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饶命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变天了!

    被曹青梧这么一闹,周玉思绪直接断了。

    他赶紧继续踱步,从头回想这首苏轼的千古名词。

    周玉知道苏轼这一年还没出生呢,他抄起来没什么后顾之忧,但也有点过意不去。只好在心中暗道——东坡先生真是对不住了,等你出生后我若是还在这世界,一定找机会请你吃东坡肉。

    周玉米酒喝的晕乎乎,所以一紧张就忘词。

    他从头理顺思绪,恰好一阵凉风吹来,也让他清醒了几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周玉眼睛微闭,缓缓前行。他走到头,抚了抚朱红色的亭台柱子,又转身往回踱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此时晏殊大喜过望,脸上的赞叹之意已是毫不遮掩。石知府见晏殊这反应,更是乐不可支,心里对周玉和曹玘千恩万谢。

    曹玘也颇为赞赏,而曹青梧则愈发痴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句念完,周玉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痛快啊!

    “好!”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各自的遐想中、仔细品味这最后两句诗的超绝意境时,小山顶上的晏殊竟是最先理解了词义和内涵,当场站起身来,面色激动。他不禁拍案叫绝,高声喝彩!

    刘知府长出了一口气,立刻跟着晏殊鼓起掌。

    别说五十两了,能让这位晏大人如此激动,可谓是千金难求啊!

    想不到这不起眼的曹家女婿,竟还真是卧虎藏龙之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满场也随之响起热烈的喝彩声和掌声。

    “来自曹庆的负面情绪值+400”

    “来自王昊的负面情绪值+745”

    “来自王成良的负面情绪值+320”

    “来自曹青云的负面情绪值+288”

    “来自……”

    站在石学亭中的曹庆分明是一脸的不爽,但因为他就在晏殊和石知府的身边,这种场合下哪能无动于衷?

    所以他也不得不站起身,为周玉鼓起掌来。那神情看起来竟是比起刚才踩到屎还要恶心!

    而除了这些人以外,场下无数因为被周玉抢了风头而心怀嫉妒的人,同样奉上了潮水一般的负面情绪。

    这一会儿的工夫,后台总数竟是直接突破了4万点。

    晏殊不住点头,“后生可畏啊!”

    周玉故作谦虚,“大人过奖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没想到周玉只是随口谦虚一下,现场却再次陷入了寂静。

    晏殊捻了捻胡须,不禁轻声复述了一下周玉刚才这句话,再次双目放光,大喜过望,“妙哉,妙哉!好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次轮到周玉懵逼了,他赶紧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顿时明白过来。

    原来这么一句自己习以为常的话,竟然也是南宋陆游的名句。

    周玉这次是真的打心底过意不去了。要说这陆游也够倒霉的,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恨自己?

    “曹玘,你可是得了一位天纵奇才、乘龙快婿,老夫真是羡慕啊,哈哈哈!”晏殊笑着举起了酒杯。

    曹玘受宠若惊,赶紧举杯,“多谢大人抬举小婿!”

    又是一波海量的负面情绪值收入囊中。

    周玉也赶紧趁热打铁,笑着对王家和曹家那些人举了举杯,毕竟能气人一分钟就绝不能在59秒的时候停。

    本场仲秋赛诗会毫无疑问地由周玉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摘得桂冠。

    在这之后,本次仲秋赏月宴也逐渐进入了尾声。

    不过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宴会即将自此平淡落幕的时候,已经喝得老脸通红的晏殊却是缓缓站起身来,他走到亭前,迎着清风,望向下方众人。

    老人须发随风而动,面色中有着三分豪迈,三分憧憬,以及四分莫名的凄楚。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一脸好奇,不知这位处尊居显的老人还要讲些什么。

    “我泱泱大宋,要变天了啊……”老人仰天长叹一声。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呆住了。

    石知府更是大惊失色。

    在朝为臣者,怎敢口出此言?!难道不知此话多么容易犯忌讳!

    “大人,您喝醉了……”石知府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晏殊却只是摆了摆手,“老夫清醒得很。只是今日听闻后生所作这一曲新词,荡气回肠,所以心有感怀。”

    “民间皆传言大宋即将顺利走入一个重文轻武的繁荣盛世,却不知如今天下已暗生巨变……”

    “我等文人,空有大才,却将报国无门矣!”

    “报国无门矣!悲哉!”

    晏殊这话犹如平地惊雷,在后花园内久久响彻!

    众人大惑不解,小声议论纷纷。

    周玉听到这话,也是十分惊奇。这个大宋,仿佛从他穿越来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哪里不大对劲。

    他转眼却见曹青梧已不自觉地紧紧握住了腰间青锋。

    “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周玉对曹青梧试探着问道。

    曹青梧并未言语。

    晏殊望向周玉,眼神中有着一些鼓励,更多的却是遗憾。

    “今夜老夫愿在这真定府仲秋月宴上,作下生平最后一首词!自今夜起,这大宋将再无诗人晏殊!”

    满场哗然!

    周玉更是看愣了,什么情况?

    看这阵势,您老人家还要投笔从戎不成?史书上可没有这段啊!

    晏殊没有理会众人的疑惑,而是自顾自地高声吟诵起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词,如周玉记忆中的一样,一字不差。

    周玉深知晏殊作词可是真材实料,不是抄来的。所以必然有他的真情实感在其中!

    细细回味,这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深深地触动了他。

    此刻周玉只觉得心中一阵通明!

    他抬起头,望向那几乎要忍不住老泪纵横的晏殊——

    这怎么会是一位闲来无事在花园里游玩的诗人随手写下的抒情诗呢?

    这分明是表达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对大宋即将变天的一种悲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