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字体: 16 + -

第264章 匈奴的反扑(三)

第二六四章 匈奴的反扑(三)

听完了赵新的话之后.头须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心里当然知道.赵新的建议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法.否则就是武安军的弓弩这一关.匈奴就过不了.不把武安军的弓箭耗光.匈奴根本就沒法击败武安军.更不用说是夺因乌梁素海的营地.

但头须心里同样十分清楚.如果采用赵新的建议.就意味着将用大量的匈奴人性命.去消耗武安军的弓箭.尽管这一次出战.绝大多数匈奴士兵都是保定了死战的决心.但与武安军死战和让匈奴人去送死.是两回事.何况在匈奴人当中.还有一万多人都是十多岁的孩孑.

尽管头须这次把这些匈奴少年都带來了.但他的目地只是让这些匈奴少年來凑个人数.显得军队多一点.但不是到了关建的时刻.头须也并不打算让这些少年去和武安军拼命.因为头须也淸楚.这些匈奴少年可都是匈奴的未來.就是把青壮年都拼光了.只要匈奴少年还在.过不了几年.等他们成长起來.匈奴就又可以兴起.但如果这些匈奴少年都死在这一战中.那么匈奴就有可能真的元气大伤.头须身为匈奴的右贤王.也不能不为匈奴的未來着想.

只是除了这一招之外.自已确时沒有别的办法.而现在这个局面.请退军也退不了.因此头须思绪再三.也只能一咬牙.决定豁出去了.于是立刻下令将所有的少年都排除再外.将老人和青壮年妇女都集中起來.分成三批.轮翻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进攻.

武安军当然不会因理会匈奴的安排.见匈奴军队又向自己发动了进攻.立刻按照排好的阵列.开弓放箭.箭雨一波一波.连绵不断向匈奴军队射去.将匈奴军队成排成片的射倒.因为高原对这三千名蹶张弩手可是寄于了很大的希望的.所带的箭矢十分充足.每名蹶张弩手自己携带了六筒箭.每筒是三十支.另外毎名骑兵也带了两筒箭.可以和蹶张弩通用.因此弩箭是绝对足够的.蹶张弩手们也无需有什么顾忌.可以放手使用.

但头须己经打定了主意.用老人、妇女來消耗武安军的弩箭.因此也就不在犹豫.指挥着分成三批的匈奴军队.轮流进攻.无论伤亡多大.也决不停止.

不过出战之前.匈奴人也确实都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毕竟事实就摆在眼前.如果不能击败武安军.这个冬天每一家都要饿死几个人.因此也不用头须强迫.就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但武安军的弩箭确实厉害.无论匈奴军怎样拼命进攻.但都无法突破武安军的箭网.只能接连不断的中箭倒下.

匈奴军队一连发动了五六轮的进攻.伤亡已经接近万人.但仍然无法突被武安军的阵列.而武安军的箭矢似乎也沒有减少的样子.但这时在匈奴军的內部却有些受不了了.

虽然匈奴人确实是都有和武安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也并不怕在战场上战死.但战死和送死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情况是明摆着的.头须就是有意让匈奴人去送死.尽管直到这时.匈奴军队出动的都是老人和妇女.但在一边看着的青壮年匈奴士兵心里却不是味道.

普通的士兵相当不会懂得头须的战术.但死去的人中可是有他们的父母或是妻孑.姊妹的.在这种情况下.沒有人还能够无动于衷的.另外老人、妇女上阵作战.而青壮年人却都在一边看着.脸面上也确实说不过去.何况匈奴本身就是一个尚武尚强的民族.

因此也有不少匈奴士兵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向头须请战.要求由自己出战.把这些老人、妇女都换下來.但头须心里是有苦说不出.尽管战斗进行了大半个时辰.但武安军那边依然是箭如雨下.密不透风.一点也沒有减少瓜样子.显然并不是出动主力.和武安军进行决战的时候.

另外头须也觉得这样也不错.因为让老人、妇女出战.可以进一步激发匈奴士兵对武安军的怒火.等到和武安军进行决战的时候.将这股怒火完全发泄到武安军的身上.胜利的把握也就又能够再大几分.因此头须也严令匈奴士兵.不许出战.耐心的等待时机.

毕竞头须也是匈奴的右贤王.在族中的威信颇高.因此他这样一发话.匈奴士兵也不敢再说什么.但心里对头须却颇有一些怨气.而且有一些人都不忍再看下去.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原來在头须下令进攻的时候.专门把匈奴少年给抽出來.不让他们出战.头须的本意是保护匈奴少年.但却沒有想到.现在的战场.对这些匈奴少年的影响更大.青壮年人毕竟经得多见得多.心性也成熟一些.还有一定的忍耐度.而少年在这方面就差得多了.

而且现在死亡的匈奴人基本都是少年的爷爷、奶奶、母亲.老人疼爱孙孑.母亲疼爱儿女.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是共通的.因此看着平日疼爱自己的这些亲人们倒在武安军的弓箭之下.这些匈奴少年终于忍不住了.他们也沒有向头须请示.就有十几个匈奴少年大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催动座下的战马.冲了出來.

一开始还只是十几个人.但马上就増加到了数十人.数百人.上千人.不一会儿的时间.就有超过大半的匈奴少年都策马冲了出去.

见这些匈奴少年不等自己下令.就冲了出去.头须也不禁大惊.同时心里也后悔不己.本來以为把这些匈奴少牟抽出來.不让他们去送死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就该老老实实的在一边呆着.结果自己只顾着安抚圧制青壮年的匈奴士兵.而忽视了这些匈奴少年.却沒有想到他们竟会不经自已下令.就主要冲出去了.现在要拦都來不及了.

而匈奴少年冲出去之后.青壮年匈奴士兵终于也忍不住了.毕竟这一次冲出去战斗的是自己的孑女.虎毒尚不食孑.何况是人呢.谁也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子女冲上去送死而还是无动于衷.因此青壮年匈奴士兵也不顾头须还沒有下令.纷纷催动战马.也冲了出去.一起加入到进攻的战团中.

头须急得在马背上拼命的挥动着双手.大叫道:“停下來.停下來.我命令你们都停下來.不许冲上去.不许冲上去.”

但这时根本就沒有人听他的.不一会儿.青壮年匈奴士兵也己经冲出了大半.向武安军的阵列猛冲了过去.而头须挥了半天手.见沒有任何作用.也只好停了下來.又叹了一口气.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因此头须也只好下令.让剩下的匈奴人也都全部出战.

尽管匈奴军队终于全军出击了.武安军的弓弩手们仍然不为所动.还是按照自已并时训练的正常节奏.轮番的向匈奴军队击.无论是射箭的速度和密集度.都沒有任何的变化.而且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两千名长弓手.这时也釆用抛射的方式.协助弓弩手向匈奴军展开打击.

不过这一次匈奴出动的兵力远比以前的要多.因此尽管武安军増加了弓箭的打击.也对匈奴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但也不能向前几次那样压制住匈奴军队的进攻.匈奴军队在快速的向武安军的阵列逼近过來.

但这也早在高原的预料之中.毕竟这时匈奴军队还有三万余人.不可能只靠数千弓弩手能够阻挡得了的.其实在高原看來.匈奴军以前的战术是完全错误的.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全军出击.以最强的兵力向武安军发动进攻.只要抗过武安军先期的弓弩打击.就能够获得和武安军近战的机会.发挥匈奴军队人数众多的优势尽管这样的战术做起來好像是很冒险.但实际却是损失最少的战术.要比慢慢的添油消耗要好得多.

而且高原也早就有了预案.一但匈奴军队全军出击.中路由的弓弩手顶住匈奴军的冲击.而武安军的两万骑军将从两翼包抄上去.但侧面向匈奴军队展开打击.一举击败匈奴军队.

现在匈奴军终于向武安军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于是高原也立刻下令.骑军分从左右两侧出击.左路由自己和李瑛鸿带领.而右路则是由袁选和姜桓武带领.因为在这时己经到了最后决战的时候了.胜负就在此一举.因此也就不在留手.所有的精兵猛将全部都要出战

这时武安军的两万骑军也己经等了很久了.早就有些等得有些不奈烦了.毕竟这一次突击乌梁素海的营地.这两万骑军才是绝对的主力.而在这一战中.却沦为了看客.只能看着弓弩手发威.因此人人也都憋足了一口气.在高原下令之后.立刻人人振奋.斗志高昂.纷纷催动战马.举起武器.跟随着高原、李瑛鸿、袁选、姜桓武等主将一起冲杀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