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顺风不能浪
寇封提着韩浩的首级,兴奋地来到傅肜身边说道:“傅将军,敌将已被我斩杀,听说这家伙叫韩浩,是夏侯惇的副将!”
“干得好,我会向大都督为你请功的,你收拢一下士兵,安排人打捞尸体,咱们该走了!”
“是,傅将军!”寇封高兴地去干活了。
傅肜将俘虏聚集起来,收缴了他们的兵器,然后分到各个船上去划船,等寇封那边完事之后,他们按照张武事先的吩咐,押运着抢来的粮草辎重顺水而下,直达新野。在新野稍作休整之后,又从水上直到襄阳。
张武等人也押着俘虏回了穰城,他知道经此一战之后,曹军短时期内是不会再来了,于是留霍峻和五千兵守城,率其余人回襄阳。
夏侯惇率军到达涅阳后,与夏侯兰合兵一处,等候辎重船队到来,结果船队没来,跑回来一些溃兵,带来了辎重兵全军覆灭的噩耗。
夏侯惇气得差点吐血,没想到这张武竟敢两路追击,还分别打败自己两路撤退之兵。本来这次攻打穰城,夏侯惇觉得应该轻而易举,自己这边可是有十万大军,又都是征战多年的精锐,特别擅长步战和攻城。就算损伤大一点,但最终拿下穰城应该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对方却有那么厉害的投石车,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助战,士兵伤亡太大,于是在荀攸的建议下暂时撤兵。
本来也不算失败,就损失了不到两万士兵,但也杀死不少荆州士兵,还摸清了对方的虚实。但撤退的时候安排的好好的,谁料到那张武竟然又拿出一样出人意料的毒气弹,打败了断后的于禁,又损失了五千多兵马。
现在从水上撤退的辎重队竟然又被对方全部歼灭,连副将韩浩都战死了,这下令夏侯惇心痛不已。
荀攸也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也有些大意了,没想到与荆州作战,水上这么危险。以前打袁绍的时候,也经常走水路运输粮草,因为省时又省力,也从未被偷袭过,因为袁绍也没有水军呀。看来以后再与荆州或者江东作战,一定要注意防范对方水军,尽量走陆上运输粮草辎重。
荀攸打算等回到许都就建议曹操加快训练水军,否则到南方作战会很吃亏的。其实曹操与众谋士也认识到水军的重要性,南方河道纵横,还有长江天险,没有水军根本就无法作战。但北方没有适合练水军的地方,黄河虽然在名气上不次于长江,但黄河深度不够,浅滩较多,水流急瀑布多,根本不适合练水军。
而且黄河每到冬天就会结冰,防不住北方游牧民族,所以历朝历代也没有在黄河驻扎水军的。因此曹操在邺城之南挖了一个人工湖,用来训练水军,但是在大水池子里面练的水军怎能跟在大江之上训练的水军相比。
夏侯惇也无可奈何了,只好率军回许都,向曹操汇报了整个穰城之战的过程。
曹操也想不到这个张武这么难对付,先是打败曹仁,全歼曹仁三万大军,连曹仁都被生擒活捉,现在又在穰城挡住夏侯惇十万大军进攻,还在追击的时候两路大败曹军。前前后后加起来,曹军损失在张武手上的兵力多达六万了!
不算不知道,这一算吓一跳,当初打袁绍也没有过这么大的损失,看来这人呐,就是不能太飘了。当初在讨伐宛城的时候,张绣不战而降,曹操便飘了一回,结果不但损失大量兵马,还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现在打败袁绍,一统北方,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又被张武给了当头一棒。
“公达,那投石车可有破解之法?”攻城之战全靠器械,要是一直拿人命填,那多少人也而不够呀!若是不能解决投石车的问题,那荆州除了穰城之外,还有樊城、襄阳、江陵呢,往南还有荆南四郡,难道每打一个城就得死上三四万兵不成?
“丞相,那荆州所用投石车定是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改进,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那次孙权围攻江夏而败应该也是吃了这种投石车的大亏。但既然出现这么久了,我想总归有人知道它的构造,如果我们详加打探的话,应该能打探得到。还有那毒烟也是如此。”
曹操又对程昱说道:“仲德,速速加派人手,一定要打探清楚那投石车与毒烟的秘密。”
“是,丞相。”
“对了,玄武池中水军训练得怎么样了?”
“回丞相,,至今差不多已有五万余人分批下水适应,也学会了操船之法,现在正在训练水上列阵以及厮杀战斗。只不过北方人多不敢下水,会游水之人还是少数。”
“那张武如此猖狂,又与刘备勾结在一起,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除啊。若我起大军征讨荆州,不知玄武池之水军可堪一战否?”
荀彧说道:“恐湖泊所练之水军无法与江河之上的水军抗衡。若大军征讨,穰城小城不足为虑,宛城至樊城之间地势平坦,也无较大河流,荆州水军对我军威胁不大。那樊城地处北岸,我大军围困日久也定能拿下。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打探清楚那威力强大的投石车,然后大量打造,以我军步战和攻城的能力,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水军并非短日可练成的,只要先征服荆州,便可招募当地之人并利用大江来训练水军。”
“好,就依文若之策。当今天下,不臣者已被我逐一剿灭,吾所虑者唯荆州与江东,其余皆不足介意。诸军做好准备,明年春暖之时,起大军征讨荆州,扫平江南。”
正当曹操豪情万丈的时候,忽然太中大夫孔融开口说道:“刘琦与刘备皆是汉室宗亲,不可轻伐。那孙权盘踞扬州,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丞相若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啊!”
曹操大怒,说道:“刘备、刘琦与张武、孙权皆是逆命之臣,岂能不讨?”
于是叱退孔融,并且下令,敢有再谏者,定斩不饶。
“干得好,我会向大都督为你请功的,你收拢一下士兵,安排人打捞尸体,咱们该走了!”
“是,傅将军!”寇封高兴地去干活了。
傅肜将俘虏聚集起来,收缴了他们的兵器,然后分到各个船上去划船,等寇封那边完事之后,他们按照张武事先的吩咐,押运着抢来的粮草辎重顺水而下,直达新野。在新野稍作休整之后,又从水上直到襄阳。
张武等人也押着俘虏回了穰城,他知道经此一战之后,曹军短时期内是不会再来了,于是留霍峻和五千兵守城,率其余人回襄阳。
夏侯惇率军到达涅阳后,与夏侯兰合兵一处,等候辎重船队到来,结果船队没来,跑回来一些溃兵,带来了辎重兵全军覆灭的噩耗。
夏侯惇气得差点吐血,没想到这张武竟敢两路追击,还分别打败自己两路撤退之兵。本来这次攻打穰城,夏侯惇觉得应该轻而易举,自己这边可是有十万大军,又都是征战多年的精锐,特别擅长步战和攻城。就算损伤大一点,但最终拿下穰城应该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对方却有那么厉害的投石车,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助战,士兵伤亡太大,于是在荀攸的建议下暂时撤兵。
本来也不算失败,就损失了不到两万士兵,但也杀死不少荆州士兵,还摸清了对方的虚实。但撤退的时候安排的好好的,谁料到那张武竟然又拿出一样出人意料的毒气弹,打败了断后的于禁,又损失了五千多兵马。
现在从水上撤退的辎重队竟然又被对方全部歼灭,连副将韩浩都战死了,这下令夏侯惇心痛不已。
荀攸也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也有些大意了,没想到与荆州作战,水上这么危险。以前打袁绍的时候,也经常走水路运输粮草,因为省时又省力,也从未被偷袭过,因为袁绍也没有水军呀。看来以后再与荆州或者江东作战,一定要注意防范对方水军,尽量走陆上运输粮草辎重。
荀攸打算等回到许都就建议曹操加快训练水军,否则到南方作战会很吃亏的。其实曹操与众谋士也认识到水军的重要性,南方河道纵横,还有长江天险,没有水军根本就无法作战。但北方没有适合练水军的地方,黄河虽然在名气上不次于长江,但黄河深度不够,浅滩较多,水流急瀑布多,根本不适合练水军。
而且黄河每到冬天就会结冰,防不住北方游牧民族,所以历朝历代也没有在黄河驻扎水军的。因此曹操在邺城之南挖了一个人工湖,用来训练水军,但是在大水池子里面练的水军怎能跟在大江之上训练的水军相比。
夏侯惇也无可奈何了,只好率军回许都,向曹操汇报了整个穰城之战的过程。
曹操也想不到这个张武这么难对付,先是打败曹仁,全歼曹仁三万大军,连曹仁都被生擒活捉,现在又在穰城挡住夏侯惇十万大军进攻,还在追击的时候两路大败曹军。前前后后加起来,曹军损失在张武手上的兵力多达六万了!
不算不知道,这一算吓一跳,当初打袁绍也没有过这么大的损失,看来这人呐,就是不能太飘了。当初在讨伐宛城的时候,张绣不战而降,曹操便飘了一回,结果不但损失大量兵马,还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现在打败袁绍,一统北方,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又被张武给了当头一棒。
“公达,那投石车可有破解之法?”攻城之战全靠器械,要是一直拿人命填,那多少人也而不够呀!若是不能解决投石车的问题,那荆州除了穰城之外,还有樊城、襄阳、江陵呢,往南还有荆南四郡,难道每打一个城就得死上三四万兵不成?
“丞相,那荆州所用投石车定是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改进,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那次孙权围攻江夏而败应该也是吃了这种投石车的大亏。但既然出现这么久了,我想总归有人知道它的构造,如果我们详加打探的话,应该能打探得到。还有那毒烟也是如此。”
曹操又对程昱说道:“仲德,速速加派人手,一定要打探清楚那投石车与毒烟的秘密。”
“是,丞相。”
“对了,玄武池中水军训练得怎么样了?”
“回丞相,,至今差不多已有五万余人分批下水适应,也学会了操船之法,现在正在训练水上列阵以及厮杀战斗。只不过北方人多不敢下水,会游水之人还是少数。”
“那张武如此猖狂,又与刘备勾结在一起,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除啊。若我起大军征讨荆州,不知玄武池之水军可堪一战否?”
荀彧说道:“恐湖泊所练之水军无法与江河之上的水军抗衡。若大军征讨,穰城小城不足为虑,宛城至樊城之间地势平坦,也无较大河流,荆州水军对我军威胁不大。那樊城地处北岸,我大军围困日久也定能拿下。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打探清楚那威力强大的投石车,然后大量打造,以我军步战和攻城的能力,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水军并非短日可练成的,只要先征服荆州,便可招募当地之人并利用大江来训练水军。”
“好,就依文若之策。当今天下,不臣者已被我逐一剿灭,吾所虑者唯荆州与江东,其余皆不足介意。诸军做好准备,明年春暖之时,起大军征讨荆州,扫平江南。”
正当曹操豪情万丈的时候,忽然太中大夫孔融开口说道:“刘琦与刘备皆是汉室宗亲,不可轻伐。那孙权盘踞扬州,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丞相若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啊!”
曹操大怒,说道:“刘备、刘琦与张武、孙权皆是逆命之臣,岂能不讨?”
于是叱退孔融,并且下令,敢有再谏者,定斩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