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白衣最风华
字体: 16 + -

第四章 诗酒趁年华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便过了十七年。

    靖国,莫忘城,苏府。

    院子中间有棵巨大无比的梧桐树,树下有一个身着红衣的婆婆正教着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念书。

    红衣婆婆名叫红雪,是苏府的老夫人,年已六十,即使上了年纪,仍能从她身上看出岁月的美丽,不易逝的容颜,不似芳华却又胜过姑娘的红泽,一袭银白长发,一身红衣,沉淀至今,岁月从不败美人。

    她与老伴苏长庚两人十日一换,分别教导着两个孩子,今日是第十日。

    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叫知苏,只有名,没有姓。

    据说当初苏家小姐苏青婉消失两年后,回来时,怀里便抱着这个孩子,没人知道是她与何人所生,就算想得知,也无从开口了,因为就在她回来不到半个月,便去世了。

    无声无息,青山上,一座小坟,一块竹刻碑,一晃也已十七年了。

    知苏身穿一袭墨色衣衫,皮肤白皙,面貌儒雅俊朗,一头长发青竹冠束发,正身而坐,手中握有一把纸扇,透着文雅之气。

    而另一个则叫江一淮,也就是当年苏白抱回来的那个孩子。

    江一淮一身白衣,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未戴发冠,而是红带束发,两边留有几缕长发自然垂落于脸庞,倚手靠在桌上,无心听讲,有着许些桀骜之气。

    “薄雾浓云愁永昼……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老夫人自沉吟道,仿佛入了那诗中所云,身子静止。

    “唉,婆婆又来了,每次都是这样,每到日暮时,好不容易熬完,她老总是拖堂,真是苦了我这耳朵了。”江一淮苦着脸道。

    每日太阳将要西下时,也就代表着,今日的课堂到此为止,而后,两人有半个时辰的自由时间,也是两人每日中可离开府上出去玩耍的时间,但看这情况,怕又是得泡汤了。

    一旁的知苏见状,轻笑了笑:“其实啊,你静下心来,沉浸在那诗句描绘的意境下,你便不会觉得那么无聊了,反之,会很惊艳,惊艳这个奇女子的才华,悲感她的颠簸,孤寂,诗明意,诗言情,不得不说,那些朝代留下来的文化,惊艳了多少后人啊,就是可惜,未能同于那时,一睹领略那等风采。”

    知苏说完,神情有些迷离,看得出来,他是非常喜欢念书的,很是痴迷。

    江一淮趴在桌上,嘀咕了声“真是个书呆子。”而后转过头去,看向外边,日暮西垂。

    他不喜欢念书,对文道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喜欢练剑,而且,练得一手好剑。

    小时,不是撒求着苏白教他剑术,就是跑到苏长庚那听他讲那些江湖仙人志怪的故事,偶尔偷点老爷子的小酒喝,就这样,不知醉了多少光阴。

    他也喜欢那样的江湖,也好想仗剑南下,去那江南,不过,不是像文人墨客那样作诗作画,而是去那些男人们都想去的地方,领略那人间之美。

    都说江南姑娘水灵灵的,待以后,真得去好好瞧上一瞧,看看白叔到底有没有在骗自己。江一淮出了神,心中这般想着。

    眼见外边红霞越甚,赶忙收了心思,江一淮看了看还沉浸在诗里的婆婆,突然起身,凑到知苏身边,小声说道:“哥,你看婆婆她现在完全沉浸进去了,要不我们——”

    江一淮话还没说完,知苏便摇了摇头“不行,婆婆还没说下堂,我们要是就这样跑掉的话,那可是既不尊老又不尊师了,这可使不得。”知苏语气坚定,一脸没得商量的样子。

    只见江一淮偏过头去,装做丧气的样子说道:“唉!既然这样的话,那这可怎么办啊,灵儿她还在后山等着我们呢,还等着知苏哥哥教她认字呢。”语气可谓娇滴滴,不忍听。

    知苏一听,看着江一淮,眼神坚定无比。而后,一把握住江一淮的手,动作利落飞快,便向府外而去。

    在出府门时,知苏还不忘回头大声喊道:“婆婆,一淮拉我出去玩会!我们一定在晚饭前回来。”

    江一淮黑着脸“……”

    红雪被这一喊,顿时从脑里的意境中回过神来,看着早已没了两人踪影的书桌,冲着门外气喊道:“你们俩今晚别回来了!我还没说下堂你们就敢跑,罚你们今晚不准回家。”

    “真是气死我了,老头子,今晚你自己煮饭吃。”红雪朝院子里的其中一间屋子叫了声,便自顾继续拿起那本诗词集读了起来。

    “人比黄花瘦……”

    ……

    另一边,知苏早已拉着江一淮来到了后山。

    夕阳下的山林,总是容易让人沉醉。

    “哥你竟然这么说,我不管,到时候回去要是婆婆罚我,你要跟我一起承担,不然我就跟婆婆说,你沉迷女色。”江一淮坏笑道。

    知苏沉静的反驳道:“一淮,此言差矣,且不说你哥哥我是正人君子,就凭咱两这兄弟之情,我又岂会让你一人受罚,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沉迷女色,我知道我的路是什么,考取功名,夺那状元,可没沉迷女色。”

    江一淮听后,沉思小会,他知道自己这个哥哥痴迷念书,为的就是考取功名,但让自己不解的是,他又不好那些虚名,这十几年来,很多晚上,知苏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着手中紧握的锦囊,不知想着什么,思索许久许久。

    再过几天,城里的考名选取就开始了,到时候,靖国各个城县便会进行考试,考试前十人,便可入选,然后在一年后,赶赴京城长安,进行最后的大选,而到时的第一人者,便就能得“靖国第一才子”的名誉。

    当江一淮正想继续说些什么时,他却发现,知苏早已跑到他大前面去了,在那边有一个石亭,亭子里有着一道倩影,在夕阳的红霞下,亭亭玉立。

    “我去你的正人君子。”江一淮骂道。

    春风夕垂下,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