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字体: 16 + -

第572章 秦军反击(二)

第五七二章 秦军反击(二)

“只差最后二十里路。我们就可以夺回井陉了。”袁选坐在大帐里 。看着远处井陉的方向。喃喃的自言道:“如果是大将军还在就好了。恐怕早就下令向井陉发动进攻了。

袁选的人马己经在这里扎营六天。在这段时间里。袁选曾经三次向高原请令。希望高原能够下令。向井陉发动全面的进攻。夺回井陉。但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原地扎营驻守。加强防御。不得轻急冒进。小心戒备。以防秦军反击。

当初袁选随李牧在井陉驻守了近一年的时间。并且和秦军力战了数十战。最终李牧阵亡。袁选随高原、李瑛鸿等人一起败退到代郡。己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而在袁选的心里对当年那一战的结杲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现在终于杀回來了。而且离井陉只有咫尺之遥。因此袁选也迫切的想要向井陉发动进攻。重新夺回井陉。一雪当年之仇。

但就在这个时候。高原却一反常态。一直禁止进攻井陉。而现在袁选部的人马不足六万。这样的兵力。如果沒有高原的支持。自然是远远不够进攻井陉的。因此袁选也只能无奈的在大营里等着。同时对高原的态度。也颇有一些微辞。

在李牧的旧部当中。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袁选是年龄最大。资历最老。当年就是李牧也对他礼让三分。而入主代郡之后。高原和李瑛鸿不仅在公事面上对袁选十分尊敬。同时在私下里。也都是以长辈之礼相待。因此也养成了袁选平时喜欢倚老卖老的习惯。

不过尽管袁选的用兵能力不如司马尚。但为人老成持重。而且经验丰富。治军严谨。做为一个军团的主将。袁选绝对是称值的。也深得高原的倚重。在大梁之战中。高原就是和袁选一起出战。

其实从袁选心里來说。对高原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因为平心而论。入主代郡五年多的时间。在高原的统治之下。兴修水利。奖利耕种。发展商业。将代郡治理得兴旺发达。从一个人口仅有百余万。经济生产都十分落的边垂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积累了足以支应二三年的财富。而更为难得的是。这五年多的时间里。高原在军事方面也建树极多。击败燕国。远袭匈奴。救援魏国。抵御秦军。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因此袁选对高原军政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佩服。认为他确实是李牧最好的继承者。

但在进攻井陉这个节点上。袁选就认为高原在重要的关头还是过于警慎了。第一时间更新在他看來。秦军连战连败。早已经不堪一战了。虽然现在秦军驻守井陉。占有地利的优势。但如果代军全力进攻。还是完全能够击败秦军。夺回井陉的。因此在这个时候。袁选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了高原不如李牧的想法來。认为高原毕竟还是太年轻了。缺少经验。和李牧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就在这时。有士兵进來向袁选通报。原來是秦军杀出了井陉大寨。向代军挑战。

袁选的心中一动。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秦军还敢主动來向代军挑战。不过如果自己能够击败这一支挑战的秦军。取得一场大胜。第一时间更新也许就能够打消高原的疑虑和犹豫。从而下定决心向井陉发动进攻。因此袁选立刻下令。调军出击。迎战秦军。

随着袁选下令。代军的大营中立刻就开始了紧急的调度。本來从鸿上塞分兵进击的时候。袁选带领的军队约有六万人。但在沿途留下了一部份守卫沿线的兵力。因此现在袁选大营中的兵力约为五万五千余人。而为了能够击败秦军。取得一场大胜。袁选出动三万六千多的兵力。而其中的正式军队达到了两万二余人。骑军约为八千。在袁选看來。这样的兵力出战。足以取得一场全面的胜利了。

而等袁选率军出营之后。秦军也己经赶到了代军大营的对面。双方大约相隔着四百步的距离列阵。而从秦军的规模來看。兵力大约在三万五千到四万之间。其中似乎还有相当数量的战车。约在三百辆左右。但骑军的数量并不多。估计不超过五千人。于是袁选的信心更足。认为取胜己是胜券在握了。

当然。袁选并不是盲目的自信。因为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而代军在骑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虽然秦军有相当数量的战车。但这几年以來的战斗结果己经证朋。现在战车已经落后于使用了新式骑俱的骑军。因此代军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这也是袁选的信心來源所在。

双方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因此很快就列好了阵式。代军仍然列出惯用的阵式。将骑军分列在两翼。步兵居中。袁选在后阵的一辆高车上坐镇指挥。

而秦军的阵形却十分奇怪。虽然秦军也是将骑军分列在左右。但在中路却是将战车列在前列。到是很有些像是要打一场复古的车战。

袁选也不仅大为诧意。秦军这是要做什么。难到是想用战车來冲击代军的中路吗。虽然代军将骑军放在左右两翼。但在开战之前。将一部份骑军调到中路來。是完全做得到的。

不过袁选想了一想。还是决定首先并不从中路发动进攻。而且出动骑军。攻击秦军的两翼。因为骑军是代军优势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把握的兵种。如果骑军能够顺利的击败秦军两翼的骑军。那么代军再从中路发动攻击。就可以一举击败秦军了。

想好了战术之后。袁选立刻下令。命令左右两翼各出动三千骑军。向秦军发动攻击。但各留下一千骑兵。以防秦军从中路用战车向代军发动进攻。用步兵來抵挡战车。和找死沒什么两样。因此袁选也不得不留一手。

随着袁选的命令传下。左右两翼的代军骑军立刻催动战马。从左右两翼向秦军奔驰而去。一时间马蹄起落。两支代军的骑军就像两道长龙。杀向秦军。

但代军的骑军出击之后。秦军的骑军却仍然按兵不动。并沒有杀出阵列。迎战代军的骑军。

而袁选在战车上看到。也不禁大为不解。因为骑兵优于步军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战马快速奔驰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一匹战马完全冲起來之后。五六名步兵都未必挡得住。而一但骑军失去了冲击的优势。和步兵进行短兵接战。那就占不了多大的优势了。从上一战的情况來看。秦军的骑军也全部换上了新式马俱。第一时间更新并且也经过了一定的训练。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沒有道理不让骑军立刻出击。也完全冲起來迎战代军。

不过现在两翼的骑军已经冲出去了。自然是不可能再收回來。而且袁选也不打算将骑军收回來。他也懒得去管秦军的反应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正骑军冲上去之后。就可以知道结果了。当然。袁选也相信。无论秦军有怎样的应对方式。都不可能抵挡得住代军骑军的冲击。

四百余步的距离。在战马的快速奔驰下。只不过是一二分钟的时间而已。就在袁选思考的时候。代军的骑军己经奔驰过了差不多三百步的距离。而这时秦军的骑军还是按兵不动。因此代军的骑军也开始变化阵形。由箭头形变成平头形。

这也是骑军的常用战术。如果是在遭遇战。运动战。骑军通常会使用箭头形。保证进攻的锐利。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凿穿对方的阵列。冲乱对方;而面对静止不动。全力防守的敌人时。就会排成平头形。将攻击面尽可能的扩大。给敌人的防线造成全面大范围的打击。使敌人的防守力分散。无法集中力量。

当然这些骑战的经验。都是汉唐之后。经过了数百年的时间。由无数的名将总结出來的。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秦军的骑军还沒有出动的意思。看样子是不准备和代军对攻。而且像是要防守的样子。因此代军也改变了阵形。将箭头形改成了平头形。

代军的骑军确实是训练有素。在短短的二十余步中。就调整好了阵列。冲在第一排的骑军约有百骑。横向展开达一百余步的距离。造成的声势十分惊人。

这时代军第一排的骑兵离秦军的阵列只有百余步。而且都举起盾牌。挡在自己的前面。以防止秦军的弓弩攻击。而后排的骑兵也都弯弓搭箭。等着进入到自己的射程之后。向敌方进行远程的攻击。

但就在这时。只见从秦军骑军的背后突然冒出了一排步兵。人数大约在百人左右。一个个身材竟极为高大雄伟。顶盔惯甲。左手持一面圆盾。右手握着一支长达近九尺的标枪。

在越过了骑军之后。每个人都向前冲了二三步。然后猛然伸臂扭腰。将手中的标枪向代军投掷了出去。

一百余支标枪。在空中带出凄厉的呼啸声音。射向代军的骑军而去。几乎就是在一瞬间。至少有二十名以上的骑兵或是战马被标枪击中。虽然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标枪。被骑兵的盾牌挡住。但标枪上带出的强劲力道。无一例外的全部都穿透了盾牌。深深的刺入了盾牌后面士兵的身体。而沒有盾牌的保护。则更是被标枪惯穿身体。有两支标枪甚至完全穿透了士兵的身体。又击中后面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