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字体: 16 + -

第476章 政事

第四七六章 政事

第二天一早。高原和李瑛鸿招集宁戚、申慎、耿忠、赵轩等官员。处理政事。

而高原首先公布一项人事安排。张良和魏增两人正式加入代郡的行政班子。官职都是上大夫。魏增由宁戚领导。参与代郡行政事务的管理。而张良则是做为高原的首席幕僚。直接听命于高原。参与所有的军政事务决策。

张良此前曾到过代郡。众官员们都认识他。而魏增虽然沒有到过代郡。但他实际早就己经投靠了高原。因此众人对他们两人加入代郡的官员系统也并不感到意外。并且也都向张良和魏增表示了祝贺。

互相客气了一番之后。宁戚才代表所有官员。向高原汇报代郡的事务。其实高原虽然离开了近一年的时候。但代郡地区并沒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两个多月以前。李瑛鸿出兵剿灭了一直搔扰劫掠雁门关外地区的马贼。为北境的居民。以及代郡通往草原的商路扫平了障碍。

而另一个收获就是本來是借着剿灭马贼的行动。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反到发现了一个由秦国支持。并以代郡的一批豪强势力为主力的反高原集团。这一次一共抓捕了十七名豪强。以及他们的手下达到了四百余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不过和当初豪强们聚众起事。云集了万余人的规相比。确实大大的减少了。

因为高原入主代郡之后。一直都在大力的打压本地的豪强势力。取得在代郡的绝对控制权。有相当一部份豪强郡己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和高原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只能安心接受高原的统治。并且服从高原制定的法令。虽然这些法令大大削弱了豪强们的权势。但总也好过彻底灭亡。而一根筋到底。只想和高原死磕的豪强只是极少数。经过了这一次打击之后。恐怕再也沒有豪强敢和高原对抗了。除非是高原出现重大的失策。第一时间更新?或者是在军事上受到重大的打击。

在这一次挖掘豪强的过程中。锦衣卫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找到了线索。不仅挖出了这伙反叛的豪强。而且还找到了马贼的行踪。因此也证明建立情报机构的重要性。

不过所抓的都是代郡的本地人。但这一次豪强们的组织者赵新并沒有抓到。另外据抓住的豪强招供。虽然赵新声称自己是得到了秦国的支持。但实际都是赵新在奔走联系组织。而除了赵新之外。并沒有真正來自秦国的人参与。但赵新能够拿出大笔的黄金來支持从豪强们的活动。因此也可以断定。赵新确实是得到了某个势力的支持。但是不是秦国。还不能最终确定。除非是抓住赵新本人才能知道。

高原道:“对赵新的行踪还要继续追查。但在追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收集线索证据。但不可随意的抓捕人员。严刑逼供。”

因为在任何一个政权内部。都不可能是绝对统一。总会有一些反对势力。哪怕是秦国也不列外。但代郡的豪强势力经过高原的打击之后。己经十分衰弱了。既使是有外來势力的支持。也不大可能翻起多大的浪來。最多不过就是打探一些消息。因此只要自己的内部不出现大的失误。他们就不会给自己带來太大的危胁。虽然也不能大意。但也沒有必要过份紧张。更沒有必要扩打打击面。

另外高原也知道。情报机构实际是一把双刃剑。绝对不能滥用。行动必须要有所限制。一但情报机构的权力行动不受限制。就会彻底沦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工俱。而失去了最初的目地。不过现在锦衣卫由赵轩付责。而且高原也对锦衣卫的行为权力做了不少的限制。因此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现在代郡的重点仍然是在军事方面。在高原离开代郡之前。曾经决定了扩充代郡的军队。将代郡的常规军队扩大到了十六万多人。现在扩军都己经完成。而且李瑛鸿在代理高原主政的时候。对军队的训练抓得非常紧。并且亲自赶赴各地。检查各军团的训练情况。因此现在各军团的训练也一点都沒有放松。

不过现在仍然有一些小事情需要高原來处理。首先是赵轩正式向高原提出來。要辞去武安军团主将的职务;第二是随高原出战魏国的各军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需要补充兵额;第三就是这一次从魏国又带回來了三万五千余军队。第一时间更新?这一批军队应该怎样处理;第四是代郡的重装骑兵己经组建起來。一共训练了三千骑军。那么这一批军队是怎样处理。是单独编制成一军。还是分散到其他军队中去。

其实众官员们都知道。赵轩要辞去武安军团主将的职务。这是早己是确定好了的事情。而且连继任者也早就定好了。就是姜桓武。只是因为年初要救援魏国。才暂时搁置了下來。现在魏国的战事结束了。当然可以实施了。

而且在这两次援魏的战斗中。姜桓武统领的蕃勇军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秦军最不愿在战场上遇见的代军。而且姜桓武本人的武艺超群。每一次出击。都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也深得军心。让他接任赵轩。出任武安军团的主将。也是顺理成章。无人有反对意见。因此高原也接受了赵轩的辞职。并正式任命姜桓武。担任武安军团的主将。

出战魏国的各军损失。当然要进行补充。不过补充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背嵬军是对团队协作要求极高的军队。个人的战斗力反到是其次。不过背嵬军本身就预备了足够的后备士兵。因此背嵬军的补充直接从自己的后备士兵中选择;而胜捷军是全步兵军。第一时间更新?补充的士兵将从带回代郡中的魏兵当中。进行则优选拔。

而蕃勇军的补充则和其他两军都不同。因为蕃勇军是代军中的一支重要军队。而且姜桓武出任了武安军团的主将之后。蕃勇军的正将位置也空了出來。还需要重新任命新的正将;因此高原决定将蕃勇军的编制扩大到八千人。并分成左右两军。分别由阿燃史乞沫和波洛克两人出任两军的主将。而补充的人员从归附的游牧民族中进行选拔。这一次剿灭马贼。归附的游牧民族出动了四千多兵力。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有足够的兵源供应。

从魏国带回來的魏军除了补充其他各军之外。其他人全都转为普通百姓。指定地点安置组成村落。开荒屯田。其实怎样处理这一批军队。高原的心里也颇为纠结。因为这批军队经过了大梁之战的历练。战斗力并不弱。只要稍加训练。适应代军的战术。絶对能够成为合格的军队。因此高原非常希望将这批军队保留下來。编制成正式的军队。

但现在代军的数量己经超过了代郡人口的负荷能力。如果把这三万五千多军队编制成正式军队。那么代郡的负担将进一步増加。尽管代郡有很大的商业收入。也难以承担。因此高原不得不将这批军队解散。转变成百姓。

不过代郡的村庄都是按五什编制。一但到了战时。就可以马上编制成军队作战。而这一批士兵虽然转变成百姓。但也并不是沒有再成为军队的机会。等将來如果占领了赵燕之地。自己的地域扩大。可以养得起更多的军队时候。再进一步扩军也不迟。

魏兵们对这样的安排也并沒有异议。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百姓转化而來。而且代郡给他们安排住所。发给农具。种孑。并且在开荒的前几年。还有免税前优惠。因此再成为百姓也沒什么不好的。

而最后一点。就是新组建而成的三千重甲骑军。高原也并沒有将他们单独整编成一军的想法。因为高原清楚。重甲骑军是一个优点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兵种。在战场上的冲击威力和对后勤保障的需要同样巨大。因此在绝大多数的战场环境中。重甲骑军都不能单独作战。必须带着大量的辅助人员才行。

一般來说。一个重甲骑兵至少要配备三匹战马和二名辅助人员。因为重甲骑兵不可能穿着重甲行军。因此在进入战场前。重甲骑兵和战马都是不穿戴盔甲的。盔甲武器另甴其他马匹驮运。以保持人马的体力。而在作战之前。为了尽快给自己和战马穿挂好盔甲。就需要有辅助人员的帮助才行。同时有时候还需要辅助人员拖住敌人。为重甲骑兵的准备争取时间。另外在重甲骑军出战之后。还要有人看守剩余的马匹和装配。而在必要的时候。辅助人员还需要和重甲骑军协同作战。

高原的想法是。将这三千重甲骑兵分成两队。分别编入两个骑兵军中。这样一來。毎一个重甲骑兵就将有三名以上的辅助人员。不仅可以保障重甲骑兵的后勤保障。同时在战场上。他们还能够和重甲骑军进行协同作战。更好的发挥重甲骑军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