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合伙人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儒学和科学的首次交锋!

    “儒家经典才是治国方略!”

    孔颖达站了起来,义正言辞的说道。

    他不允许有人挑战儒家的地位,哪怕是一点点苗头都不允许有,此外,不少文臣也是同样的想法。

    唐逍遥淡定从容的对孔颖达作揖,而后对向魏征,慢条斯理的说道。

    “见过郑国公!唐某今年二十有二,对于诸位长辈们来说,确实很小。

    但是对于科学这一学问来说,唐某毫不谦虚的说,整个大唐,我为最!此处无人能比,陛下也可为我作证!”

    李世民点点头:“确实如此!”

    话音刚落,诸位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诧异的看着唐逍遥,唐逍遥却神色自然的看着魏征,充满自信。

    魏征也看着唐逍遥,并没有反驳,因为他不知道科学是什么,所以不能反驳!

    而且对于唐逍遥和李世民说的,他也认同,但唐逍遥还是没说到重点,而且他也看出来唐逍遥还没解释完毕,因此等着唐逍遥解释。

    “肃静!”

    李世民对于嗡嗡嗡的议论声有些受不了,出言制止住了,殿内又安静下来。

    “谢过陛下!”唐逍遥对李世民点点头,又转向魏征。

    “郑国公,这科学是有用之学,您是否认可?那火药之学,医术之学,造物之学对对于百姓来说有利,而大唐内就我学会了,因此若是想要教授下去,必须是我来教学。

    就拿火药来举例子吧,火药的威力诸位大臣都有所了解吧。

    倘若外邦自己学会了火药之法而继续研究,造出威力更大的火药,而我等却守住配方不思进取,最终会是何结局呢?

    因此,继续深入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其中的内容来说,我是最熟悉的,只能我来主导。

    若是由外人来主导,有可能连科学的大门都不能入,而这改进,就更不用说了。

    我等不能失去优势啊!”

    魏征还没说话,李世民却插了嘴:“唐爱卿!爱卿说外邦也有可能掌握火药之法是真的吗?”

    唐逍遥点点头:“是!陛下!火药之法最初也是偶然,现如今大唐就有人掌握了火药的配方,但是并不知道那是火药,也没想过用在军事方面。

    但我等今日用了,他日就有可能导致别人自己研究出火药的配方,也许仅仅是因为某些想法就导致他研究出来了。

    那将来火药对火药的战争,就是威力和数量之争!因此改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改进需要方向,此间非科学不可,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我等必须在这军备竞赛中领先他人,才能保持一定的优势!”

    魏征边听边思考着,不住的点头:“确实如此!”

    而后转向李世民作揖:“微臣无异议了,有碍国策,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大手一挥:“无碍!朕一开始也不了解,经过兴唐伯的解释后才了解其中深意,没想到火药之法他国也能掌握,那改进之事必不可免了,此事就由兴唐伯主导吧,在城外教授科学。

    不过大唐以儒治国,不可舍本逐末,兴唐伯有何想说的?”

    魏征作揖之后就回到了文臣队伍之中,坐了下来,若有所思地看着唐逍遥。

    唐逍遥面对着李世民点点头:“确实如此,儒家经典乃治国方略,不可轻易更改,于国无利。”

    唐逍遥而后面向孔颖达:“见过孔夫子!科学是研究万物的学问。

    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打雷?人为什么会窒息而死?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何改进炼铁的方法?真的是天圆地方吗?东西为什么会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人能飞吗?等等等等!

    科学就是研究万物的原理并运用在生活中,来改善改变我们的生活。

    火药望远镜什么的都是例子。

    科学启蒙于墨家,而后脱胎于墨家,经过几百年的总结,最终形成了这么一门学问。

    古时先人为避战而出海,在某处海岛扎根并且开始研究,因为方方面面都需要从头开始,因此墨家之术需要改进,最终到了我们这一代,我学有所成后,决定按照老祖宗的遗愿回到中原大地,落叶归根,毕竟我们的根永远是在中华大地上的。

    这期间的种种困难都是科学解决的,科学很实用。

    孔夫子,这都是有用之学您认可吗?”

    孔颖达止不住的点了点头,睁眼说瞎话他是做不出来的,这些东西对国家来说确实有大用,但是要分主次。

    孔颖达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唐逍遥连忙插嘴继续追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儒学没有的,科学有的,对国家有益的要学,对吗?”

    “是!”

    “但是儒学是立国之本,个人的品德最为重要,因此品德不过关的人不能入学学习,这点,可有问题?”

    唐逍遥继续抢问起来。

    “没问题。”

    孔颖达也没什么好反驳的,他也挺满意的。

    第一,这学问有用,但撼动不了儒学的地位。第二,唐逍遥都搬出孔子和论语来了,也不好反驳。第三,他保证了品德为先,抬高了儒学的地位。

    以上这几点都让他不好反驳,但也放了心。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官场上是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儒学符合大家的利益,因此选拔官员都依靠儒学,而李世民也需要儒学来控制百官和天下。

    科学毕竟难登大雅之堂,不足为惧。

    孔颖达满意的点点头,“老夫知晓了!兴唐伯为国出力有大功啊。”

    “岂敢,岂敢。小子也只能使些绵薄之力了,治国还需要诸位大家们了。”

    两人又寒暄起来。

    …………

    唐逍遥也想过仗着无敌,在殿内和儒家对喷,严肃批评儒家现如今的几大缺点,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虽说大骂一通,他是爽了,但然后呢?怎么办?整个官场都是靠儒家起来的,整个体系出了问题全改?不现实,朝中乱了怎么办?五姓七望的根被挖了,会是什么反应?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

    而且今天是封赏大会,倘若吵起来,李世民和所有大臣们对科学的感官上就会差了很多,不值得。

    对于科学的传播和研究无益,反而有害,甚至可能会让他人抵触,封杀他,虽然封杀他,他也可以仗着无敌做很多事,但是麻烦很多,因此不如慢慢来。

    最终他决定先办学,口说无凭,作出实际来,再根据事实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

    唐逍遥相信,最终科学在大唐必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