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
字体: 16 + -

第23章 解放战争(二)

第二十三章 解放战争(二)

日本政府原本是想看到华夏两党在打上几年,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对未来的侵华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西南**的军队战斗力如此之强。

三个月时间就已经把国民党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现在看来这剩下的几个省也是坚持不了多久了。日本政府进行了紧急秘密磋商,决定在华夏东北三省的6个师团分三路进攻我华北地区。时间定在1931年7月7号。

卢沟桥随着日本军部命令的下达,日本陆续向东北运送各种军用物资,和兵员。以期在发起攻击之前全部准备完毕。

日本的海军运输舰在日本海峡频繁来往的这一不寻常的举动被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所发现,他们立即将日本的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汇报给了解放军总参谋部。当参谋部将其分析后得出个结论,日本人等不急要发动进攻了。

张子国接到参谋部给他的情报分析报告后,马上下达了第一集团军抽出部分兵力向华北进发汇合第四集团军驻防华北,由于第四集团军刚刚改编不久,对于新式武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才将第一集团军调往华北和第四集体团军共同驻防。

在这最后的时间里,第四集团军将进行强度训练,特别是坦克和装甲车的驾驶,对于其它的高科技装备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根本不能熟练使用。所以张子国从军校里派遣了一批专业士兵过去,增强他们的作战能力。

第四集团军士兵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大幅度的强化训练,纷纷质问上级军官。而军官的回答是日本人要打过来了。

一听说日本人要打过来了,个个都是下足了本钱,拼命的训练。一些他们平时见都没见过的训练科目,在他们为了打日本人,夺回东北三省的决心下都一一克服。反侵华战争即将拉开序幕,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华夏两党的对峙局面。

蒋介石对于如何挽回败局已经不关心了,他现在关心的是下面的军队如果出现哗变的话,他该怎么应付。

他连夜编写了一份告全军将士书,告书上说:“我国民革民军将士们,你们是英雄。是你们推翻了封建王朝满清政府,是你们推翻了想要从新建立帝制的北洋政府,你们用自己的鲜血和使命告诉了我华夏人民,你们是最强的。

是谁走在了推翻封建王朝的最前面,是你们。是谁走在了推翻想要建立帝制的北洋政府、还是你们。现在,你们看看,你们对面的那些人。包藏祸心,视国家的统一而不顾,视百姓的安康而不思。

他们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千古罪人,趁国家还在危难当头尽然起兵作乱。企图颠覆我国民政府,颠覆我华夏民族的希望。他们才是制造国家动乱,战火连天的罪魁祸首。

兄弟们,难道你们忍心看到,这样的人,这样的政府来统治我华夏吗?他们只是一群战争狂人,他们就是把我们华夏人民带入世界战争海洋的千古罪人,让我华夏成为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

兄弟们站起来,为了新的华夏,为了我们的祖国今后能够得到和平,勇敢的站起,奋勇抵抗吧,把一切敢于把华夏人民带入战争的罪人绳之于法。

蒋介石不愧是一位非常好的政治和阴谋家,他短短的几句话,就把那快要散乱的人心又巩固了起来。

张子国随然没有他那样的政治和阴谋头脑,但他至少还会耍点心机吧。你在强大的防御总有薄弱的地方,恰巧蒋介石的薄弱处就是张子国的强大处。

他命人连夜赶制我西南政府管理的各地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好,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还可以做工赚钱。小朋友们,玩耍的多开心,有书读,学知识。各地的农工商业是如此发达。百姓们有了工作,就有收入。家里慢慢的富裕了起来,开始向家里添置着家具。

这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字,无不在述说着现在的美好场景。为了怕那些官兵还不信,张子国特别命令情报局在对面的部队里,政府系统里打量间谍把那些官兵的资料给发过来。

公安部进行寻找那些国民党军的军官和士兵的家人还在我西南各地的,找到他们就让他们实话实说,这边政府的政策和对百姓的优待,和现在家里的情况。再来就让他们的家人快投降过来吧,这边的政府说话算话,绝不反悔。

这工作一展开,公安局的民警们通过秘密查访找到了这些家人,跟他们说了现在前线的情况需要他们帮忙去劝说。他们是你们的亲人,我们相信你们的话他们会听的,因为连自己亲人的话都不相信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

随着先一步的宣传画册通过几天的加紧生产已经有20万份了,空军将它们在各个战场的国军上空进行空投。看着满天散发的宣传单,国军高层马上下达命令谁也不准看,一份不落的全部上缴,销毁。这是这样管用吗?仍然有士兵和军官私自隐藏了些起来,其中就有张子国的间谍在里面。

这些是国民党高层所万万没想到的。不知是谁有意还是无意中,被自己声旁的兄弟发现了这个宣传画册。紧接着,这种是有意也好是无意也罢的宣传画册慢慢的在国军阵地中传了开来。到后来一些军官们借着上缴销毁的借口拿了去,在军官层里也慢慢的传开了。

当国民党高层得到消息马上派人下来清剿时,才发现几乎在各个战场上都有着同样的事情发生。这个消息让那些高层坐不住了,连忙发出命令:如果哪支部队在传出这样的事发生一律连坐罪处理。能堵住别人的嘴却堵不住心,你能阻止别人心里的想法吗?答案是:不能。

董来福是国军第十九军六十二师三团少校团长,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就跟随孙中山先生,后来又跟随孙先生又发起了二次革命。

由于他疾恶如仇,又不善于交际应酬,所以到现在1931年整整20年才做了个少校团长,就这个团长也是被别人施舍给他的,因为他是革命的老人,不好把他踢出去,所以这个团长的职务也就让他担任下去了。

这天他带领手下副官一起来到前线视察阵地防御工事。顺便来慰问下下面的弟兄,站在坑道里利用几个空的弹药箱拿出望远镜向对面的解放军阵地上看去。看到对面的解放军正在轮流吃饭。他有意的把望远镜对着对方饭盒里看去,虽然看不清里面有些什么,但是看那轰轰的一块一块的东西,不用猜都知道那是红烧肉。

看着对方那一个个吃着饭盒里食物一面还露出了满足的表情这让董来福心里很是矛盾。当他从空的弹药箱下来回过头来时,看到了让他吃惊的一面。他马上大喊了起来:“军需官、军需官。”

军需官气喘嘘嘘的跑了过来,立正敬礼:“团长,你叫我?”

董来福看到军需官跑了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走了过去抓起对方的衣领就吼了起来:“你tmd给我的兵都吃的什么,你自己看看。”

军需官看了看那些士兵手里拿着的军用饭盒里面的米汤,里面的饭米10个指头都数的清。看完后走到董来福面前立正答道:“报告团长,由于近来我们的后勤补给被解放军的截断,补给根本上不来。为了节省食物,只好这样了。”

董来福听到这里,也是微微叹了口气。来到军需官面前轻轻的帮他把军服顺平,说到:“对不起,我不知道原因就随便冲你发火,是我的不对我道歉。”

军需官看到长官向自己道歉,鼻子一酸。头低着说:“长官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弟兄们都好几天没吃上米饭了。”说着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在旁边的士兵看到这种情景也是鼻子酸酸的,好不是滋味。一名士兵壮着胆子走到了董来福的面前,歪歪斜斜的敬了个很不标准的军礼。向他问道:“长官你说我们和对面的都是兄弟姐妹,为什么不都去打日本人而是在这里自相残杀呢。我搞不懂,请长官示下。”

董来福看到面前这名明显长期缺少营养,而面黄肌瘦的士兵。看到他那迫切的眼神。他叹了口气只说了句:“这就是政治。”

接着他又向这名士兵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军队编号。”

这名士兵马上立正,很大声的说:“报告团长,我是国军第十九军62师三团一营二连三排二班二等兵董国良。”

“哦我们还是本家啊,呵呵我也姓董。”

“我知道,长官”。

董来福拍了拍董国良的肩膀没有说什么转身就走了。但是他没走几步却又转回了身,面向他前面的士兵们说:“谁要想过去那边的,我不会阻拦。”

说完转身就走。这此他走的是那么坚决,他的步伐是那么坚定。他相信,他刚才所说的话那些士兵们都听明白了。因为他转身的那一刹那间,他看到了士兵们的诧异和兴奋的眼神。

此后的几天陆续都有士兵失踪,三团各级军官也都闭口不谈。他的副官轻轻走到他身旁,看着这为他一直都很尊敬的团长。再看看四周的警卫员。董来福知道他要说什么也知道他在顾及什么于是他连忙开口说到:“怕什么,都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兄弟。说”

副官想了想,是啊都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兄弟怕什么。于是他大声的报告:“团长这几天我团陆续失踪了三十五名士兵,但是枪和武装带还在。”

董来福听后只哦了声就没发话了。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想起了什么问到副官,那个董国良也在失踪的名单里吗?副官连忙答道:“是的,团长,他也在失踪名单中。”

董来福呵呵的笑了起来,这还是他这几天第一次笑,这让副官和几名警卫员的心里也大大的松了口气。这几天他们看到董来福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看到副官和警卫员的表情,董来福也是暗暗自责。为了调节气氛,他笑道:“你们跟了我这么久了应该知道我看人一向都很准的,是吧.”

副官和警卫员们不明白团长怎么会忽然说这个,他们感到疑惑,但是并没将疑惑说出来。

接着董来福又说:“这个董国良我看好他,是个人才。我相信他在那边一定会做的比这边更好。而且我还相信我们和他会很快就见面的。呵呵你们说这事能不让我高兴吗。”副官和警卫员们那一眼不信的眼神让董来福很不服气。哼!你们不信是吧,那好我们就看看是不是。

连年的征战已经让董来福深深明白一句话,那就是‘胜也萧何败也萧何’。

战争将会带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灾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依稀温饱。然而中国长达20年的内战,已经将这个本就千穿万孔的民族,再次推进狂风暴雪中。

自此西南政府无故的冒了出来,通过种种捷径,他对西南政府有着倾向性的好感。他甚至想过脱下这身妮子军装,投奔到解放军的队伍里。

但是怀着对孙先生的尊敬,他一直对这个摇摇欲坠革各军队,付出自己最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