼部则是名义上的老大哥,因为他掌管的东西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法律,文化,教育,外交,礼仪等。
这些都是皇帝们非常重视的东西,前面我们提到吏部负责选拔人才,其实组织考试的却并不是他们,而是礼部。没错,正是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
这很明显是现在教育局的活,但是科举考试有和我们现在的考试有所不同。吏部虽然有权选拔官员,但是也只能选拔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考生们在考试之前,为了让自己的上榜率更胜一筹,都会想方设法和负责考试的考官们结成师生之谊。这一点已经是屡见不鲜,礼部尚书自然就成了考生们最想攀附的人。
这样一来,如果通过考试的都是礼部尚书的门生,那么不管吏部怎么选,选的都是礼部尚书的人,朝堂中很快就会形成一个以礼部尚书为首的政治小团体。因为礼部尚书主管教育,他们平时就会收一些学生什么的。
教育局局长当然要桃李满天下才能够让人信服,因此礼部尚书就算给自己的学生放水,别人也不会上纲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