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父母心(一)
一场超级挤兑,让大明皇家银行一炮打响,原本今年就没打算盈利的皇家银行,由于原来的存款你客户提前支取,导致了零利息支取,等于让银行一文钱没花,白白的用了好几个月。
在收回一些大额贷款之后,大明皇家银行经过账目核对之后,发现竟然有了不小的盈余。
于是乎朱瞻基利用这笔意外的盈利直接在房山开设了大明皇家银行在北直隶的第一个分行,首先房山州的百姓富裕程度上,在整个北直隶都是首屈一指。
同时房山又是大明养殖产业基地,老百姓在养殖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以前没有银行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亲朋好友进行拆借,还有少数人还要借印子钱应急。一旦借了印子钱,那这一年的辛苦可就白干了。
皇家银行落户房山的消息,让这些由资金需求的百姓非常高兴,这回再也不用为临时用钱筹不到钱而着急了。
在大明皇家银行房山分行开业的时候,皇帝与皇后再次来到了房山。
一个分行的开业活动,还没有让皇帝陛下亲自露面捧场的资格,皇帝与皇后来房山的主要目的是看自家的闺女。
从过完年开始,昌平公主已经在女子学堂读书很长时间了,朱瞻基从来没有来看过闺女,皇后想来也被他阻拦了下来。
包括公主贴身侍女与宦官,整个房山知道公主身份之人不超过十个人,由于学堂是住宿制,学生在不休沐的时候,都要住在学堂。
平常时候侍女与宦官都住在离女子学堂不远的一个小院子里,只有在学堂休沐的时候才会把昌平公主也接出来,给小丫头做些好吃的解解馋。
刚开始进入学堂的时候,昌平公主吃了不少的苦,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学会了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还要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的卫生。
她很想大发脾气,可是想到父皇对她的警告,在任何时候都不准泄露自己的身份,就只能将怒火忍下来。
好在学堂的老师们都是从女人营地挑选出来的,最是擅长察言观色,她们发现这个小丫头这么大了,一点儿自理能力都没有。
这个年头,除非大富大贵之家,哪有七八岁的女孩儿什么都不会干的,这个小丫头的身份背景一定非比寻常。
不过既然人家家人选择了让自家的千金来学堂吃这份苦,那就有人家自己的道理,作为老师不能破坏人家家长的用意。
不过为了结一份善缘,老师还是对这个小丫头进行了耐心的教导,从自己如何穿衣吃饭开始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昌平公主终于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在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她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很顺畅,一起玩一个游戏,共同完成一次值日就会成为很好玩伴。
在度过了艰难的适应期后,昌平公主喜欢上了学堂的生活,从刚开始的抗拒,时时刻刻的想着回宫,到现在连回家的都不提了。
面对已经习惯了学堂生活的昌平公主,朱瞻基与胡善祥这两公母反倒不习惯了。
胡善祥得着机会就对朱瞻基抱怨,生了个没良心的,玩儿野了,连亲娘都忘了。
做父母的就是这样,嘴上说着最狠心的话,心里却担心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
趁着大明皇家银行房山分行开业的机会,两公母假公济私一起出宫来到了房山州。
分行开业典礼上,朱瞻基露了个面便匆匆离去,皇后想见闺女的心情早已迫不及待了。
皇帝与皇后两个人去学堂接闺女动静太大,朱瞻基忍住了体验一把去学校接娃的乐趣。
留在闺女住的小院子里,等候前去接闺女的嬷嬷回来,今天不是学堂的休沐时间,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孩子离开学堂。
不过嬷嬷接昌平公主的理由,孩子的父母回来了,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孩子了,想趁着回来的时间与孩子见一面,对于这样的情况,学堂也会网开一面,不过却需要家长提供请假条。
女子学堂的管理要比普通学堂严格的多,毕竟女孩子不出事怎么都好,一出事就是天大的事。
昌平公主被老师送出学堂,就看见了等在学堂门外的管事嬷嬷。
管事嬷嬷赶紧迎上去,小声说道“陛下与皇后来看您了,赶紧随奴婢回去,在陛下与皇后的面前可不要任性,兴许陛下心一软就让您回去了。”
昌平公主嫣然一笑,蹦蹦跳跳的走到马车前,车夫赶紧放下上车主踩着上车凳钻进马车,管事嬷嬷才跟了过来。
“小祖宗您可慢着点儿,这要是摔着了可如何了得!”
“嬷嬷你就甭废话了,赶紧上来吧,我还要赶着见爹娘呢!”
“唉!”奴婢这就上来。
管事嬷嬷爬上马车,车夫收起上车凳,鞭子一摇马车骨碌碌的说着一路返回小院。
马车进院的声音惊动了后院屋中朱瞻基与皇后,听到动静的胡善祥“噌”的一下站起来,几步就走出了屋子。亏她是缠足的小脚,若是天足那还不跳出去。
这样的举动极其失礼,若是让御史知道少不得会被弹劾,胡善祥也顾不得许多,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女儿了。
朱瞻基摇摇头也跟着走出来,这时候昌平公主已经穿过月亮门进了后院。边走边喊道“爹!娘!我回来了!”
朱瞻基哈哈大笑“这才是我闺女!”
胡善祥白了他一眼说道“把闺女养成一个疯丫头到时候嫁不出去,看你着急不着急!”
“皇帝的闺女还愁嫁,没听说过,到时候朕把全天下的青年俊彦都招到京城,我闺女看上哪个就招哪个为驸马,而且还得一生对我闺女好,敢在外面沾花惹草,朕就把他阉了!”
胡善祥不理朱瞻基的胡言乱语,叫闺女过来,还没说话眼泪先下来了“我的儿!可苦了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