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曹大官人
字体: 16 + -

第23章 杨志这条命,今后就是大人的

    回到家之后,曹侒将在叔父家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父亲曹评。

    “什么,你能与你叔父大战四五十回合?”

    以一个是他儿子,一个是他的弟弟,两人之间的实力差距曹评还是了解的。

    虽然自己的儿子曹侒是有点力气,自幼习武。

    但是弟弟曹诱武艺在他之上,而且是在战场上打磨出来的。

    根本不是曹侒这样的花架子能比的。

    曹侒的说法曹评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

    两人相约在武厅,曹评也有考验下自己儿子的意思。

    他听说曹侒前段日子,一人打赢了十几名禁军精锐。

    而且高太尉居然把大比武训练士兵的人物,交由曹侒。

    曹评也只是当作高俅对自己的示好。

    “难道自己的儿子,真的这般厉害!”

    虽然已是夜晚,但是曹评让下人在武厅周围挂上了灯笼。

    在烛光和月光的照耀下,宛如白夜。

    父子二人,手持长枪对立而战。

    刚开始曹评还不敢全力。

    但是二十招之后,曹评面色凝重,不在留手。

    就这样,父子二人,你来我往..........

    “曹评,你个天杀的,还不赶紧停下,侒儿身体还未痊愈,你想干嘛...“

    不知道啥时候崔氏已经来到两人之间。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

    ..............

    曹侒又开始了每日练兵,恋爱的生活。

    李清照时不时来找曹侒。

    今日又约上了曹侒去游玩。

    两人走到汴河边的天桥下,老远看见桥边围了一群人,黑压压的一片,不知吵嚷些什么。

    曹侒牵着李清照的,正要走过去,忽听人丛中一个男子声音大着舌头道:“爷爷要你这口刀,难道还会不给钱?”

    显然是喝高了。

    又听一个人含怒道:“街坊邻居都来作证,杨志流落京城,因为盘缠用尽,才只好卖了这口祖传宝刀,却被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动手打人!”

    曹侒一激灵:杨志?难道就是他在卖刀?”

    曹侒走过去看了那卖刀汉子的相貌:这汉子大约七尺五六身材,甚是精壮,相貌倒也寻常,只是面上一大块青记,腮边一轮赤色胡须。

    不是青面兽杨志还能是谁?

    据水浒记载,此人还是杨老令公的血脉,忠良之后,只是失落了花石纲,逃走在江湖上。

    估计是时徽宗下了赦书,免了他的罪名,故此又到京城来谋复职,不料被高俅给赶了出来。

    想想这家伙跟林冲一样的悲剧,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啊!

    想要复职不给顶头上司和相关人员的塞银子怎么能成。

    哎,还是太年轻。

    既然知道了是杨志,那必须把刀买下来,一旦杀了人,进了开封府可就麻烦了。

    曹侒丝毫不敢怠慢,连忙挤开人群,正要开口,就听人群中有人在喊“杀人了杀人了”。

    众人向后急退,曹侒也被挤得乱晃,一步也进不得。

    不一会人群散开,只见天桥头站着一人,手中倒提着一口长刀,向四方抱拳团团作了个揖,朗声道:

    “各位街坊邻居,杨志被逼无奈杀了这人,好汉做事好汉当,决不连累各位街坊,洒家这就去开封府自首,还请各位街坊都去作个见证,免得杨志受那不白之冤。”

    曹侒一看晚了,这一刀下去少说也是个发配三千里,看来只好走后门,自己送他去开封府,顺便看看高俅的这个殿帅府的令牌能值几个钱。

    当即上前,提气大喝一声道:“各位街坊邻居都站在原地别动,小生曹侒在此,愿陪同这位杨壮士前去开封府自首,有哪位街坊同去?”

    众人听到“曹侒”这名字,一时安静了下来,都不知是谁。

    “卧槽,毫无知名度啊!”曹侒面色有点难堪。

    不是说京城四大很有名?

    那曹侒是冤枉了大家,大家平日都称呼他为曹衙内,但是真正知道他全名的几乎没有。

    另一边悦耳的声音响起:“户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在此,愿陪同杨壮士前去开封府自首,请街坊邻居都去作个见证啊!”

    曹侒一楞,大喜:关键时候还是李妹妹靠的住,围观的街坊对李清照的响应显然比对他要热切的多。

    “是李才女!”

    “我们相信李才女!”

    “同去同去!”

    人潮涌动,跟着杨志和曹侒向开封府方向行去,有地保取过芦席把那泼皮的尸体卷了,拆一块门板抬着跟随在后。

    曹侒不尴不尬,明明是先开口的,李清照连喊话都是剽窃自己的句子,竟然反响如此不同,真是无语,只得慨叹一声:

    美女在哪里都自带流量,尤其美女还是才女。

    到了开封府,府尹听说一件人命官司,当今户部员外郎之女和殿帅府军官都来了,吓了一跳,不知是出了什么惊天大案?

    待到升堂时,问明原来是闹市斗杀人命,李清照和曹侒都是来作见证的,府尹相公这才松了一口气,忙叫衙役看座,请二人听审。

    府尹叫提上杨志来,问明案情,杨志也不隐瞒,一五一十都说了。府尹又问旁边的地保和街坊,都说属实,并有凶器和尸体呈上。

    府尹捻着胡子,看看左右,为免犯错误,府尹便先问曹侒道:“曹大人,你当时所见,可与这人犯供述相符?”。

    曹侒却也在犯难,其实当时他被挡在人群外面,,压根就没看清咋回事。他充其量也就是个吃瓜群众。

    “府尹大人,我看的分明,这杨志所述属实,杨志乃忠义之后,还望府尹大人明断。”

    然后曹侒又把府尹拉倒身边,给他看了下殿帅府的令牌,然后还忽悠下,说明杨志对一个月后禁军大比武重要性夸张的描述了下。

    府尹在曹侒拿出令牌时候就知道怎么判了,没必要为了一个泼皮得罪曹家,得罪高俅。

    府尹忙令人勘验现场,又给杨志和众街坊都录了口供,当堂大笔一挥,定了个“防卫不当,误伤人命”的罪名,发配河北大名府充军,待六十日后起程。

    众人见定了案,都是一哄而散。

    杨志经过曹侒身边,忽然跪倒在地,说道:“曹大人,杨志一命得保,都是大人所赐,请受杨志一拜!”

    曹侒立刻上前扶起,自己也享受到好汉见面“纳头便拜”的待遇了。嘴上自然是客气:“杨壮士何必多礼,小生看壮士相貌不凡,一身好武艺,不知从何处学来?”

    这就是多此一举、明知故问了。

    杨志叹息一声道:“说来惭愧……”

    就将自己出身和因花石纲获罪的经过说了。原来当日杨志倒是好心,他奉命从江南运花石纲,只因不忍强逼百姓服劳役,以致撑船拉纤的人手不足,误了归期,索性将百姓都放了,自己脱身逃在江湖上。

    曹侒听得连连赞叹,夸他是真英雄,又拍胸脯保证,要一力保举他复职。

    并把全军大比武的事情跟他说了,能在皇上面前露脸,这可是戴罪立功、光焰门楣的大好机会。

    杨志感动得热泪盈眶。就差要抱着曹侒大腿痛哭一场。

    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向来以英雄自诩,只是这么多年来命途多舛,难免有些英雄气短,胸中颇为郁闷,否则也不会按捺不住杀了泼皮牛二。

    如今曹侒使如此器重于他,又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那是感动莫名。

    这条命卖给曹侒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