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沉浮
字体: 16 + -

第1章 惊变

第一章

大戴坤宁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匹快马奔驰在京都的驰道上,马蹄声回响在这个百年古都的上空。周遭的行人纷纷避让。他们不约地想着:又有新战报了。

战争,是每个朝代、每个王国、每个人都不想碰到的。可是如果真正的碰到了,也只能去应付。

一切从一个月前说起。

六月三日,京都,兵部军机司

官员正在整理各地上奏的文书,诸如军饷拖欠,士兵不足之类,整天他们必须不厌其烦的整理,打包,然后全部烧掉。

别惊讶,皇帝可是很忙的,这点小事是不能打扰他的。顺便提一下,当时的皇帝,叫戴神宗戴齐天,先王戴世宗长子。

当然,除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奏章,他们是不会烧掉的。

但好像军机司的官员不够仔细,有一封奏章被不小心烧掉了。它的署名日期是五月二十七日,署名者,平都行省总督阮玉

“臣平都行省总督阮玉上奏。近期边关多报有夷骑与关外来往切切,又报东方尘土蔽日,隐隐有军旗之状,恐有军之调动迹象,余者待查,请皇上圣鉴。”

解释一下,平都行省,一个省,地处帝国东北。夷骑,指帝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的骑兵。

从这封奏章运抵京都已经过了七天。等到那些事发生了,一切都晚了。

噩梦,从六月五日开始。

六月五日,大批骑兵从关外的疾驰而来,越过边境的界墙,总数达一万多,并且很快就击溃了界墙后面的少量屯田军,大肆破坏农田房屋。

六日,三万敌军攻破坡子口,北边门户顿开,大戴守备御史齐金,游击将军简德战死。

八日,击败大戴援军,参将龙大威所部六千人,龙大威战死。

十日,北疆安抚司失守,边骑将军徐汇战死。

十一日,韩关郡下远洲、靖阳,定襄府下无胡、安泰、嘉康全部沦陷。韩关总兵赵至、平都总督阮玉死守韩关。一旦韩关失守,平都,帝国第二陪都就会没有屏障来守护。

十二日,定襄失守。。。。。。两万骑兵自定襄迅速南下,已经逼近定襄堡。

平都兵部已经乱成一团,急匆匆地派了两拨人,一波去京都,取得皇帝调兵许可。

在大戴帝国时期,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但凡调动国家急动军,调兵都要经过皇帝许可。否则便是谋反之罪。

可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所以第二拨人,去的是四个地方;

南卫、武威、燕平、西卫。

这四个地方,不是别的,是大戴距离韩关最近的四个军区(本身韩关就属于韩关军区)

南卫军区,武威军区,燕平军区,西卫军区,所谓军区,便是把大戴分成十六个军区,把所有急动军分配给这时六个军区,由军区最高军事长官——总兵指挥统领。

先前提到的赵至,便是一名总兵官。

所以去上述四地,就是为了请四地总兵前来支援。

忙活了好一会儿,三天后,平都兵部得到了全权调兵许可,平都兵部尚书总算松了一口气。很快,南卫总兵张远,参将许尤奕率领长城军二万,武威参将龙大武率所部五千,燕平总兵德里雅科率中侍宫军三万,西卫总兵关天厓的治远军三千都抵达了平都--并州--太安一带,再加上平都兵部本身所在的平都行省的两万备操军,戴军总兵力达到十万八千人。

再加上库沙克安司的边军已经紧急调动,七万军队正在赶往洛川口。

但形势还是十分危急。

就在调兵的日子里,定襄堡已经失守。到了六月二十一日,韩关军区已经接近全部沦陷。

而根据战报推断,夷贼很可能投入了十万步兵,八万骑兵,是一次有预谋的侵略性质的战争。

六月二十八日,韩关失守。。。。。。

总兵赵至带领剩余的一万靖远军突围至洛川口。整个韩关军区原本有十万驻军,其中三万是有东北虎狼之称的靖远军。平都行省总督阮玉阵亡。

现在只剩下一万人。

剩下的九万人呢?

与此同时,夷贼军队屯驻在定襄堡、韩关与北疆安抚司三个地方,暂时延缓了进攻。

六月三十日,京都兵部令

“诸令,即日起,南卫总兵张远,参将许尤奕,武威参将龙大武,燕平总兵德里雅科,西卫总兵关天厓率所部军北上,务必收复定襄堡。洛川口驻军七万,东进,务必收复北疆安抚司,后合力收复韩关。”

一切按计划进行。

七月一日,定襄堡收复。次日,北疆安抚司收复。共斩获夷贼一万余。

形势大好。

七日,韩关大败。朝廷震惊。

除南卫总兵张远、武威参将龙大武外,其余人等全部战死,损失兵力十五万人。

怎么回事?!

七月二日后,统计出来毙敌万人。可是敌人投入了十八万大军,除了屯守在韩关的一部,剩下的也应该有十四余万人,就算死了一万,也还有相当大的战斗力。

这是一次又预谋的战略撤退。

十七万戴军很快上了当,一心收复韩关的思想在军中蔓延。到了韩关城下,原本想一鼓作气冲入城中的戴军却发现前面的敌军。

“首尾不见,联并至天”十七万敌军。

勇气与**一下子化为了惊讶与恐惧。

生死就在一瞬间。

十七万戴军一下子灰飞烟灭,敌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三万军队由敌将仑托木尔统领,驻守北疆安抚司。而其他的则被这一切的勾划者,军事天才塔都带领南下。目标---------平都!

大戴坤宁三年七月十二日的韩关攻防战,以帝国军队的全面失败而告终。南卫总兵张远、武威参将龙大武领败军两万撤到洛川口,伺机反攻。

六天后,前线兵败的消息传到了京都。

七月十六日,京都,兵部议事厅

兵部尚书林平坐在高腿椅上,召开军事会议。

一同到来的,还有职方司郎中阎恺,左参知赵弘德,武备司主事刘颖等,共十三人。

“韩关大败,诸位怎么看?”林平率先开口道。

议事厅里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闷,无人开口。

此战,光总兵就死了两个,十五万精锐边军战死沙场,敌人为什么怎么强大!

过了一会儿,阎恺打破沉闷道;“卑职以为,目前应该整顿军队,死保平都。各级将官也应该补充,燕平、西卫的总兵一职也应该有人接任。”

“不错。目前最要紧的是保住平都。”

“目前,平都行省的还有两万人在平都。西卫、燕平两地的军队已经打光了。最近的军队,是武威军区总兵洛安明的三万人,康州总兵张宇的一万骑兵。山北行省总督胡尚手里还有三万备操军。如此一来,只要日夜兼程,五日内,七万军队就可以集齐。”

“可是敌人有大概有十四万,还是不够。”赵弘德说。

“南卫军区赵至、张远、龙大武,算上未调动的其他北边军还有大概十万。只不过士气低落,不足一战。”

“必要时可以调动京军。”刘颖说。

京军是拱卫京都的部队,全国的精锐之兵都调入了京军,但是京军是一般不可以外调的。后来京军整理了四万中央军,由京都总兵统领,负责外调。

“如果把四万京军外调,人数也就恰好了”刘颖补充道。

“但军队都离战场太远了。洛川口、平都。并州、燕平四地直接面临敌军,后备军还没有调动。”

“那么只有放弃其余,死守平都了。”

“必须经得皇上同意啊!守土无方,定为其所责!”“只能这样了!赵参知,快写奏折,今天就给皇上。”

“是”

很快,皇帝就传话给兵部,允许一切军事行动。

林平两眼泪汪汪的;“皇上是多么相信兵部啊!”

七月十七日,京城将军刘邝、京都总兵沈京率领四万京军,倍道兼行,经绥林镇往平都,士兵各自取粮,沿途接应。武威军区总兵洛安明,康州总兵张宇,山北行省总督胡尚也开赴平都、并州。燕平郡、太安府、母金府、清枣府、朔阳府、安连戴尔府的驻军也赶往并州。赵至、张远、龙大武也集结军队进攻北疆安抚司、定襄。新一轮的攻势已经开始,戴军集结了近二十万军队。分三路进军。

二十日,敌军攻克母金、太安、燕平之后停止进攻,驻扎在太安附近。而西边,那里,是平都。

而与此同时,除了山北行省总督胡尚的军队外,其余军队,包括京军刘邝、沈京,武威洛安明、康州张宇共八万人已经驻守于平都。加上平都本身的两万驻军,总兵力达十万人。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塔都的十四万军队。

烽烟在即!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