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人生
字体: 16 + -

第三篇 竹林深处有人家

    sat may 14 22:58:42 cst 2016

    一匹枣红马拉着一架小马车,在我家门口停下来。赶车的汉子跳下车,朝我憨憨笑着,一瘸一跛地走过来,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跑着跟在他后面。

    “找哪个?”

    汉子朝我伸出青筋暴胀的手,犹豫一下又缩了回去,回转身将男孩推上前来:“喊,喊大叔。”

    他的手不停地盘弄男孩的黄头发,“他是我儿子,叫福生。”

    我不在意地看这父子俩一样,掉开目光,要转身回家去。

    自从父亲把他常坐的藤沙发送还区委,改坐了木靠椅,并将歇凉的地点改在后门以后,前门小院的石缝间就长满了嫩草。现在这马车和一老一少不仅践踏了嫩草,而且脚步声震动了午前的宁静,多多少少,叫人感到不舒服。

    “你们到底找哪个嘛?”我提高了音量。

    汉子突然瞪圆了眼睛,黑黄色的眼珠先是闪亮一下,继而黯淡下去。他沉重地摇摇头,把孩子的小手捏在他的大手里,慢慢转过身子,朝左面的墙边走了几步。他面对墙角的某一地点注视着,手撑着墙壁慢慢蹲下去,展开十个指头要去抓什么东西似的。又转过脸来,朝我认真看。我瞥见他额头上的筋脉一起一伏,他艰难地站起来,腿杆在剧烈地颤抖。猛然间,我的心里一动:

    “你是……”

    “我就是,就是伍老常呀。”

    他几乎是跳着从墙边跑过来,又是搓手,又是晃头,眼角冒出了泪花花。

    我是记起来了,然而那件事……那也太遥远了呀。

    那是一个晴天的中午,我参加县知青代表大会回家,一进镇口就有几个娃娃围上来:“你快去看吧,一个大叫化子坐在你家门口呢。”

    我气急败坏吼开他们,跑近家门,一眼看见自家门口的墙脚,坐着个三十岁左右的叫花子。半边脸靠着墙壁,露在外的半边脸沾染了血污,眼睛紧闭着。张大嘴巴一口接一口的喘气。

    我走过去,用脚尖踢了踢他,要把他赶走。

    可是他睁开那黑黄眼珠盯着我看,叫我后退了半步。他用双手吧身子撑高一点,用力把左脚从身子下面挪出来,从膝头往下直至脚后跟,尽都是血糊糊的一截。他痛得直咧嘴,脸上是道道汗水流淌的痕印。

    这个叫花子,生命似乎到了终结的时刻,当娃娃们抓石沙向他撒去的时候,他只能是伸直了脚杆,闭上眼睛……

    哎哟,真是。我急忙溜回家,赶快关紧门。

    父亲和公社的王叔叔围坐在小方桌边,桌子上有酒瓶和酒杯,桌子脚下有一堆花生壳。话已经谈过了,王叔叔递烟给父亲,又用火机点燃。他们转过脸,朝我看。

    我说:“外面有个叫花子,撵不开。”

    “你们不必为他的事操心了。”王叔叔用小拇指弹一下烟灰。“这件事,就这样办了吧。”

    父亲抖掉膝盖上的花生壳,站起来送客。

    原来王叔叔他们那个公社有个地方叫冷淡冲,是个麻风村,病人都跑光了,剩下几间空房子。他们实在可惜后山上的林子,安排了两户人家去住。这个叫花子嘛,也叫他去那里得了。父亲让我去问一下叫花子的名字,从哪里来的。

    我跑出门来,隔着叫花子三步,问道:“喂。报上你的姓名。”

    他眼睛睁开一道缝,暂满白疱的嘴皮蠕动着。

    “问你的名字呐。”娃娃们挤在他前面,听了以后告诉我,“他叫伍老长。”

    “从哪里来?”

    娃娃们又骚动了一下,“他说,他是从台乐来。”

    台乐?这个名字没听过,一定很远。我又问:“家头的人呢?”

    “死了。”

    “给你找个有吃有住的地方,你去吧。咹?”

    叫花子的黄眼珠现了一丝亮光。

    我匆匆进家,将情况告诉了王叔叔,他立即写了介绍信,让父亲过目后递给我。

    父亲拿出两块钱。要我找个小工送他去冷淡冲。我找来了。还把开会吃剩下的一个干馒头给了他。他黑黢黢的双手抖淋淋地接过去,朝我呆呆地注视片刻,慢慢地转过了身子……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谁能想到他会有这么一天,会是怎么一副模样站在我跟前。我终于对他淡淡地笑笑:

    “你的脚……”

    “好了,那年就开始好转了。”他卷起裤腿,让我看那满是疤痕的小腿,“我来接去你去吃酒,明天初八,我家姑娘出嫁。”

    出嫁姑娘?我有点不相信。

    他红着脸,说道:“好多年都想来看看你的。只是以前日子不太……嘿嘿,你看,”他扬手指那匹马,马应承地抬了几下嘴巴,“现在,马车有了……”他又向前垮了一步,“伯伯婶婶他们呢?请他们一起去。”

    “他们都不在这里,进城住去了。”我说,“我也不去了。”

    “他们不在?你不去?”他怔怔地看着我,“你是不是嫌……”

    我抱歉地笑了笑。我是一个人,妻儿也是今天才进城去了。

    “我是专门来接你的呀。”他一把猪猪了我的手,就再也不放松,“你

    要去,你一定要去,你不去的,我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卡住了,一急眼泪就滚了下来。

    我挣脱他的手:“你还住在那个冷淡冲?”

    “那里现在好了,十几户人家,都是好人,热闹呢。”

    “哦。”

    见我有点犹豫,他央求道:“和我去吧,我们不走路,马路也很平整,我的马它也听话。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我挪动了脚步,有地方消磨一天,也是可以考虑的。他马上推着我上了马车,动作迅速地从草料袋里拿出一条新麻袋,叠四折放到坐板上,叫我坐上面。又把草料袋放后面一点,叫儿子坐。自己坐在车辕上。喊声“坐稳了哦。”扬起吊着红缨的鞭子。

    枣红马打着响鼻,晃动眉心上的红绸子花扎的大花,一路小跑出了镇子。

    马蹄声和车轮的扎扎声,在山林里回响。伍老长突然闲得十分兴奋,对着路边掠过的林子咳了几声,清清嗓子,唱起山歌来。

    他的歌声里,蕴含着流水一样深长悠远的韵味。

    他告诉我她唱的是老家的歌。提起老家,他停住不再唱,默默地望着马路的尽头。过不多久,他转过话题,向我叙说他的成家,他的妻子和妻子带来的小姑娘……最后又说起他的儿子……

    太阳快落坡时,下马车进了村子。十多间洁净的石板房,隐藏在葱郁的竹林里,竹子叶片随风哗哗摇动,来吃酒的亲友们听见马叫,纷纷围拢过来。

    伍老长吆喝着,分开人群,让我进到堂屋里。他从白木桌子下拿出一条板凳,两只手在板凳面上来回插了几下,让我坐好。

    他妻子从厨房里出来,在围腰上擦擦手,拢一拢溜光的头发,弯腰向我道了安。

    开始坐席了,伍老长给我斟满一碗酒,他也端了满满一碗,走到安放着祖宗牌位的正墙前面,在燃烧的两支红蜡烛前站定,高声道:

    “众位乡亲,左邻右舍的父老兄弟姊妹,请举杯,陪着我,敬我的恩人一碗酒。”说完和我碰了,一口气喝了下去。手背揩着胡须上的酒珠,眼光闪闪地盯住我,安排乡亲们一个个向我敬酒。

    恩人?谁是恩人?他的恩人是我?这是从何说起?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就因为多年前那件事情?那个干馒头?或是请小工用去的两块钱?那时我完全是一种厌烦的心情呀。

    我昏头昏脑,由着伍老长把我扶进后房,他让我躺在大床上,替我脱掉鞋袜,盖好被子,半开窗户,让山风带着竹林里的清鲜气味透进来。等我小魏清醒一点的时候,他又在床前的小饭桌上摆好了一大碗鸡蛋面。

    “一点东西都没有吃进去,喝的是空肚酒,那是最容易醉的。”

    我没有醉。我推开他的手,我不想吃东西。

    他叹口气,眼巴巴望着我:

    “你要吃点东西才好。这是我家姑娘煮的荷包蛋面,她害羞,叫我端来。这姑娘手巧心活,做的东西好吃。来,她的心意,你一定要吃点。”

    我却无论如何吃不下。

    他的眼睛湿润了,拿手巾揩着。嗓音颤抖地说:“诶!……那一年,天灾人祸,死好多人哪……我爬了一天,我的脚都坏掉了,又是雨淋,又是太阳晒,我怕也要……要不是你……”他双手蒙住脸,勾着头呜呜地哭起来。

    我的心简直要跳出来了。我当时是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啊!

    我无力向他道出真情。我的心像夜空宜养黑暗,阴沉。我愧对这件铺着新床单的床,愧对这碗滚烫的荷包蛋面,愧对那真心诚意那我过来的小马车……我摇摇晃晃低战力身子。我要做出去。

    他连忙扶住我:

    “怎么?你要走?”

    我摸着他的手,我什么话也不想说,我想我真的不该上他的马车,不该来这一趟。

    “你千万别忙走。你实在要走,我就幺马车送你。我想请你等一下,鸡叫过头遍,亲家还不到的话,我们就走。现在快了,已经叫人去半路接了。”

    他把我拉回床边,和我并肩坐下,轻言细语说:“我晓得你肯定是不习惯,你住在镇上,哪点都比我们这里好。但是你来了,我的心也就算安了。我留你,一样也不图,主要是为了我的亲家。我亲家晓得我在镇上结交了一个好人,救了我的命,才有我今天的这个家,又连上了亲家。好日子过上了,人不要忘本。我亲家也是好人,他说,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见你一个面。”

    他突然跳起来,“哦哟,你听,来了哩。”他牵着我的手,一起走出房门。灯笼火把把整个场院照的明晃晃的,照亮了几十张红红的脸,桌子上的盘碗里的鸡鸭肉冒着腾腾的热气,刹那间,唢呐声在院门口吹奏起来,响亮的音乐传遍了小寨和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