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清
字体: 16 + -

第117章 【海军初战1】

军舰上的生活紧张、劳累、充实,但收获绝对不小,在这些军官的熏陶下,薛兴华已经不再是啥也不懂的菜鸟。他还和不少荷兰俘虏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听说薛兴华愿意出高薪聘请他们,他们中的不少人从开始的坚决拒绝,到后来的怀疑或犹豫。

又过了几天,薛兴华盼望已久的西沃德终于发来电报,在电报里他暗示找智利购买军舰的事有了一点眉目。虽然不敢保证将薛兴华吩咐的那些军舰全部买下来,但买一二条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科隆招聘海军官兵的事情则不是很妙,因为是口说无凭没看见军舰,智利也好阿根廷也罢,那些退役的军官、士兵都不相信科隆嘴里所说的,都不敢无缘无故地到地球的另一边去冒险。除非他们真的买来了军舰,真的有东西在眼前,他们才可能应聘。

另外,电报里还暗示,如果薛兴华能拿出一笔二十万两的巨款贿赂有关官员,那么事情可能会更妙,不但军舰确保能买到,就是在役的海军官兵也能招聘到位,甚至有可能让智利高官把海军从建制地借给兴华军,薪水还不需要付出这么多。

看了电报,薛兴华心里揣摩开了:不知道情况真的是这样,还是西沃德、科隆这二个见钱眼开的家伙给自己下的套。他可不敢随便地花出二十万两白银,这些钱可都是自己厚着脸皮赚来的。虽说自己有了一千万多两白银,对个人而言完全称得上是天文数字,但对一支军队而言却还是远远不够用,也应付不了大规模建设:张之洞建一个汉阳铁厂花了五百八十八万,盛宣怀在萍乡为汉阳铁厂建配套的煤矿耗费了七百四十万两。仅仅这二个项目加起来就耗费了一千三百二十八万两白银!

薛兴华手头的这些钱竟然.还不够建一个铁厂加一个煤矿的!

当然,张之洞和盛宣怀他们都存.在大手大脚的现象,也有不少官员在其中中饱私囊,加上决策方面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浪费了不少的金钱。但薛兴华将来要做的事何止这些?铁厂、煤矿、船厂、机械厂、兵工厂、弹药厂……。

钱该花的坚决花,但能节省的.一点要节省。薛兴华不想投入二十万两,但更不想因此而买不到军舰、招聘不到人,因为明年的甲午战争越来越近了,这可是一场国运之争,完全不能以金钱来计算。如果到时候真的能参加进来,不说花费一千万两白银,就是将兴华军全部填进去,只要能多杀日本鬼子,老子都干!

思考了好久,薛兴华还是决定拍一封电报给西沃.德,要他找随后赶来的曹廉正商量,以实现那个大目标为第一要务。

三发市政府与荷兰人的谈判在薛兴华离开后,一.直都在进行。不过,双方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等待荷兰代表将协议送到坤甸,坤甸讨论之后再返送回来。

几轮谈判过去,谈判的内容还是没有完全达到.薛兴华的要求,荷兰人铁了心不让出坤甸市,甚至提出兴华军的势力不得kao近坤甸市的周边地区。而且还就此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兴华军认可坤甸政府对婆罗洲赤道以南地区的占领,承认坤甸及周边地区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荷兰人就认可兴华军对婆罗洲赤道以北地区的控制,其他二条他们也同意。否则,双方剩下的就只有战争。

薛兴华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跟整个激怒了的荷兰国相拼,想把荷兰人经营多年的坤甸拿下来实在不可能。而且自己暂时的目的还不是占领什么婆罗洲,而是想打击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日本。

薛兴华心里道:“坤甸市和坤甸市的那些财宝还是暂时寄放在那里吧。”

冷静下来的薛兴华只要求三发市政府的谈判人员坚持控制坤甸以北,而不是赤道以北,因为坤甸在赤道的南方,如果以赤道为分界线,那么兴华军就吃了一点“亏”。

没有多久,荷兰殖民当局批准了谈判达成的协议,除已经被他们控制的区域坚决不给三发市之外,其他坤甸以北的地区都认同由三发市的人去接收。“合作经营”的三十八万八千两资金很快送到了薛兴华手里。到新加坡的电报线路建设本来就在他们的计划中,现在只是将线路稍微往北移一些,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不大。另外就是他们最关心的俘虏,当钱到位后,八百多名被俘虏的士兵很快被荷兰派来的运兵船运走。不少俘虏在动身前偷偷告诉兴华军士兵,他们一到坤甸就申请退役,然后过来应聘。

兴华军士兵自然按照薛兴华的交待依依送别他们,期待他们的归来,并拍胸口保证:只要你来,薪水马上发!

当然,能够得到这种保证的都是那些技术水平高、指挥能力强的人。

“讹诈”成功的薛兴华立即安排田虎、张越、关应雄、张济成等人按照协议接收坤甸以北的地区。新招的警察一队队派出。

等接收地盘的人反馈回信息,才知道那些地方比张越之前描述的还有凄惨:那里几乎被破坏殆尽,不但人口远远没有三发市的多,经济更是比不上三发市一个零头。那里稍微富裕一点的华人早已经携款带物逃到了三发市,留下的都是一些穷得不能再穷的土著。

薛兴华原以为在那里能没收几所日本人开办的妓院,结果大的妓院一所也没有,只有几所勉强糊口的家庭卖逼屋——同样的,所有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妓院都迁进了三发市。之所以没有去坤甸,是因为被荷兰殖民者支持的土著们不但屠杀华人,也同样屠杀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华人和日本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被薛兴华这一招杀下来,更是陷入了灭顶之灾。

薛兴华对日本人可没有什么同情心,而且他早已经下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对日本人严厉打击,除非有朝一日日本对中国实在没有任何危险。

地盘面积成十倍、百倍地增加,虽然三发市的税收、人口并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因为要发救济而减少了一些收入,但薛兴华还是很热心地将这些地方上的无主农场、田地收归己有。对于那些拥有土地的土著不是杀戮就是逼走,对以前逃跑现在回来要地的地主,即使是华人也一概不理。薛兴华不是什么滥好人,不可能做华人的菩萨。他有很多大事要做,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稻一年可种三季,随便一块地在中国内陆的人眼里都是宝贝,一亩可以抵三亩,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随便给其他人?

种橡胶、种水稻!

将来的橡胶就是黄金,粮食更是发展的基础。

土地是有了,但是缺乏的却是人才,一个统管土地开垦、出租、收租的人才。毕竟这些土地需要大量的农民去耕种,需要橡胶农去照看。当薛兴华将这个问题向陈长荣请教后,陈长荣推荐了一个叫江振声的人,此人原来住在婆罗洲最南部的马辰市,以前有几个大的农场,也有万贯家私,可惜在荷兰人鼓动的土著杀戮中,几乎全家被屠杀干净,只逃出了一个刚满三岁的孙子和那个老女佣人,当时她牵着孩子在山坡上玩耍而逃过灾难。他自己也是kao几个家丁死命护卫才逃进深山老林,辗转来到三发市的。所有房子被烧成废墟、土地被瓜分干净、财物被抢得一丝不剩。

看到江振声的第一眼,薛兴华就认定了他。实际上,薛兴华不认定他也不行,不管怎么说这个人以前管理过自己家里的农场多少有经验,还有就是这个人有陈长荣担保,比一般来历不明的人要稳妥得多,而且这个人对荷兰人和土著人充满了刻骨仇恨,对兴华军打荷兰人、打土著人充满了感激。

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江振声之后,薛兴华还派了一个由王炽新派来的记帐高手给了他,同时给了他一些权限,就让他去忙乎去了。

地盘扩大,兴华军的防御重点还是放在三发市,霍克带来的几个专家以及从军校里派出来观摩学习的几个教官继续在三发市和三发市的周边地区忙碌着,查勘、设计炮台和堡垒。

“报告!”突然,办公室外响起了一个人的喊声。

“进来!”薛兴华读着最近寄来的《风雨报》,看见是林华,就问道,“林舰长,你怎么来了?”

“报告师长,我请求我们的舰队出海远航。”林华说道。

“好啊。”薛兴华连忙放下手中的报纸,兴致勃勃地说道,“练了这么久,是该出去。我们能出海远航吗?”

林华老实说道:“问题当然有,但总在海岸附近转是练不出强兵的。现在有五十多个荷兰兵偷偷投kao了我们,需要特殊技能的岗位基本能满足要求,我认为出远海转一转没问题。”

俘虏被送运回坤甸不久,就有不少技术军官跑了过来,这些人一方面是受这里的高薪吸引,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荷兰的军舰被三发市抢走三艘之后没有了岗位。加上因为在上次战斗中,海军失败得实在窝囊,被坤甸的那些同事或明或暗的嘲笑,他们干脆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