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红颜易老家国梦、头皮痒甚、水寒深重
就见那位照哥摇了摇头笑道:“那位沈涣族兄我也曾经见过,才学修养都是好的,要说他得了案首,那也是顺理成章。”
“可说到那个沈渊……咱们大家都听说过他是不是?”
听到了这句话,满桌子的年轻人一起点头,就见那位照哥放下酒杯,慨然长叹了一声说道:
“估计这家伙也是个机灵的,不然也不能两夺案首,可是你看看他最近都干了什么?又是案子又是反贼的,他哪有工夫读书?”
“连个童子试都没过,他就不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说明这家伙是个惯于卖弄小聪明之徒!这么大年纪就去跟反贼打成一团,说明他不识时务。”
“把朝廷给的赐同进士出身居然拒绝了,说明他昏聩糊涂!”
“我们这些读书人应该持身正大,远离奸邪,哪有像他这样没事还往上凑合找事儿的?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这都做不到,他哪有我们这样诚心诚意的读书人,学问扎实?
“就他这般行事乖张的做派,你们猜他能走多远?”
听到这位照哥的话,旁边的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那自然是考完试之后便见分晓,沈渊那家伙,肯定会跌得灰头土脸!”
听见他这话,满桌子人全都笑了起来。
就见这时的照哥也笑着说道:“读书之事最重修心,心性不修还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起心性,还得说人家钱牧斋先生,那可真是学识渊博,气度风范无一不佳!”
说着这个照哥又把话题扯到了钱谦益的身上,不免又迎来了满座羡慕的目光。
……
那么这位钱谦益是谁呢?很多人都知道他,来自后世的沈渊更是对钱谦益的事了如指掌。
如果说这家伙有什么事儿足以流传千古,无非就是两件事:
第一就是清兵入关的时候,他的小妾柳如是认为自己的夫君是大明重臣,还是文坛宗师,必然不肯投敌受
辱。
于是柳如是就要和钱谦益一起投湖殉国……结果钱谦益居然用脚试了一下,说水太凉,坚决不肯殉国而死。
反而是他那位小妾柳如是大哭投湖,被钱谦益让人给强拉了上来。
第二件事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带兵冲进江南,下令江南百姓留发不留头。
结果人家钱谦益老先生有天早上自己出了门,回来的时候已经把头剃好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头皮痒甚”
……而这时他身边的好友,却已经大批为了气节殉国了!
除此之外,有关这个钱谦益还有很多奇闻异事。
比如说他学问高深,大家黄宗羲评价他为:“四海宗盟五十年”。结果他却在五十九岁那年娶了二十三岁的名妓柳如是。
他分明投入清庭的怀抱做官,却被纪晓岚称为“首鼠两端,居心反复”,被列入了《贰臣传》中。
他一边投向清庭,一边还和南明桂王、李定国和郑成功这样的反清势力暗地勾连!
总而言之这人一辈子就是拧巴,他一边是当世大儒一边好色,一边鼓吹气节一边投降。该死的时候他不死,该干的时候他没胆子干!
所以从大明朝灭亡的时刻算起,也就是“水太凉”事件之后,他后来那二十年,根本就多余活着!
现在当然这些事还没发生,钱谦益得要明年殿试的时候才会考得探花,从此踏上仕途。
就在二分明月楼上,沈家弟子热烈谈着这位钱木斋先生的时候,此时的钱谦益却在瘦西湖。
……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这个季节的瘦西湖,犹如一位知性而温婉的美女,正向着游人尽情展露着风姿。
钱谦益会同几个好友,正要踏上小船,向着瘦西湖花船出没的地方去,忽然听到旁边有人惊道:“莫不是牧斋先生在此?”
在这地方碰见了熟人,钱谦益也吓了一跳,连忙向着旁边说话的方向看去。
这位钱谦益先生今年二十六
岁,生得虽不算俊美,却很有风度。
他的头发和胡须都打理得非常整洁,脸上皮肤也是柔嫩白皙,无论是眼角眉梢还是鼻子嘴巴,所有的地方线条都非常柔和端正。
他看起来似乎有点男生女相,又有点儿温柔过了头。如果在后世被人说成为奶油小生的男演员稍稍老一些,那就是他现在这个样子了。
等钱谦益回过头,就见一个人正满面喜色向他走过来。此人似乎是有些面熟,钱谦益却不敢相认,随即却见那个人一边行礼一边笑着说道:
“在下京师马矫……和木斋先生在常熟见过。”
“哦!马先生!”这一下子钱谦益立刻想起来了,连忙向马矫回礼。
这要是沈渊在旁边站着,一定非得“扑哧”一声乐出声来不可。因为“马矫”这个名字,和后世的一种鱼读音一模一样。
这种鱼的相貌特点就是脸又长又窄,眼睛和嘴巴之间的距离奇长,除了能做好吃的烤鱼片儿这种功能之外……这种鱼和这位马矫先生,长得简直是太像了!
等到两个人见了礼之后,钱谦益正想要问马矫,是不是也要到瘦西湖上泛舟游玩。
却见马矫的身子一闪,让出了身后一个人来,他向钱谦益笑着说道:“我给您介绍一个人……这是紫烟大家!”
等到钱谦益向着马矫的身后一看,却是忍不住心中暗自赞叹:真是好一位绝代佳人!
这女子身量不高却是窈窕有致,面容清丽无比,双目光华动人。
看她周身上下这一派灵动之气,就像把温婉秀丽的瘦西湖上,所有的精华浓缩成了她一个人一般!
一说“大家”,那就是对当红名妓客气的称呼,钱谦益立刻就知道这位紫烟姑娘是出自风尘。
不过以他温和的性格,自然不会流露出不合时宜的表情,钱谦益笑着向紫烟姑娘行礼,紫烟也随即施礼作答。
等到钱谦益和马矫两个人聊了几句,钱谦益才知道,原来是紫烟姑娘是到这里来祭拜先人的。
“可说到那个沈渊……咱们大家都听说过他是不是?”
听到了这句话,满桌子的年轻人一起点头,就见那位照哥放下酒杯,慨然长叹了一声说道:
“估计这家伙也是个机灵的,不然也不能两夺案首,可是你看看他最近都干了什么?又是案子又是反贼的,他哪有工夫读书?”
“连个童子试都没过,他就不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说明这家伙是个惯于卖弄小聪明之徒!这么大年纪就去跟反贼打成一团,说明他不识时务。”
“把朝廷给的赐同进士出身居然拒绝了,说明他昏聩糊涂!”
“我们这些读书人应该持身正大,远离奸邪,哪有像他这样没事还往上凑合找事儿的?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这都做不到,他哪有我们这样诚心诚意的读书人,学问扎实?
“就他这般行事乖张的做派,你们猜他能走多远?”
听到这位照哥的话,旁边的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那自然是考完试之后便见分晓,沈渊那家伙,肯定会跌得灰头土脸!”
听见他这话,满桌子人全都笑了起来。
就见这时的照哥也笑着说道:“读书之事最重修心,心性不修还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起心性,还得说人家钱牧斋先生,那可真是学识渊博,气度风范无一不佳!”
说着这个照哥又把话题扯到了钱谦益的身上,不免又迎来了满座羡慕的目光。
……
那么这位钱谦益是谁呢?很多人都知道他,来自后世的沈渊更是对钱谦益的事了如指掌。
如果说这家伙有什么事儿足以流传千古,无非就是两件事:
第一就是清兵入关的时候,他的小妾柳如是认为自己的夫君是大明重臣,还是文坛宗师,必然不肯投敌受
辱。
于是柳如是就要和钱谦益一起投湖殉国……结果钱谦益居然用脚试了一下,说水太凉,坚决不肯殉国而死。
反而是他那位小妾柳如是大哭投湖,被钱谦益让人给强拉了上来。
第二件事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带兵冲进江南,下令江南百姓留发不留头。
结果人家钱谦益老先生有天早上自己出了门,回来的时候已经把头剃好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头皮痒甚”
……而这时他身边的好友,却已经大批为了气节殉国了!
除此之外,有关这个钱谦益还有很多奇闻异事。
比如说他学问高深,大家黄宗羲评价他为:“四海宗盟五十年”。结果他却在五十九岁那年娶了二十三岁的名妓柳如是。
他分明投入清庭的怀抱做官,却被纪晓岚称为“首鼠两端,居心反复”,被列入了《贰臣传》中。
他一边投向清庭,一边还和南明桂王、李定国和郑成功这样的反清势力暗地勾连!
总而言之这人一辈子就是拧巴,他一边是当世大儒一边好色,一边鼓吹气节一边投降。该死的时候他不死,该干的时候他没胆子干!
所以从大明朝灭亡的时刻算起,也就是“水太凉”事件之后,他后来那二十年,根本就多余活着!
现在当然这些事还没发生,钱谦益得要明年殿试的时候才会考得探花,从此踏上仕途。
就在二分明月楼上,沈家弟子热烈谈着这位钱木斋先生的时候,此时的钱谦益却在瘦西湖。
……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这个季节的瘦西湖,犹如一位知性而温婉的美女,正向着游人尽情展露着风姿。
钱谦益会同几个好友,正要踏上小船,向着瘦西湖花船出没的地方去,忽然听到旁边有人惊道:“莫不是牧斋先生在此?”
在这地方碰见了熟人,钱谦益也吓了一跳,连忙向着旁边说话的方向看去。
这位钱谦益先生今年二十六
岁,生得虽不算俊美,却很有风度。
他的头发和胡须都打理得非常整洁,脸上皮肤也是柔嫩白皙,无论是眼角眉梢还是鼻子嘴巴,所有的地方线条都非常柔和端正。
他看起来似乎有点男生女相,又有点儿温柔过了头。如果在后世被人说成为奶油小生的男演员稍稍老一些,那就是他现在这个样子了。
等钱谦益回过头,就见一个人正满面喜色向他走过来。此人似乎是有些面熟,钱谦益却不敢相认,随即却见那个人一边行礼一边笑着说道:
“在下京师马矫……和木斋先生在常熟见过。”
“哦!马先生!”这一下子钱谦益立刻想起来了,连忙向马矫回礼。
这要是沈渊在旁边站着,一定非得“扑哧”一声乐出声来不可。因为“马矫”这个名字,和后世的一种鱼读音一模一样。
这种鱼的相貌特点就是脸又长又窄,眼睛和嘴巴之间的距离奇长,除了能做好吃的烤鱼片儿这种功能之外……这种鱼和这位马矫先生,长得简直是太像了!
等到两个人见了礼之后,钱谦益正想要问马矫,是不是也要到瘦西湖上泛舟游玩。
却见马矫的身子一闪,让出了身后一个人来,他向钱谦益笑着说道:“我给您介绍一个人……这是紫烟大家!”
等到钱谦益向着马矫的身后一看,却是忍不住心中暗自赞叹:真是好一位绝代佳人!
这女子身量不高却是窈窕有致,面容清丽无比,双目光华动人。
看她周身上下这一派灵动之气,就像把温婉秀丽的瘦西湖上,所有的精华浓缩成了她一个人一般!
一说“大家”,那就是对当红名妓客气的称呼,钱谦益立刻就知道这位紫烟姑娘是出自风尘。
不过以他温和的性格,自然不会流露出不合时宜的表情,钱谦益笑着向紫烟姑娘行礼,紫烟也随即施礼作答。
等到钱谦益和马矫两个人聊了几句,钱谦益才知道,原来是紫烟姑娘是到这里来祭拜先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