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穿越了唐高宗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流匪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狄仁杰已经在杨安的帮助下大幅度的推动了案情的进一步勘察。

    毕竟死者身前也是武力高超之人,再结合死者的死亡体现,大概率就是在搏斗中先受创,后失足摔下了山崖,虽然并没有摔的粉身碎骨,但也是因此而死。

    这基本告别了邻里的纠纷可能,毕竟以死者的身份,也不可能会遭遇这样的事情并被下黑手杀死。

    况且死者身份一出来,狄仁杰就派杨安去居所附近打探风评往事,也没有发现什么征兆,死者只有一个母亲还活在世上,死者在故乡也以孝顺被称颂,他母亲被他照顾的很好。而他的妻子则带着儿子跟着他生活在京城,只是京城居住不太容易,他这次回来就是打算将母亲接到他奋斗了好几年的京城,如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

    总之,通过走访亲朋好友的关系,基本可以排除掉仇杀的可能。

    再通过走访,附近有能力能够在搏斗中杀死死者的,也只有豪强大户或者说成伙的流匪了,而死者的官方身份放在那里,大体上也可以先排除掉豪强大户,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流匪所为。

    只不过现在也只能大致将嫌疑锁定在流匪身上,想要更多证据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好在这个时代,流匪本身就是犯了罪,之前因为成本利益等各种原因搁置对流匪的管理,现在既然有了嫌疑,自然能跨越嫌疑,先将这伙流匪抓起来,就可以逼问进一步查询。

    毕竟,即便是如今大致可以认为是流匪所为,但狄仁杰和杨安还是有个困惑,那就是流匪也没有动机去杀死死者,如果是拦路打劫杀害的话,尸体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嵩山?

    考虑到死者身前是跟母亲说要提前返京一趟,而这时间少于请的假期,再加上有人目睹他和另外一群人聚在一起,这中间就有流匪。

    恐怕此事中间还有隐情。

    但不管怎样,可以先上奏,将这批流匪抓起来,这样也算是一下子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和任务了。

    只希望这批流匪就是罪魁祸首,让事件到此终止。

    但如果不是的话,狄仁杰也会视二圣的意思而一直探究下去,直到查出来或者彻底查不出来了。

    洛阳,大明宫。

    晴朗的日子里,李治却皱着眉头。

    当狄仁杰的奏折呈上来的时候,李治才发现自己治下的大唐还有这么不稳定的因素。

    这可是太平盛世吧?怎么就土匪纵横了呢?

    还是说这是封建时代逃避不开的宿命?原因是管理不力?

    不过再一想到唐传奇中的种种故事,土匪确实没有那么罕见,这个时代确实本就存在着土匪。

    不过这一批的土匪既然已经出现了,就应该去讨论怎么镇压管理了。

    但是这一次的或许很容易平定,但是平定之后呢?如果不能对那些偏僻的地方进行有效管理的话,难保灭了一批张三的土匪,又冒出一批王五的土匪来。

    但是这归根结底是因为管理的缺失,而狄仁杰等一批人的建议都是增设官府,来进行更好的管理。

    只是反对者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投入大于收获,因此支持消灭这一批来起到警告作用,同时限制住后来的土匪的势力就好了,如果真的还有的话。

    李治现在也是比较纠结,到底应不应该去增设官府呢?本质上李治是想要消灭一切土匪等横行霸道的人的,但是李治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在乎投入产出比的人的,而且他深刻的理解这个时代或者说封建官僚政府的腐败,就算真的增加一个县政府来管理那四县交界之地,也不一定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

    唉,纠结!

    算了,李治心想,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不管怎样,这批土匪都是需要去消灭的。只是对方如果能深得后世运动战的精髓的话,最多不过百人,化整为散之后还真的不一定能很好的处理掉。

    不过即便那样,只要没有群众支持,加大搜索力度,至少也能抓到一半人吧?毕竟这个时代的组织力应该没有后世那么逆天。

    ps;一段时间不写再重写就有点别扭,倒也不完全是手生,主要是隔了一段时间,再看自己之前的设定,感觉自己原本这一段有点写偏了。当然我开头穿到一个大权在握的老年皇帝身上,就已经算是有点冷门设定的意味呢。不过自己开书以及之后码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管他呢,写下去就完事了.jpg

    不过我会稍微加速一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