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字体: 16 + -

第585章 攻与防(四)

第五八五章 攻与防(四)

蒙恬摇了摇头。道:“大将军。用不着一千五百人。我只用五百人就可以了。剩下的人都留下來。以防不测之用。”

韩腾微微一怔。道:“蒙将军刚才不是建议。将这一千五百人全都派上去吗。为什么只用五百人。”

蒙恬看了看战场方向。道:“如果在刚才步军出击的时候。大将军就将这一千五百名巨汉士兵全部都派上战场。以五百人为一队。分作三队出击。那时代军立足未稳。我们就可以一举击败代军。到现在就算是不能攻破代军的大营。但也可以夺取代军的外围防线。将代军赶回大营中。然后再慢慢清除营外的障碍。第一时间更新然后再出动战车进攻代军大营。到也不是沒有取胜的机会。”

韩腾点了点头。道:“不错。现在我就将这一千五百名士兵全部交给你來指挥。仍然依计行事。为什么就不可行了呢。”

蒙恬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双方的战局胶着。而代军己经稳住了阵脚。因此就算将这批士兵全都派遣出去。急切之时。也难以取胜。但大将军不可忘记。代军并非只是驻守大营的军队。还有高原的人马。我想高原决不会坐视我们进攻代军的大营。如果末将所料未错。这时高原恐怕己经在暗中关注这场战斗。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出击的机会。如果我们冒然将大将军的巨汉军队全部派上战场。急切之间难以取胜。而高原的援军又杀到。则我军危矣。因此末将建立留下一千士兵。正是以备不测。”

听完了蒙恬的这一番话之后。韩腾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刚才只关注到眼前的战场。还真的把高原给忘了。看來蒙恬确实不愧是秦国年轻一代的将材。想得确实比自己周全得多。因此韩腾也点了点头。道:“蒙将军。我既然将指挥权交给你。那么怎样调派兵力。就由你來决定。”

蒙恬也点了点头。正要下令。只见一匹战马飞奔而至。來到了韩腾的近前。马背上的骑士翻身下马。单膝点地。道:“禀报大将军。代军袭击我们西南方向的军队。”

韩腾的脸色微变。但点了点头。道:“本将军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这一战秦军是三面围攻代军大营。东南方向是秦军的主攻面。而在西南和东北两面的秦军。除了牵制代军的驻守军队之外。也是防备高原出兵來救援。现在來看果然发挥了作用。至少西南的秦军为主力挡住了高原的援军。并沒有让代军直接进攻过來。

就在韩腾还沒有來得极做出反应的时候。又有一名士兵赶來通报。原來是东北方向的秦军也遭到了代军的进攻。这一次秦军的其他诸将也都一阵**。尽管左右两军为秦军的主力挡住了代军的援军。但这边战场僵持不下。而代军的援军己经开始发动进攻。这样的战局。显然是对秦军不利的。

韩腾道:“蒙将军。依你之见。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应对。”

蒙恬也知道形式危急。尽管他也己经对韩腾产生疑心。但为了秦国、秦军的大局着想。还是要尽为向韩腾进言献策。不让秦军陷入困境。因此见韩腾问起來。蒙恬也毫不迟疑。道:“请大将军立刻下令。首先立刻调遣一万军队。增援战场。再分派二千骑军、三千步军。增援左右两路秦军;将剩余的战车立刻转调到后阵去。布成防守阵形。以防代军的骑军从我们的背后突击。然后让剩下的骑军。还有大将军的巨人军队做好准备。一但代军进攻受挫。立刻出击。和代军的援军交战。”

韩腾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蒙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布置。怎么又不派夸父族战士出击。而且连秦军的主力也要准备迎战代军从背后的突击。不过见蒙恬一脸急切的样孑。也不好细问。立刻下令。先命李信率领一万步军。增援战场。又命辛胜、章邯两人。各领二千骑军、三千步军。分别增援左右两路秦军。然后又下令调整战车的布置。并下令集中骑军和夸父族战士。准备战斗。基本都是按照蒙恬的建议进行调整布置的。

等这一连串的命令下达。各路军队也都奉命出击。战车也在紧急的调整。韩腾这才道:“蒙将军。你刚才不是说要派遣巨人军队出击吗。为何要这样安排分派。”

蒙恬道:“兵随势变。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不可一概而论。现在代军两路进攻我们。但据我看來。这两路代军都是佯攻。目地只是为了分散我军的兵力。同时牵制我们左右两军。而高原的主要目标。是和大营里的代军前后夹击我们的主力军队。”

韩腾道:“蒙恬何以见得。代军两路进击都是佯攻呢。”

蒙恬道:“如果代军是要先击败我们左右的军队來救援大营。就应该集中兵力。猛攻一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击破一路的秦军。对我们的主力军队造成危胁。也就能够达到救援的目地。而不会分兵进击两路。现在代军分兵两路进击。那么就一定是佯攻。而且高原素來善用骑军。完全可以用一支精锐骑军。绕开左右秦军。直接突击我们的主力军队。而在代军的大营中。还有不下五万的代军。前后夹击。取胜的机率是相当大的。因此末将才分派少数军队。去支援左右两军。让代军以为我们中计。又向战场增援一万军队。是稳住这边战场的局面。然后集中精兵强将。全力击败代军的援军。就算这一战不能击破代军的大营。但可以挫败代军的计划。我们也算获胜了。”

听完了蒙恬的解释之后。更多更快章节请到。韩腾也颇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也不由得佩服蒙恬。年龄虽然不大。但确实不愧是秦国轻年一代的将材。

――――――――分割线―――――――――分割线――――――――

而在战场上。秦军增援的一万秦军的动向最为明显。在大营中坐镇指挥的姜桓武、赵轩自然也都看得十分清楚。

这时姜桓武己经收到了通报。知道高原己经派出军队。分别进攻两侧的秦军。这样一來。大营两侧的威胁也大大的降低。可以全力集中兵力。应对正面的秦军主力。

现在代军在战场也只投入了一万军队。第一时间更新另外在外围阵地上。还留有约三千多军队驻守。而在大营中的兵力仍然还有近四万人。其中还包括有九千余骑军。论兵力自然是足够的。另外尽管现在战场呈僵持的局面。但秦军先期投入到战场的三百余辆战车。有超过一半被大火烧毀。其中包括有一辆临冲吕公车。而其余的战车或者是因为车轮被破坏。乘员下车作战。以及其他的原因。停留在战场上不动。只有二十余辆战车极时的脱离战场。退回到秦军的大阵。而临冲吕公车也只有一辆顺利的逃了回去。因此秦军的战车己经被代军彻底的挫败。这也是代军最大的胜利。

而现在姜桓武和赵轩只等着高原从秦军的背后发动进攻。然后就可以全线出击。和高原一起前后夹击秦军。但就在这时。秦军向战场派出了增援的兵力。而代军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姜桓武也立刻调派了一万军队。也投入到战场中。

这时双方先期投入战场的一万军队。经过了大半个时辰的战斗之后。都己经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阵亡加上受伤退出战斗的士兵都超过了三千人。而剩下的士兵也都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都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双方的援军來得确时十分极时。这两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将前期的军队替换下來。立刻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代军的士兵退回到大营中。姜桓武也下令让他们赶紧休息。喝水吃东西。受伤的士兵赶紧包扎治疗。武器盔甲损坏丢失的。也马上重新领取。等着接下來继续战斗。

而秦军的军队撤下來之后。并未退回到大阵中去。而是在李信的指挥下。只退到距离战场二百余步远的地方休息恢复。李信也将自己的旗号前移。一直推进到离代军阵只有三百多步远的地方。尽管这里己在代军远程武器的打击范围内。但这时秦军也顾不得那些了。

但秦军的反常表现。立刻就引起了姜桓武的注意力。同时他也注意到。秦军的主阵也在调整兵力布置。大部份的战车都己经转移到了后方。在阵前留下的并不多。

看到秦军的阵中发生这些变化。姜桓武立刻就明白。显然秦军己经将重心放在后面。而在战场增加兵力。只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战场的局势稳住。因此秦军的目地也十分明显了。就是先全力击败代军的援军。然后再进攻代军的大营。

姜桓武并不是死板僵化的人。当然也明白兵随势变的道理。既然秦军己经做出了调整变化。代军也就不能还僵硬的尊守原來的计划。等着高原从秦军背后发动进攻之后。再全面出击。而是现在就必须给战场上的秦军施加更大的压力。让秦军不能全力的去应付高原的增援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