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曹大官人
字体: 16 + -

第34章 童贯的野心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曹将军不光武艺不凡,这见解更是不凡。当真是后生可畏!”

    曹侒看了下来人居然是在大比武上有过一面之缘的童贯。

    童贯忽然笑着向曹侒道:“太尉,我可是羡慕你有这么好收下啊。”

    曹侒听见夸奖自己,连忙称谢,童贯才把曹侒搀起来,笑道:

    “世侄何须多礼!世侄年少得志,小辈中少有的英雄!”

    几人这么你来我往,蔡京一直坐着,眉毛都不动一下,到这时才开口道:“童节帅,此次回京,所为何事?可否明言?”

    这话说得很是直截了当,并无什么客套,可见蔡京与童贯的关系着实是不怎么样。

    童贯见蔡京开口,当即把酒杯放了。

    向蔡京拱手道:“元长兄,年前小弟在西北累战而前,迭获大胜,正是要进取西贼。

    奈何辽狗横加干涉,迫于上命退兵。西北数十万将士,何曾有一人甘心!某家此番回京。便是要向元长兄和之介兄讨一个良策。

    怎生能令这辽狗与夏贼分拆才好。”

    关于西夏战事?

    曹竖起耳朵只听两人之间的谈话。

    曹侒知道历史上辽夏是联盟的关系。

    后来北宋才跟金合作灭辽,谁知道金人灭完辽国之后,就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盟友宋。

    打了宋朝一个措手不及,直接造成靖康之变。

    北宋朝廷在对外战略上明显的失误。

    .........

    童贯要拆开辽夏联盟哪有那么容易?

    现在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年仅三岁即位,16岁时灭母党梁氏而亲政,一代明君。

    而且后来辽天祚帝封宗室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嫁给李乾顺。

    西夏和辽可谓是一体。

    蔡京两条细长眉毛一皱:

    “夏贼立国之后。与我大宋和辽国都有过交战,不过与我大宋是断断续续战了百年,对辽国却是和多战少,此辈均是狼子野心窥伺我中原繁华,其间当多合谋而少相争。

    况且夏贼为求辽国出面制止我朝大军攻伐,不惜以国主之尊求取辽成安公主为婚姻,听说那成安公主不过是耶律族中一寻常女子,并非皇女,夏贼如此屈就,其联辽之心之坚非同小可,若要分拆两贼,绝非易事。”

    童贯点头道:“夏贼败于我手,已经失了西边藩篱,若横山再被我攻取,则国中无险可守,形势危殆之极。

    若无辽国为援,某家十年之内必尽收夏土矣!”

    说到战事,这童贯精神百倍,指挥数十王大军的人,自有一股逼人气势。

    童贯却越说越气:“奈何辽狗,坏我大事!”

    说着伸手在桌上用力一拍,震得杯盘乱响。

    曹侒看他提到辽国时左一个辽狗又一个辽狗,比说到西夏的时候更加痛恨,心想难道后来童贯一意联金攻辽,就是这时埋下的种子?

    曹侒见他激动,忙加劝解:“如今二贼并力,急不可图,童帅还需平心静气。“

    太监没有字,因此蔡京和曹侒虽然与童贯交好,却不以字称呼。

    童贯气道:“二贼急不可图,某岂不知?如今问计于二兄,正是为此!”

    说到要拆散辽国和西夏的联盟,蔡京和曹侒都没了言语,这两个玩权术那是一等一地好手。

    蔡京于民政或许较通,真要说到军国大事,恐怕两人加起来都及不上童贯,哪里又能有什么建言?

    不过两人之才,不但他们自己清楚,童贯也是清楚的,而且蔡京也清楚童贯清楚他们的才能,因此童贯这么个问法,想必是有什么需要自己和高俅襄助之处:

    “童节度,你有何分教?”

    童贯也不客气:“据小弟想来,如今辽强夏弱,先取夏贼,这是根本的次序。只是辽国到底比夏贼强了多少,二贼若并力前来,我大宋当用多少兵马钱粮方可抵敌,这一节却是小弟不知的,要请二兄参详。”

    高俅默默不语,曹侒眼珠来回转,忽然看到曹侒在一旁听的聚精会神,便道:

    “曹侒,你时有奇思妙想,不妨试言,此间并非庙堂之上,说错也无事。”

    曹侒没提防高俅点将,有些惶恐,刚要推辞,童贯二目已经扫了过来:“世侄有什么话尽管说来,他山之石,也可攻玉!”

    曹侒想到历史上童贯力主联金攻辽,结果反在燕京城下被病入膏肓的辽军打的溃不成军,当时气不打一处来,也不推辞,昂然道:

    “太尉,蔡相,童帅,以小子想来,欲破夏贼,当先取辽国,比年来辽主昏聩无道,国中渐生乱象,正是多事之秋,未必就有什么力量能援助夏贼了,童节度此时手握大军,虎视横山。”

    他一阵慷慨激昂的话语过后,句句振聋发聩,语气骇人,再加上结合了所谓来自现代而掌握地历史知识,这样对于天下大势和敌我力量的精到分析。

    在座的几位古人又不是什么历史上惊才绝艳地大人物,还不立刻离座而起,拜服在自己的王者气势之下?

    众人都觉得曹侒说的在理,都有点怦然心动。

    尤其是童贯,眼珠子滴溜溜直转。

    因为有一件事对于童贯的诱惑太大,那就是----封王。

    宋神宗对辽国违背盟约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临终之际,留下遗言:“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即使是不姓赵,也可以封他为王。”

    异姓封王---一直是童贯的梦想,而且历史上童贯确实做到了。

    历史上的宦官童贯就是有了封王的想法。

    当时,他备受徽宗的宠信,甚至做到了太师。按理说,以宦官之躯,能够做到太师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大宋建国一百五十多年来,也不过出了两位太师而已。至于封王之人,连一个都没有。

    但是,心比天高的童贯对太师之位仍不满足,他心心念念于神宗皇帝的临终许诺,想要实现封王的梦想。

    思前想后,他决定将宝押在马植的身上。马植并非宋人,而是辽人。

    当时,他听说宋朝的权臣童贯有着封王的想法,于是,主动来找童贯,声称他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奇计。

    童贯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但是,由于马植辽人的身份,他还是决定为徽宗引荐。

    为了掩人耳目,他将马植改名为李良嗣,然后,偷偷地将李良嗣带到了宋徽宗面前。李良嗣向徽宗进言道:

    “现在的辽国,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天祚帝即位后处处骄奢淫逸,弄的是民不聊生。而女真人势力渐大,我们可以联合女真一起攻辽,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岂不是陛下囊中之物?”

    徽宗虽然并不热衷国事,但听到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顿时激动万分。

    李良嗣对辽国十分熟悉,他直接表示愿意作为内应,为大宋谋划此事。

    宋徽宗大喜之下,下旨赐李良嗣为赵姓,称他为赵良嗣。

    从此,赵良嗣不断地来往于宋、辽之间,为女真和大宋的联合奔走游说。

    女真人不满辽国的统治已经很久了,听说大宋有意合作,他们独立的底气更足了。

    很快,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直接脱离了辽国,宣布独立,并不断发动对辽国的进攻。

    辽国的天祚帝见女真人不服管教,还以为只是简单的部落摩擦,于是,象征性地派了点军士前去镇压。

    不料,女真人越战越勇,甚至,攻下了辽国的重镇黄龙府。

    这时,大惊失色天祚帝才调来主力防御,然后,慌慌张张地逃到了蒙古。

    宋朝方面见女真士气正旺,于是,集结了二十万军队准备一起夹击辽国。

    可笑的是,直到宋军集结完毕,天祚帝还以为宋朝军队是来帮助自己的。

    欣慰的天祚帝派遣使者向宋军求救,这才发现宋朝也准备向自己开战了。

    这时,辽人才意识到女真和宋朝早就联合在了一起。大难临头之际,天祚帝派人向童贯求和:

    “大宋贪图一时的利益,同叛乱的女真联合。即使现在击垮了我国,早晚也要遭受女真的攻打,这岂不是唇亡齿寒了吗?”

    但是,被封王冲昏头脑的童贯早已将辽国的告诫放在了一边。

    所以,他拒绝了天祚帝的和谈,仍然决定对辽国发动进攻。

    走投无路的天祚帝仍抱有一线希望,他继续向大宋乞和,甚至,表示可以称宋为伯,自己为侄。

    只要大宋能够保全自己的国家,自己可以向大宋投降。

    在童贯的眼中,只有那近在咫尺的燕云十六州。他对天祚帝的话置若罔闻,迅速向二十万宋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在两方的夹击下,辽国就这样灭亡了。

    但是,在这次战斗中,女真深刻意识到了宋军战斗力的低下。

    二十万精神饱满的宋军竟然打不过节节败退的辽军,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最终,童贯只好请女真人帮忙攻下燕云之地,然后,再用百万贯钱向他们赎买过来。

    虽然有点不光彩,但是,毕竟也是完成了收复。

    就这样,一心封王的童贯,终于将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回了大宋的版图。

    而宋徽宗也遵从宋神宗的遗言,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自此,童贯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但是,灭辽之战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没过多久,女真的铁蹄便踏上了燕云十六州。

    这次,不仅是燕云之地,连北宋的都城东京都被攻破了。

    童贯为了个人利益与女真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北宋灭亡,童贯要负很大责任的,他内心对封王有种疯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