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清
字体: 16 + -

第二卷 激**甲午 第187章 【消灭元山支队5】

不久,各单位送来了缴获清单,相关的物质则在整理、绑扎、打包。

刘云看了看各营提供的缴获清单,很是奇怪地问道:“他们不是由军舰和运输船运到元山的吗?怎么不把这些物资顺便装回去?”

牛长生说道:“我们问了那些俘虏,他们说什么军舰、运输船丢下他们就走了。那是属于海军的,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现在元山、阳德都是空城,日本人并没有留下几个士兵驻守,所以他们就带着这些上路,准备一直带进平壤,将来再运回国内。”

魏利贺说道:“我估计这两个镇都被日军搜刮空了。朝鲜并不富裕,他们竟然搜到了这么多,真是佩服他们。”

牛长生笑道:“可不是吗?那些被抓来的民夫一说起日本人杀人放火抢东西的事就痛哭流涕,恨不得吃了他们。”

薛兴华没有把心思放在缴.获的物资上,他看着清单上的俘虏数字感到一点迷惑:日本人不是很少有投降的吗?怎么有近九百人投降?他问道,“牛营长,那些投降的人到底是不是日本兵?怎么有这么多人投降?”

牛长生笑道:“保证百分之百的是.日本兵。遇到我们兴华军他们能不投降吗?”

团参谋长刘云说道:“这不算多.吧?我听说师长你在景栋、在寮国打仗的时候,英国兵和法国兵投降的更多,差不多一半。在三发市打荷兰兵都超过一半的人投降。这些小日本还算顽固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刘云是在三发市参军的华人,对薛兴华很是敬仰。

薛兴华自然不会说前世的日军是很少投降的,他.问道:“伤员你们怎么处理的?”

牛长生道:“让他们自己的军医在治疗,里面有不少.死硬分子,不肯让我们的人接近。”

一些被“蒙蔽”的日本兵发现这些“西洋兵”说的都.是中国话后,开始后悔投降了,也有个别的甚至开始反抗,或骂或咬或捡地上的石头来宣泄被中国部队俘虏的耻辱,有的还企图抢夺兴华军士兵的武器。当然,这些出尔反尔的家伙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徐一凡说道:“你.们就是妇人之仁,我看对那些不能动的全部取走首级算了。他们安心了我们也安静,各得其便,多好?”

刘云连忙说道:“那不行,多一个家伙我们将来就多可以换回一些钱。”

薛兴华笑道:“跟小日本换钱?你还是省省吧,他们穷光蛋,哪有钱给我们?他们也不像西方列强有拿钱换俘虏回去的习惯,日本人最残酷,一般将俘虏当垃圾处理。”

马奎说道:“近期内无法医好的,不愿意投降的,全埋了。免掉浪费我们的粮食、药品和精力。给几个留给军医试一试他们的本事就行了。”

对于揽权,马奎是当仁不让。整个兴华军也只有这个马奎是这个样子,敢在薛兴华面前吆三喝四。当然,他现在还是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官,薛兴华没下令剥夺他的总司令职务,他对自己的手下下命令是无可厚非的。要说的他的缺点,唯一的就是有点不自觉,当薛兴华在这里的时候,应该先请示一下才对。

薛兴华本来想说留这些俘虏几天,到时候送他们到国内去展览,为兴华军打打广告,但想到伤员里面有强硬分子,一些重伤员肯定也难治疗好,他也断了这份心思,对马奎的指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反正有九百个俘虏已经够用了。

上千重伤兵和一些不甘心屈服的日本兵一下倒了霉。一批身强力壮的俘虏在路边挖下了几个大坑,他们将那些重伤员连同那些尸体、烂肉全部扔了进去,然后覆上一层泥土、杂石,最后一切都安静下来。

看到这一幕,二世为人的薛兴华虽然对小日本没有一点好感,但心里还是有点不忍。原以为那些投降的俘虏会感到悲哀、气愤至少有不忍和怜悯。

可是薛兴华失望了,他从那些俘虏的眼里看到的只是淡然和平静。薛兴华想了很久,才想起历史上日军对自己的伤兵往往也采取这种野蛮办法。在甲午战争的威海战役中,因为正值冬天,不少日本人冻伤、重感冒,军营中发生了流感。日军官就将这些伤兵、病号架到柴堆上活活烧死。日本军官从来不将士兵当人,想打想杀就凭他们的好恶,就是上级军官对下级军官也可以随意打骂,下级军官还必须高兴地接受。士兵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人权、生存权之说。

打扫完战场,时间已经是晚上,部队在当地埋锅造饭,休整欢庆。薛兴华将侦查兵派往霞岚山周围地区,了解一切与日军有关的情报。

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上午,兴华军被迫一分为二,一部分约五百人押着俘虏、缴获的物质、伤员、民夫朝高原镇前进。余下的三千五百人朝成川前行,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几十个主动带路的朝鲜民夫。

朝鲜人都痛恨日本军队,看到有人消灭这些畜生,自然大喜过望,所以对兴华军不许他们现在离开回家并没有多少怨言,血性汉子还要求加入兴华军。薛兴华自然不会拒绝这些愿意当炮灰的人,只是训练他们需要时间,现在时间实在紧张,所以只让他们暂时当向导。代替原来从高原镇抓来的那些不情不愿的向导。

兴华军出发之后,并没有沿着已歼灭了的“元山支队”的计划线路行军到成川城,而是转向西南,朝江东县城前进。

经过侦查兵的侦查,在成川城里驻扎了一支清军的小部队和部分朝鲜士兵。他们承袭了平壤大部队的做法,龟缩在城里吃喝玩乐,探马前伸不到五里地。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有日军从元山登陆过来偷袭他们,他们还以为处在平壤战场的后方可以高枕无忧呢。

兴华军要全歼这些大意的家伙简直是易如反掌,不用特种兵出马,就是薛兴华的亲兵兼警卫员派一个排去就可以将其全灭。但灭了他们的话,肯定会给平壤城里的守军带去一个不好的信息:守军的后路有问题。

为了不给平壤守军带去任何负面消息,薛兴华决定绕道。加上江东县城是另一路日军即所谓“朔宁支队”路过的地方,如果能在那里再来一次伏击就更完美了。

这支朔宁支队由日军第五师团第十旅团长立见尚文少将率领。历史上他率领的部队人数同样为二千人。但现在“元山支队”人数增加了那么多,薛兴华不敢肯定“朔宁支队”的人数是不是也会增加。

有关日军“朔宁支队”的情报,薛兴华和马奎所得到的都是一些大致消息,没有准确的人数、经过路径、出发时间等情报。

情况这么少,主要怪薛兴华当时的野心太小了,他原以为全歼元山支队不但有较大的损失,而且顽强的日军一定会跑出几个漏网之鱼。这些漏网之鱼当然会将兴华军的消息带到日军那里。日军指挥部针对突然出现的兴华军将采取什么行动?会分兵攻击还是全力打击?反正薛兴华相信小日本不会对兴华军置之不理。

所以薛兴华原来的计划是顺着逃兵的屁股追进成川城,然后视情况或者为平壤守军保护后路,或者在成川城以逸待劳打击上门报仇的日本人。

正因为薛兴华这个“保守”的作战思路,导致兴华军侦查兵搜集情报都是以完成这个思路而展开的,他们对顺安城、成川城、阳德镇、元山港一线的情况都侦查得很仔细,也对这一线的情况很熟悉,对平壤的情况也知道不少,但对其他地方的了解却只有一个大概。

当大部队出发不久,终于收到了从江东县城侦查来的消息:昨天晚上,城里进来一支四千人的日军大部队。指挥官是日本第十旅团长立见尚文少将,目前尚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和下一步的行动。

侦查兵暂时不知道,但薛兴华知道,虽然这支部队比历史上的人数增加了不少人,行动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但日军指挥官没变,行军路线没变,战略企图应该也没有发生改变。他们就是另一支企图切断平壤守军退路的“朔宁支队”。

果然,到下午的时候,侦查兵报告说今天早上江东县城里的四千日军朝大同江方向开拔,意图绕道平壤北面与元山支队汇合,一同从后面对平壤守军进行打击。

经过一整天的急行军,当兴华军在薛兴华、马奎的率领下深夜到达江东县城外围,离城只有十多里路程。兴华军大部队暂时休息,尖兵进城查看是否有留下的日本人。

刚休息不久,一个侦查兵前来报告:四千从江东县城出发的日军正在渡过大同江。

徐一凡大喜,连忙问道:“什么时候渡完,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来一个屁股后面的半渡而击?”

自从薛兴华允许他组建骑兵之后,徐一凡这家伙从昨天开始就是兴奋不已,虽然会骑马的没几个,但这次急行军他们营就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大多数士兵双腿都磨破了皮,不少士兵摔得鼻青脸肿,一个个苦不堪言,但作为营长的徐一凡却是兴致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