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清
字体: 16 + -

第108章 【文章如刀枪】

那个被俘虏的希尔上校一直摆出一副很高傲的神情。薛兴华多次派人劝说他帮助薛兴华训练海军,答应他高的薪水好的待遇,他要么一口拒绝要么沉默不言。薛兴华亲自去劝说过一次,那家伙也是将脑袋高高昂着,在薛兴华主动伸手时,他才不情不愿地握着薛兴华的手摇了几下,薛兴华通过翻译问了他不少话,他只勉强回答几句,让这场交谈显得很是冷淡。

最后,薛兴华烦了,干脆不再理他,而是将他和他的那些无用的俘虏关在一起,让他混在那些肮脏的普通士兵中享受难吃的食物、接受监视人员的谩骂。

“妈的,你就这样维持你的高傲吧!”薛兴华恨恨地想。

通过几次随军舰出海,薛兴华已经适应了军舰的颠簸不再晕船,也适应了军舰上巨炮的轰响。在一次回港的途中,薛兴华又和林华闲聊:“林舰长,我们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单独驾舰出海打仗?”

对于这个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林华每次都很为难,这次他依然回答道:“看现在的训练,还真说不准。也许要一年,也许要二年。”

“能不能够在几个月内就形成战斗力?”

“几个月?那恐怕不能。除非这些荷兰人安心呆在这里。有了他们,我们训练所需的时间就能大大缩短。”

“怎么才能使他们安心留下来?”

“这不太可能。我们现在与他.们是敌对状态。强迫他们做点什么也许行,想他们主动……。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就是把林团长他用来当教官的.那些人全部安排到军舰上,只要训练这些不需要很多技术的新兵,那么几个月就可以参加战斗了。”

“不行,这是杀鸡取卵的事,我要.培训一大批海军士兵出来,将来的军舰肯定不是这几艘。他们还是要留在军校里。”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师长敢不敢?”

“哦,用起了激将法。我有什么不敢的。你先说说什么.办法。”

“抢人!”

“抢人?从哪里抢?”

“从古晋抢,或者干脆占领古晋。那里是以前兰芳公.司的海军基地,被英国人抢走了。那里不但有现成的海军学校,还有军港,还有二个造船厂。虽然这些已经残破不全,但有总比没有好,很多遣散的海军士兵都到那里找活干。如果能够把那里退役遣散的海军士兵抢过来,只有稍加训练就能满足这三艘军舰的需要。”

“你还真是胆子大,鼓动我跟英国佬干。暂时肯定.不行,我们这点实力绝对对付不了英国和荷兰的前后夹击。我们难道不能采取招聘的形式,就如林启龙他们到坤甸市去招聘一样?”

……

只有到王胜道.的炮兵训练基地,薛兴华的心情才晴朗一些。在王胜道的严格要求下,训练进行得如火如荼,虽然炮兵也如海军一样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但影响不是很多,通过高强度的培训,不少年轻灵活的士兵基本能应付过来,炮弹打得又准又快。

至于田虎的陆军和关应雄的水鬼队,那更是让薛兴华放心得很,士兵们在训练场上都是挥汗如雨,射击、隐藏、跑步、列队等等动作在薛兴华这个非专业军人看来很标准。士兵们基本都做得了令行禁止。

……

一天,薛兴华刚从靶场上回到办公室,廖卫先就拿着一叠稿子走了进来。他说道:“薛师长,我写的文章你看看。”

薛兴华一边洗脸一边随口问道:“写了多少?”

“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是论证日本一定会进攻我们大清国的。一篇是简介日本社会动态的,还有一篇是有关我们大清国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中法马江海战的情况介绍。”

“哦,不错,你考虑的比我周全。我看看。”说着,他从廖卫先手里接过了稿纸。

当看到纸面上工整、漂亮的文字时,薛兴华心里不由一阵惭愧和惊叹:这家伙的书法怎么这么好?就像印刷的一样。

第一篇文章题目叫《试论日本入侵大清国的可能性》。读着题目,薛兴华就觉得有点软绵绵的,他说道:“廖先生,这标题是不是改得直观一点,让人一看就怦然心动,就让人出一身冷汗?”

“出一身冷汗?”廖卫先思考道,“你的意思是标题要在气势上强硬一些?”

“就是,比如采取《日本朝大清国举起了屠刀》、《中日之战迫在眉睫》、《大清国,你准备好再次割地赔款吗》,诸如此类的标题。你想想看,这比你这个《试论日本入侵大清国的可能性》要好得多吧?这个问题你回去思考一下,我先拜读你的内容。”

廖卫先认可地点了点头,说道:“回去我再考虑考虑。”

看完第一篇,薛兴华又忍不住发表意见道:“这里还加几个事实做你的论据。第一就是八年前,也就是光绪十一,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拖亚论》中认为,日本应该拖离亚洲文明体系,加入先进的西方文明,‘与西方之文明共进退,对待中国朝鲜之方法,亦不应因邻国之故而特别关照,应效西方人对待其方法而处理之。’,这话的意思就是日本人应该象西方人一样用大炮、子弹打开我们的国门。”

廖卫先点头道:“对,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日本有这么一个人,我在日本的时候也看过他写的这些文字。可这只是一种讨论,能不能把它们作为日本人的战略思路来看待?”

薛兴华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又说道:“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战略家的侵华理论开始全面成为日本政府的政策纲领。光绪十三年日本参谋部制订了《讨伐清国之战略》,要求在去年前完成讨伐大清国的准备工作。光绪十六年,山县有朋那个王八蛋首相的《外交政略论》和《军事意见书》在内阁获得通过,确立了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概念,就是建立‘满蒙生命线’和‘大东亚共荣圈’。这些侵略计划和政策无一不是针对我们中国,无一不是先把我们中国打败再发展他们。那个福泽谕的话可不能仅仅作为一种……一种学术讨论来看待。”

廖卫先惊讶地说道:“我怎么没听山县有朋说过这些?你从哪里知道的?”

薛兴华大言不惭地说道:“这是他们的秘密文件,你作为一个普通旅日人员怎么知道?我们当然有我们的渠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更能说明日本人已经磨刀霍霍了。”廖卫先担心地问道,“他们去年就完成了讨伐我们大清国的准备工作,那会不会马上开战?”

他在日本呆了好多年,虽然也猜测中日会开战,但他的猜测远没有薛兴华所说的这么具体,他心里甚至还存在一份侥幸,认为日本人也许会在关键时刻悬崖勒马。就是写这几篇文章,也是书生意气占了大部分,也有完成薛兴华所托的意思。但他现在的想法却有不同,心里真的有了一种紧迫感和慌乱感。

薛兴华肯定地说道:“中日战争明年就会爆发!”

廖卫先大惊:“明年?那我们大清国肯定来不及。”

“所以你的文章要写得紧迫感十足一些,你可以把我们对战争爆发时间的预测也写上去。”

“那我好好修改一下,晚上再给你看。”

……

薛兴华很是佩服廖卫先的耐心和能力,到晚上的时候,他又拿着一叠工工整整的文稿过来了。这次薛兴华几乎找不出任何问题,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修辞手法都比薛兴华所写的要高出很多,特别是在文言文方面,廖卫先的水平远远高出薛兴华的。这些文字读起来让薛兴华感到很是舒服。

“写的太好了,应该会给国人一份惊醒的,报纸的第一期就以你写的这些文章为主。”薛兴华说完不顾廖卫先的谦虚就马上通知水儿过来,自己则马上写信。

等水儿过来,薛兴华也把短信写好了,他将廖卫先写的稿子和自己写的信交给她,说道:“水儿,你马上派人将廖先生写的这些文章和我的这封信送到新加坡,利用那里的有线电报将它们发到上海的王介元、苏良佐那里,让他们马上将报纸办起来,发表这些文章。”

水儿没有看廖卫先的文稿,只是看了一下薛兴华写的短信,问道:“第一期免费送,送得越多越好?这报纸也是要钱的吧?你在这里写什么不要考虑赚钱,只考虑扩大影响,不赚钱我们办报纸干什么?”

薛兴华说道:“只要它的影响扩大了,它的作用就比一千士兵一万士兵的作用都大。你说是赚几个小钱好,还是我们替钱让它扩大影响好?”

水儿只是给薛兴华提一个醒,并没有阻拦他的意思,听了薛兴华的话,她拿着稿子出去安排人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