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清
字体: 16 + -

第114章 【军校】

因为在前世,法国人修建了一条世界着名的马奇诺防线,成为世界笑柄,“马奇诺防线”最后成了“表面好看实则无用”的代名词。马奇诺防线由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提出,于1930年开始动工,到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六十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该防线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四到十四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六到八公里——组成。

想起六十亿法郎,薛兴华不由自主地吞口水:我要有这么多钱就好了。

霍克惊讶而不服气地说道:“法国人的修建水平最高?不可能!他们除了在喝酒、调戏女人和向敌人投降外,其他啥也不会。我可不知道他们还会修防御工事。阁下,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担心我们的报价太高?”

薛兴华笑着摇了一下头:“不,也许我记错了。”他问道,“你们三位专家什么时候能开始勘探地形进行规划。对了,我们将派出几名专家跟随你们工作。当然,我们的专家水平比你们的稍微低一点点,希望你们能帮助他们提高。”

薛兴华准备让林启龙、李安庆招聘来的一些人跟着德国佬学习,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人才。

霍克没有拒绝,他还高兴多.了一些帮手。至于那些专家是不是帮助兴华军的人提高技术水平,完全不在他思考的范围,他只想多赚钱快赚钱。

打发走钻进钱眼的霍克,负责办.军校的李安庆走了进来。他较为详细地汇报了军校筹备情况:

军校在一步步成形,校舍用的.是市政府军的营房,教官用的是李安庆、林启龙找来的同学、朋友或者招聘的军事人员。当然,从天王洞带过来的几个外国专家也没有落下,即使他们在军校里教不了军事知识,也可以教语言、数学、地理、物理等知识。

军校的架子搭起来,但缺少的却是学员。李安庆拿.着薛兴华赐予的尚方宝剑到各部队招人,开始的时候李安庆还提了不少的条件:必须识字、年龄不超过二十、必须是华人、身体健康等等。

不想他带着人走了一圈,报名的竟然不到五十个。.即使后来降低条件,或者说不要条件,只要愿意进军校就读马上录取,但依然没有什么人报名参加。士兵、军官都不愿意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愿意在部队里战斗。

李安庆感觉很是失败,只好前来向薛兴华求救。

“真的没人愿意?你说了军校毕业之后就当军官.没有?”薛兴华也是很奇怪,读军校对普通人来说应该算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啊。

李安庆委屈地.说道:“说了。我还说了不但将来当军官,现在在军校里读书还可以享受和士兵一样的薪水待遇。可是还是没人来。”

薛兴华问:“你认为原因出在哪里?”

李安庆摇头,然后说道:“我认为……,主要是兴华军一直打胜仗,他们在部队很过瘾,不想读书。”

“呵呵,那你的意思是我们打胜仗还是坏事?”

“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兴华军基本都是文盲,他们都担心在军校里受洋罪。”

“这个倒是有道理,一个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人确实很难进行正规的军校培训。”

“你说的不对。我们军校可以针对性地培训,没知识的可以进行战术培训,大部分可以在动作、口头进行,不必要学多少文字。只有一些专业领域才需要书本知识。”

薛兴华想了一会,说道:“那我们采取二种办法。一是强迫,所有军官都要轮流到军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二是吸引外面的人员,将三发市和周边城镇所有学校的男学生都进行过滤,只要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华人孩子都必须经过军校挑选。而且只要被挑选上了,所有孩子的吃、穿、住、用,学校全部负责,而且每个学生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生活津贴。如果学生和家长愿意,十二岁以上的女孩也可以进军校,学习护理、救治、文书等方面的培训。你觉得呢?”

李安庆说道:“好是好,就怕我们的资金不足,也担心其他人反对。如果反对的人多,影响下一期的市长选举。”

薛兴华不解地看着李安庆,问道:“这与市长选举有什么关系?而且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有益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反对?”

“如果一项政策引起市民不高兴,在下一轮选举中,在任市长的票数肯定会减少。所有家庭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当兵,除非实在是没办法的家庭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军队。”

薛兴华这才想起这个婆罗洲执行的是什么狗屁选举。他说道:“只要学得好,孩子们将来都是军官,怎么不愿意?至于选举,现在是战争期间,我们就不搞什么狗屁选举。要集中一切力量解决当前的危机,我们没时间搞那些花架子。”

“怎么是花架子,如果不选举,那市长从哪里来?”

“我定!”

“啊——。”李安庆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薛兴华,然后说道,“大家都有疑虑,不知道读完军校之后会不会当军官,还有你……我们能在这里呆多久。”

“呆多久?我们兴华军在一天,其他人就必须听我们的。”薛兴华讥讽地说道,“选举?狗屁!如果内部不团结,选出来的都是有钱人,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贪官污吏。你知道婆罗洲为什么被荷兰人占领的吗?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坚强的领导。你搞一套他搞一套。”

“可其他家族、其他人是不会愿意……”

“由不得他们,我看三发市也没有什么更大更强的家族,几个大家族基本上都有人在市政府里当官,……,先这么稳定几年再说。今后视情况是不是选举。”

李安庆说道:“都当了市政府官员是不错,可有的官员想当市长想当更大的官啊。不选举的话,不就断绝了那些人的官路,这……这太不可思议了吧?难道我们要跟大清国一样,官员都由皇帝来指派?”

“今后的怎么办我不知道,也不管。但现在市政府那种一盘散沙的局面必须改。好了,不说这些虚的了,军校的生源就这么解决。我,我薛兴华兼任兴华军校校长。彭二叔兼任军校执法队队长。你李安庆任军校的教导主任。你马上按我刚才说的方案写一个具体的执行方案出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花多少钱,一周之后军校必须开课。”薛兴华几下就把军校的事情给决定了,让李安庆领受了一次薛兴华的办事风格:霸道、武断。

出了薛兴华办公室的门,李安庆心里想:“这种人怎么打了胜仗?又怎么让他的手下计听言从?难道真的要一个**者三发市才能维持下去?”

薛兴华自然不知道李安庆腹诽自己,他将水儿喊过来询问了几句北部重镇古晋市的侦查情况后,就带着几个亲兵前往海军的训练场所。

男人大多数从小都有将军情结,很多人对庞大、威武的军舰更是情有独钟。两世为人的薛兴华自然牵挂这三艘宝贝,虽然他心里知道这三艘军舰在当今世界军舰群体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当薛兴华一行赶到码头,码头上空空如也。三艘军舰,包括那艘被水雷炸坏的“婆罗洲号”都不在这里。码头上值守的士兵告诉他,二艘好的军舰都已经出海进行实弹射击去了。舰艉受伤的“婆罗洲号”今天早上被租来的拖驳船拖往新加坡的船厂进行大修。

因为三发市没有大的船坞,也没有修理技术人员,联系上新加坡船厂还是因为英国人帮忙的结果。对于兴华军——原天鹰军——能离开缅甸北部,在北宾镇扎在来钉在那里,英国人很满意。兴华军能在三发市打击荷兰军队,也间接地帮了英国人的忙。相对荷兰这个国家而言,英国人更愿意兴华军占领三发市,阻挡荷兰人统一婆罗洲,同时为英国人占领的婆罗洲北部提供一个缓冲地带。

完全可以说,现在兴华军是英国人的盟友,虽然没有签订盟约。他们牵制了安南的法军、婆罗洲的荷兰军队。帮兴华军修理一艘军舰完全不住话下,英国人还希望兴华军更壮大,希望他们能取到更大的作用。英国甚至在考虑是不是派在簸箕坪打了败仗但与薛兴华有一面之缘的霍伯特中校来三发市长期驻扎,以建立更好、更牢kao的关系。只是担心法国、荷兰的抗议,而兴华军又没有邀请而暂时没有实施。

三发市的码头不大,旧的军用码头更小。现在军用码头和民用码头几乎重合在一起。军舰去训练之后,很多民用运输船就把码头的所有停泊位置都占了。码头工人正在抓紧时间装货、卸货。如果军舰回港,大部分民用船只都要被迫离开。

现在兴华军已经在厄拉珐河更上游一点的地方正在修建一个临时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