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皇帝授课(二)
这个问题和李昊的问题是相关联的,因为用士绅们做官,所以土地兼并加速,土地兼并加速,王朝灭亡的速度就会加速。
可是为什么还要用士绅当官,还要给予特权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之中,朱瞻基也不着急,就坐在书案后静静地看着这些学生在座位上抓耳挠腮的冥思苦想。
朱瞻基也不指望他们能够给出让他眼前一亮的答案,只要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早晚都会发芽。
学生们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都将目光看向了皇帝,皇帝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来问道“百姓一旦开始造反,最先倒霉的是谁?”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百姓造反是因为吃不上饭,谁有粮食肯定就是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李昊心中有了一些明悟,又有着不确定,仔细的将皇帝的提问捋了一遍,举手问道“陛下!士绅们也知道一旦把百姓逼反,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他们,所以说士绅们是最希望天下稳定,永远不起刀兵的!”
李昊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抬头看了看皇帝的脸色,皇帝似乎知道他内心的纠结,对他说道“继续说下去,说错了不要紧!”
“是!既然士绅们希望天下稳定,他们能够永远享受富贵生活,这就与皇家有了共同目标,那就是天下事能不动就不动。他们不管是居于庙堂还是退隐山林,都是维持稳定重要力量,这是皇家需要的力量。”
李昊说完之后,朱瞻基挥手让他坐下,说道“你没有经历过官场,能够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既然我们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士绅与皇家有共同利益,那么皇家与士绅的矛盾点在哪里?”
“学生觉得应该是对百姓的控制权,士绅掌握土地除了牟利之外,控制百姓也是重要原因。”
“士绅们为什么要控制百姓?”
李昊答不上来了,士绅又不造反,控制百姓干什么?
朱瞻基又看了看其他的学生,见大家都答不上来,便对大家说道“不管是什么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你们只要从这方面入手,便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士绅控制百姓是为了控制舆情,一旦朝廷有什么损害士绅的政策推动,士绅就会利用控制的百姓,煽动起百姓闹事,酿成,有一个词你们应该都知道,叫做法不责众!
一旦出现,尤其是出现流血事件,就是官府也得妥协。这个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平息众怒!
耕种士绅土地的百姓要仰仗士绅的土地生存,士绅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他们头上的天,不说是一言已决生死,也是挥手就能让一家人家破人亡。
老百姓怎敢不听士绅的话,不听话就不让你佃租土地,百姓在没有其他的生计之时,土地就是赖以生存的最大依仗,这就是士绅在民间的最大依仗。
通过控制土地,间接的控制百姓,在地方形成强大的舆论基础,得罪了士绅就意味着地方不稳,地方不稳朝廷就很难收上赋税,没有赋税就难以支撑朝廷的运转!
所以皇家与士绅达成了微妙的平衡——皇权不下县,乡下就是士绅的天下,也就是皇家掌握了上层,士绅掌握了下层,结果就是君与士绅共天下。”
朱瞻基说的很平淡,似乎就是在讲一个平常的事,可是这些话落在这些学生的耳朵里,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些学问如果不是皇帝,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接触不到,只能通过在官场的磨砺,慢慢总结出来,没人会教给他们这些经验多过学问的知识。
课后朱瞻基给学生们留了一个问题,既然知道了皇权与士绅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在士绅与百姓之间达成平衡,不让士绅的贪婪将百姓逼上绝路?
这个问题对于皇权社会来说几乎是无解的问题,即使是朱瞻基的强力干预下实现了摊丁入亩,也无法阻挡土地的兼并,后世的清朝就是一个例子。
摊丁入亩、人头税取消之后,老百姓就会迎来一波生育高峰,以前为了避免人头税,各种隐瞒户口的做法已经没有意义。
而且溺婴这种惨绝人伦的做法也会减少,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就是不可避免。随之就会带来更严重的人地矛盾,土地向少数人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百姓活不下去,该造反还是要造反,不同的是,摊丁入亩之后,朝廷的税收可以保证,只要朝廷手里有钱粮,即使有叛乱也能平定下去。
这也是满清即使在王朝末期手中还是有大笔的钱粮可以支配,这在其他的朝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课后全程跟随在皇帝身边的董怀礼,看着皇帝竟然亲自给这些学生授课,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他能想象的到,这些学生一旦放到乡下去当差,那就是铁杆的帝党。任何人都甭想动摇他们的思想。
皇帝讲解的这些学问,并不高深,但是对于初涉官场的年轻人却非常的有用,这些学问自己也是当官之后才慢慢体悟到。
董怀礼当然知道皇帝培养这些学生是要做什么,不过仅仅凭着这些毫无根基的学生就能将盘根错节的士绅掀翻,那是痴心妄想。
不过身为帝党,董怀礼当然希望皇帝的新政成功,真要是新政实施下去,官员的地位将会提高,除了多给的考核奖励之外,地方上原来与官员分庭抗礼的士绅手中的特权将会大大的缩水。
士绅的特权是建立在土地的免税基础上,只要土地不免税,老百姓对士绅就不会有太多的依赖,至少不会再出现投献之风。
不过士绅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土地拱手交出去,日后少不得各种的明枪暗箭,也不知道皇帝陛下还有多少后手没有显露出来。董怀礼是领教过皇帝的手段的,这辈子他都生不起背叛皇帝之心。
。
可是为什么还要用士绅当官,还要给予特权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之中,朱瞻基也不着急,就坐在书案后静静地看着这些学生在座位上抓耳挠腮的冥思苦想。
朱瞻基也不指望他们能够给出让他眼前一亮的答案,只要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早晚都会发芽。
学生们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都将目光看向了皇帝,皇帝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来问道“百姓一旦开始造反,最先倒霉的是谁?”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百姓造反是因为吃不上饭,谁有粮食肯定就是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李昊心中有了一些明悟,又有着不确定,仔细的将皇帝的提问捋了一遍,举手问道“陛下!士绅们也知道一旦把百姓逼反,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他们,所以说士绅们是最希望天下稳定,永远不起刀兵的!”
李昊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抬头看了看皇帝的脸色,皇帝似乎知道他内心的纠结,对他说道“继续说下去,说错了不要紧!”
“是!既然士绅们希望天下稳定,他们能够永远享受富贵生活,这就与皇家有了共同目标,那就是天下事能不动就不动。他们不管是居于庙堂还是退隐山林,都是维持稳定重要力量,这是皇家需要的力量。”
李昊说完之后,朱瞻基挥手让他坐下,说道“你没有经历过官场,能够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既然我们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士绅与皇家有共同利益,那么皇家与士绅的矛盾点在哪里?”
“学生觉得应该是对百姓的控制权,士绅掌握土地除了牟利之外,控制百姓也是重要原因。”
“士绅们为什么要控制百姓?”
李昊答不上来了,士绅又不造反,控制百姓干什么?
朱瞻基又看了看其他的学生,见大家都答不上来,便对大家说道“不管是什么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你们只要从这方面入手,便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士绅控制百姓是为了控制舆情,一旦朝廷有什么损害士绅的政策推动,士绅就会利用控制的百姓,煽动起百姓闹事,酿成,有一个词你们应该都知道,叫做法不责众!
一旦出现,尤其是出现流血事件,就是官府也得妥协。这个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平息众怒!
耕种士绅土地的百姓要仰仗士绅的土地生存,士绅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他们头上的天,不说是一言已决生死,也是挥手就能让一家人家破人亡。
老百姓怎敢不听士绅的话,不听话就不让你佃租土地,百姓在没有其他的生计之时,土地就是赖以生存的最大依仗,这就是士绅在民间的最大依仗。
通过控制土地,间接的控制百姓,在地方形成强大的舆论基础,得罪了士绅就意味着地方不稳,地方不稳朝廷就很难收上赋税,没有赋税就难以支撑朝廷的运转!
所以皇家与士绅达成了微妙的平衡——皇权不下县,乡下就是士绅的天下,也就是皇家掌握了上层,士绅掌握了下层,结果就是君与士绅共天下。”
朱瞻基说的很平淡,似乎就是在讲一个平常的事,可是这些话落在这些学生的耳朵里,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些学问如果不是皇帝,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接触不到,只能通过在官场的磨砺,慢慢总结出来,没人会教给他们这些经验多过学问的知识。
课后朱瞻基给学生们留了一个问题,既然知道了皇权与士绅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在士绅与百姓之间达成平衡,不让士绅的贪婪将百姓逼上绝路?
这个问题对于皇权社会来说几乎是无解的问题,即使是朱瞻基的强力干预下实现了摊丁入亩,也无法阻挡土地的兼并,后世的清朝就是一个例子。
摊丁入亩、人头税取消之后,老百姓就会迎来一波生育高峰,以前为了避免人头税,各种隐瞒户口的做法已经没有意义。
而且溺婴这种惨绝人伦的做法也会减少,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就是不可避免。随之就会带来更严重的人地矛盾,土地向少数人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百姓活不下去,该造反还是要造反,不同的是,摊丁入亩之后,朝廷的税收可以保证,只要朝廷手里有钱粮,即使有叛乱也能平定下去。
这也是满清即使在王朝末期手中还是有大笔的钱粮可以支配,这在其他的朝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课后全程跟随在皇帝身边的董怀礼,看着皇帝竟然亲自给这些学生授课,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他能想象的到,这些学生一旦放到乡下去当差,那就是铁杆的帝党。任何人都甭想动摇他们的思想。
皇帝讲解的这些学问,并不高深,但是对于初涉官场的年轻人却非常的有用,这些学问自己也是当官之后才慢慢体悟到。
董怀礼当然知道皇帝培养这些学生是要做什么,不过仅仅凭着这些毫无根基的学生就能将盘根错节的士绅掀翻,那是痴心妄想。
不过身为帝党,董怀礼当然希望皇帝的新政成功,真要是新政实施下去,官员的地位将会提高,除了多给的考核奖励之外,地方上原来与官员分庭抗礼的士绅手中的特权将会大大的缩水。
士绅的特权是建立在土地的免税基础上,只要土地不免税,老百姓对士绅就不会有太多的依赖,至少不会再出现投献之风。
不过士绅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土地拱手交出去,日后少不得各种的明枪暗箭,也不知道皇帝陛下还有多少后手没有显露出来。董怀礼是领教过皇帝的手段的,这辈子他都生不起背叛皇帝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