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开酒肆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墨家三派

    光是想想,秦易都感觉美得冒泡。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蒸馏酒器该怎么制作了。”

    趴在酒肆柜台上,秦易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

    之所以在宋元之前,古代的白酒度数都不怎么高,最大的原因还是古人没有掌握蒸馏的技巧与最合适的器皿。

    要知道,铁锅那都是宋朝才有的产物,更别说蒸馏白酒了。

    别看那些憨批穿越小说里,一穿越回古代,随随便便在铁锅盖上接个竹管,然后大火一烧,就能蒸馏出五六十度,八九十度的高浓度酒水原浆。

    那特么都是扯淡。

    蒸馏器皿最基本的密封性都没有,手法粗糙,还没冷凝装置,照这样弄,酒蒸汽还没收集,就全部挥发了。

    可操作性约等于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靠谱的方法,还是先做好蒸馏酒器。

    唰~唰~

    秦易不知从哪扯来一块羊皮,手执自制的简易竹管毛笔,趴在柜台上唰唰唰的画着图纸。

    定睛一看,图纸上画着的是一个类似于大鼎的装置,线条略微有些粗犷,不过大致能看出来画的是什么造型。

    “现在是战国末年,青铜冶炼业已经高度发达,但是铁的冶炼也就那样,不说灌钢法,连煤都还没运用到冶炼上,做出来的铁器只能说满足于粗糙的农具使用。”

    秦易沉思道:“两相对比,铁的消耗太大,效果却更差,得不偿失,还是用技术更成熟的青铜铸造比较好。”

    华夏古代的钢铁冶炼业开始时间极早,春秋时期就有铁器文物的考古发掘,大约再到战国时期,华夏先民又掌握了块炼钢和淬火的制造工艺。

    但是说实话,这个时期的铁器制造发展,是比不上青铜合金冶炼的,毕竟铜的熔点低,铸造性也更强,像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秦易宁愿选择比较保险,但是收益更高的铜器,也不想用铁器。

    “材料确定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蒸馏酒器本身的密封性。”

    秦易顿了顿,陷入沉思中。

    蒸馏酒之所以度数那么高,便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经过蒸腾,自然纯度极高。

    然而按照大秦现如今的工业条件,密封胶圈啥的就不用想了,那玩意儿怎么也做不出来,只能靠工匠的手工精度,努力将蒸馏酒器的密封性做到最大。

    “看来……我得想法子找个厉害点的工匠,最好是墨家一派的传人……”

    下定主意,秦易顺手卷好手中刚刚画成的羊皮图纸,走出清风酒肆。

    ……

    咸阳城作为大秦的都城,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在七国中都属于顶尖的存在。

    因此在咸阳城中,也汇聚了诸子百家,各行各业的能人志士。

    像墨家,就是其中的鲜明代表。

    墨家在墨圣墨翟死后,逐渐分化,时至今日,已然演变为相里秦墨、邓陵楚墨及相夫齐墨三派。

    其中,楚墨邓陵子世家,任义侠气,多为侠客豪杰,轻生死,重然诺,继承墨家最多,名声也最响。

    齐墨相夫子世家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