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曹大官人
字体: 16 + -

第19章 论国事,曹侒二气赵明诚

    曹侒和李清照两人的到来,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主要是李清照,名气太大!

    “那不是李姑娘?她旁边的那个男的是谁?”

    人群中开始小声议论,美女到哪里都是永恒的话题。

    而且不少男的看着曹侒的眼神都不善良。

    就差脸上写上八个打字:夺妻之仇,不共戴天!

    曹侒忽听一人高声道:“今上登基以来锐意进取,奋勇开边,复青唐、湟中,累破羌人,断夏国右臂,可谓神宗以来未有之大功。

    比年来西边捷报频传,刘延庆、辛叔献等大将连战皆捷,西夏国王计穷力蹙,正当犁庭扫穴,以期全功,奈何半途而废?”

    此言一出引来不少附议,青年学子都是热血满腔,尤其说到这等军国重事,个个都有一肚子的话说。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就又出来一个大嗓门的:

    “学兄所言深获我心!想那夏国跳梁,自太宗时李继迁叛离我大宋,即为西疆大患,灵州、夏州失陷于贼。

    迨元昊既出,三川口、定川寨、好水川数战,我大宋忠勇将士血流成河,国家倾力于西州而不能制,竟至于岁贡银十三万两,绢五万匹,茶三万斤,实乃我天朝之奇耻大辱!

    如今圣明天子在位,英武远追太祖太宗,此乃千载一时之机,正要一雪百年之辱,怎可就此罢手,把所收复的国土复还于夏贼?”

    “说得好!”

    “干死这些西夏蛮子”

    “灭了他!”

    “男的全部为奴,女的全部为娼!”

    …….........

    曹侒见这帮太学生越说越激动,大有横刀立马,去灭了西夏的气势。但是忽听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一帮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在此妄发什么议论?”

    曹侒随声望去,暗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不正是上次被自己气晕过去的赵明诚吗?

    当日在醉仙居一晤之后就再没见面,可是今天又撞见了,还带着李清照一起。

    上一次在李清照旁边的是他,现在换成了自己。

    这角色转换之快!

    曹侒有种偷情被抓住的感觉。

    那边赵明诚的话已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太学生们群情激奋,纷纷要他说个明白,那大嗓门的学子最是激昂

    。手指几乎要戳到赵大公子的脸上去了。

    赵明诚却不失宰相公子的气派,一柄折扇啪地合起,在身前虚划了一圈,将一众贡生拦在圈外,开始装13:

    “圣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庙堂策谋又岂是你等浅薄之辈所能臆测的?

    去年三月,夏国因屡遭我王师挫败,不得已向辽国求援,其国王李乾顺自居为下,娶辽国成安公主为妻,使辽夏联为一体。

    去年四月辛未,辽国使者枢密直学士高端礼前来为夏国转圜,言辞虽然谦逊,态度隐含威胁。

    然辽夏倘若合兵来犯,朝廷大军都在西北,河北百姓不免要受兵火之灾,圣上仁慈宽厚,以百姓生民为念,这才准了夏国议和。这可明白了么?”

    赵公子一席话压住全场,众学子整日读书,这些朝堂之事谁也没他知道的清楚,一时都无法反驳。

    那大嗓门的学子反应倒快,当即反驳道:“赵兄所言差矣,朝廷大军都在五京四辅,单汴梁禁军便不下三十万之众,就算辽国入寇,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为何轻易许降?”

    赵明诚楞了一楞,他于政事并无长才,这些都是听老爹赵挺之议论而得,却是囫囵吞枣未曾细辨。

    现在被人一加反驳,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眼珠滴溜一转间,忽然发现曹侒站在圈外看热闹,当即把折扇在手中一拍,笑道:“这禁军之事,就要请在禁军中当值的曹兄来回答了。”

    众人听得“曹兄”两字,目光齐刷刷地往曹侒二人望来,赵明诚也看见曹侒身边的李清照,脸色铁青。

    恨不得把曹侒生吞活剥了。

    曹侒看这架势便知不好,这赵明诚推诿转移话题踢皮球的本事,一绝啊!

    这个赵明诚无疑就是想看自己的笑话啊!

    可咱们并不是是个不学无术的将门武夫,而是来自九百年后来的青年。

    事到临头曹侒也不能临阵退缩,当下硬着头皮团团拱手道:“诸位同学,小生曹侒这厢有礼了。

    本以为态度谦卑能得点印象分,谁知迎面就吃了一棒:

    “敢问曹兄何时进学,受业于哪位博士,何以自称小生?”

    “啊!”

    曹侒脸色通红,敢情这自称小生也不是人人能叫的,还有这么多讲究啊,连这句当面讽刺的话也是似懂非懂,该死的学问啊……

    众学子一片哄笑,那大嗓门却甚是认真,一脸严肃地拱手施礼道:

    “曹兄有心向学,圣人云学而后知不足,正是君子正道。敢问曹兄,这禁军之事便如何?”

    曹侒听得旁边众人一阵哄笑,心说敢情这老实人骂人比最尖牙利齿的狂生还要厉害,你还不能反唇相讥,万一人家真是一片好意呢?

    曹侒被人围攻加鄙视,李清照长笑一声道:

    “诸位贡生忧心国事,又兼饱学诗书,他日秋闱高中,必是国家的栋梁。

    只是这位赵公子适才也曾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诸君在此议论虽高,终无一策以上,到底不如苦读圣贤书来得实在,不知以为然否?”

    这群贡生都是一愕,一看才华闻名京师的李才女,虽然帮着曹侒说话,出言倒也中听,一时倒无人反驳于他。

    隔了一会,那大嗓门又道:“李姑娘说的对,不过适才赵公子也将宰辅所议和盘托出,诸位同窗都是受益匪浅,曹兄何不畅所欲言?”

    曹侒心里这别扭,怎么每次都是你说话,嗓门还这么大,难道其他人都是哑巴不成?

    赵明诚见到曹侒心里就不痛快。那日在醉仙居当着同学和女神的面子输给了曹侒。

    此时见曹侒强词夺理,不由冷笑一声,正待出言讥讽。

    “一群腐儒,不知农桑四时、油盐酱醋,却在这里空谈军国大事,可笑!”曹侒终于按奈不住心中的小宇宙。

    一众学子大怒,都要跟曹侒好生理论一番。

    赵明诚推波助澜问道:“敢问曹大人,为何说我等适才是在空谈国家大事?”

    “你们说的什么打打杀杀的,我一点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一打仗朝廷就要加租税,百姓累死累活才能缴上官府的租税。”

    众学子面面相觑,他们终日埋首经卷诗文,这些民间疾苦直是闻所未闻,一时做声不得。

    赵明诚到底对朝政知道多些,当下把手一摆道:

    “非也!国家大事乃天下之大利,但凡我大宋子民都应同心同德才是。何况完纳朝廷租税乃是黎庶正道,姑娘的亲友也算是尽力于王事,为何耿耿于怀?”

    “这两年江南又用上了什么大钱,一枚钱有以前三个重,居然说要抵十枚钱用,这不是摆明了蒙人吗?

    听说有个知县一早就知道了朝廷要发大钱,把一县的铜器和散钱都收了去,私下铸起大钱无数来,等待朝廷的钱一出来就一起放出,平白赚了海一样的利,可我们老百姓哪知道这个?

    只看见物价一天天地涨,手里的米粮却一天比一天不值钱,为了西北打仗,难道让百姓去卖儿女了,你们还说这是正道吗?”

    对于终日饱读诗书的贡生们来说,这样的底层人民生活是闻所未闻的。谁知道就是从曹侒最终说出了自己一直都不知道的事实?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此言一出,顾炎武的名句到底不同凡响,众学子看曹侒的眼光立刻就有所不同,没想到这武夫居然也能出口成章,倒不是胸无点墨的货色。

    感受到周围人投来的目光变化,曹侒立刻有些飘飘然起来,心想以前就见小说里的主角吟风弄月糊弄人了,可惜自己本来诗词背诵的少,回到了牛人辈出的宋朝,好词好句都被人写出来了,老也没得着机会露这脸,今天总算出了这么一口气了。

    不过看着曹侒就出尽风头,赵明诚的心在滴血。

    气的手指直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