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祇
字体: 16 + -

187夫子手书,建立景山书院

    

    三月,春风十里

    一点寒意未散尽

    惊蛰,蛇虫出动,一道惊雷振聋发聩,惊醒了整个春日的悸动。

    三月春来到,节气未尽,喜气洋洋。

    同时,三月也是京都李府的落成日。

    以及,景山书院的开院之日。

    ……

    自从李希烛镇杀了王千山后,他又闭关了一段时间。

    然后李希烛开始对神门天关产生了想法,想要了解一些详情。

    于是,他去了一趟姑苏剑门。

    众所周知,剑门的祖师爷就是夫子。

    千年岁月以来唯一一个闯进神门天关的人。

    所以,夫子留下来的任何一段文字,都值得被推敲。

    李希烛找当代剑圣慕容白借阅剑门里有关夫子留下来的藏书。

    结果,姑苏剑门里居然还真有一卷夫子特意留下的亲笔手书。

    那是一卷类似于日记和传记的书,书里记载了千年前夫子对神门天关的想法和了解,以及夫子游历天下后,开创文道一脉的事情。

    夫子手书里,详细记录了夫子对神门天关的认知。

    千年前,人间尚有一存在于些更加久远岁月之前的神门境修行者的传承,只是已经微末了,被夫子挖掘出来的时候都有很多残缺。

    但是却也给夫子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启蒙。

    手书里详细记录了夫子一路所见所闻后的感悟。

    他捡起前人的遗留,拼拼凑凑化作自己的一肚子墨水,从中找到了一些独特的路和想法。

    后来,夫子在五境大成之后,选择在人间传承自己的道与法,从而开创出了所谓的文道一脉。

    夫子收了三千位学生,七十二位弟子。

    剑门的正气御雷剑和三尺浩然剑就是七十二位弟子之一的传承。

    那个时期,当真是修行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

    夫子的七十二位弟子皆是人人如龙的存在,每一位都是当世的绝顶高手,不是外道境就是天人境。

    七十二弟子,代表了夫子留下来的七十二道传承。

    并且,这些传承中大多有前人先辈的影子。

    赫然是夫子将那些前人遗留下来的残缺传承中的知识汲取,然后再进行修补,从而完善、整理出来的七十二道夫子与先辈的传承。

    只是,这些传承到了至今,大多都已经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中。

    唯有剑门一脉与世长存,足足横渡了千多年的时光也没有衰落。

    这可能是因为剑门一脉的传承是最具有战斗力的原因。

    要知道,剑门的初代剑圣祖师乃是孟柯。

    孟柯,一代浩然剑圣,出师后曾纵横天下无人敌。

    即便是夫子,也不能掩盖他的光芒,属于那个时代的人间第二。

    剑圣的名号最开始就是用来形容孟柯。

    寓意是为擅使剑器的圣贤……

    那个时候,夫子就已经是一位百多岁的老人了。

    他也已经是积累了无量天境,成为人间唯一一个五境大成的人。

    而他开创的文道一脉,也在后来的岁月中越发的昌盛,逐渐成为了千年前的诸国文明建设的源流。

    那个时期,世间还没有一个大统一的国家。

    整个中原大地都是战火纷飞。

    于是,夫子的七十二位弟子出山,各自去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最终,人间统一,一个名为‘唐’的帝国诞生在了中原大地上。

    然后就是夫子登天,闯进天关、推开神门、烟消云散。

    这是修行史上的记载,千年岁月过去依旧在人间保存的很好。

    可是在夫子手书上,却有一些奇怪的注解。

    那是夫子的亲笔注解,似乎记录着自己的七十二位弟子出山后,让人间发生的每一次大变动,都会给夫子带来一些神异的收获。

    这些似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真真切切存在的收获。

    就连夫子都有些说不清楚自己得到了什么,但是他的生活却过的越发的顺遂。

    即便是住在深山老林里,都会有各种不断的机缘天降。

    看到这里,李希烛的心里就有了一点了然。

    他可以确定,千年前的夫子,曾偷了天运。

    昙花一现的‘唐国’就是证据。

    夫子的七十二位弟子结束了乱世,开创了名为唐的国家。

    于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其实就是夫子。

    那么,一个帝国的国运也就在夫子手中了。

    一个帝国的国运捏在一个修行者的手中,这就让那个修行者成为了人间的天命之子。

    万事称心是他的特权,事事如意不过是等闲,他想要的都会轻而易举的得到,简直就是如有神助。

    可是,夫子得了天运后,却直接闯进了天关中,想要推开神门。

    到了这里,也就是手书的末尾了。

    后面没有记载夫子后来的事,但是修行史上却说夫子是陨落了。

    “他真的陨落了吗……”

    李希烛不禁发出一句疑问。

    在他看来,夫子真的是惊才绝艳之人。

    这样的人,很难陨落。

    可是根据修行史,夫子登天之后不久,唐国就被覆灭了。

    一个新的名为‘宋’的国家取代了唐国,成为了人间的主宰。

    这就证明了夫子所携的气运散了。

    可是即便夫子死了,那么人间的气运也应该会回到人间的唐国。

    但是唐国却覆灭了,这就证明唐国的气运也一同消失了。

    夫子推开神门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让气运也一同都消失。

    除此之外,夫子登天后,他的七十二位弟子也陆续神秘的消失。

    七十二人只留下一些传承在人间,一直到千年后今天,七十二道传承也只剩下姑苏剑门这一脉了。

    最终,李希烛在夫子手书中的最后一页中看到了夫子的一句话

    那扇门本不该存在于那里……

    这句话很值得深思,因为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夫子究竟从前人先辈的遗留中看到什么才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而那些存在于千年之前更加久远岁月里的神门境修行者们,又发现了什么,才会留下这样的遗留?

    一时间,李希烛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对劲。

    不,应该说是神门的不对劲。

    一个世界,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有一扇门横在天上?

    众所周知,门的作用是阻挡和进出。

    那么神门是不是要阻挡着什么才会存在于那里?

    而且,如果没有神门的话,那么是否天人境的修行者就是此方天地修行路的尽头了?

    既然如此,那神门究竟是好是坏?

    李希烛想了许久都推演不出答案,因为这里头的谜团太深邃了。

    或许,只有那些踏入神门中一去不复返的修行者们才知道真相。

    不过,这并不妨碍李希烛收集人间的气运。

    所以,他开创了书院,就建立在景山之上,所以也叫景山书院。

    千年前,夫子偷天运。

    而千年后的如今,李希烛也要偷天运。

    只不过,如今不是乱世,他自然不会效仿千年前的夫子那样,通过建立一个国家来偷天运。

    他有自己的方法,而且方法还挺多。

    毕竟,他的本体那里可是掌握着各种专门夺取世界本源的法门。

    三维枢纽里的夺取世界本源的法门不知道是谁的遗留。

    但是无论是方法还是效果,都远超夫子自创的建国法。

    毕竟,夫子也只是通过建国来让人间的天运凝聚在自己的身上。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引导或是强夺的法门影响。

    可是李希烛掌握的法门,却能够化虚为实的将人间天运炼化成世界本源,那是真真切切的实质化。

    不过他做不到,只有他的本体才能通过激发三维枢纽做到。

    就像是炼器和炼丹一样,你得有一个炉子才行。

    而景山书院,就是李希烛夺人间天运的第一步。

    他会通过书院来将自己的印记扩散出去,直至覆盖整个人世间。

    届时,天下大势、人间天运,甚至是一切诸国的气运都会汇聚过来,全部都被李希烛捏在手心里。

    书院,就是李希烛手中的器,就像耕地的老农需要一把好锄头。

    书院就是李希烛的锄头,他会用这锄头好好的耕种人间这块地。

    ……

    书院里,到处都是亭台楼阁。

    因为书院是大明朝廷出钱盖的,所以很宏伟。

    尤其是汉王,为了拉拢李希烛支持他,出资最大。

    只可惜,李希烛现在没兴趣插手皇位的更迭,而且永乐帝也不可能允许李希烛插手皇权。

    开院之前,李希烛在人间各地选择了一些先生。

    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来到书院后被李希烛教导了一段时间才符合他心中的任职标准。

    而且,书院里的每一科都有教材,并不需要先生的自由发挥,只需要通过教材来自由发挥就行。

    而根据国家的需求,李希烛制定出了一些政务和军事的学科,专门用来给大明培养出新鲜血液。

    景山书院,入门不需要门槛,即便是乞丐也能入学,但是每个月都会有考试,考不过去就要退学。

    毕竟,即便书院有朝廷支持资金,也不可能无限量的供养闲人。

    书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各方面的才能都可以,只要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书院就会出资来培养。

    甚至,书院的任何一个学子都可以免费阅读书院里的修行典籍。

    李希烛对这方面没有设下任何门槛。

    因为他觉得修行本来就是一件最需要普及的事。

    修行法门掖着藏着,对社会和世界而言实在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再加上李希烛要夺天运,所以他将自己手中的修行典籍尽数贡献了出来,就放在书院的藏书楼里。

    同时,皇宫那边也给了支持,将大内藏书楼里的修行典籍和各种政务和军事的案例拿了出来,送给书院作为学子的修行和学习教材。

    毕竟,书院很大程度上来讲是给国家培养人才。

    而且培养的还都是修行者。

    要知道,修行者的脑力和精力可是远超正常人。

    不论是从政还是从军,都会很出色。

    要知道,大明帝国一直以来都有修行者入朝为官和为将。

    否则的话,朝廷的法度也不可能镇得住天下武夫。

    而像李希烛这种人间第一人培养出来的修行者,自然是优良中的优良,可以作为朝廷选拔第一项,对于有心仕途的人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镀金所,只可惜李希烛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他不允许自己的书院里有混子,想要在这里镀金,你自身还是得学到真本事才行。

    开院第一天,书院门口可谓是人山人海。

    一辆辆豪华的马车几乎将景山之下围满了。

    就连皇亲国戚的孩子都被送来了,还有各种勋贵和富家子弟,带着一大帮佣人奴仆霸占了大片地。

    最后,则是寒门学子和一些乞丐、老奴等闻学院免门槛之名而来的人聚在最外围眺望书院的大门。

    此时,皇亲国戚的孩子们都聚在一起。

    旁边围着勋贵的孩子,勉强能够搭一言两句。

    然后富家子弟聚在一起,他们不敢掺入皇家子弟和勋贵子弟的圈子,却也不让寒门子弟进入他们的圈子,结果反而成了在场三个圈子里人数最少的一个圈子。

    在这里,有很多孩子都带来了奴仆。

    他们有仆人撑伞遮阴,更有女佣端着盘子,用手将一块块切好的水果喂给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

    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孩子带来了很多武艺高强的护院,避免那些闻名而来的武夫们对他们动粗。

    “开院。”

    突然,李希烛的声音响起。

    书院的大门被推开,一排排身穿月白大褂的先生走了出来,开始接收门外等着入学的学子登记。

    学院的科目有很多,除了政务和军事之外,还有内修科,外练科,先天科,武学科等多数科目。

    即便是先天大成的武夫,也能在学院里学到东西。

    因为,李希烛将三种炼气术放在了藏书楼里。

    那三种炼气术是他整理出来的三种入天人破境的修行法。

    其中,焚天炼气术主修,路尽头是日练。

    天道炼气术主修神魂灵性,路尽头是月练。

    五行炼气术就是修行五脏七宫的体系,路尽头是炁玄妙境。

    若有人能够将其全部修炼到大成,化身天人三境都不是问题。

    但是可惜的是,天人境实在是一个需要资质才能跨入的境界。

    否则的话,那些百年大派和千年大派,早就天人境高手如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