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将
字体: 16 + -

第11章 突袭戈马市

第十一章突袭戈马市

一到湖边的防御阵地,王众明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他企图用原始的游击战把叛军拖夸,他很清楚叛军的实力,他的对手是一支原始的步兵部队,以ak-47和rpg-7为主要武器,配备很稀少的中小口径迫击炮,但在几次空袭中损失惨重,没有坦克装甲车、飞机和重炮,只有少量卡车,而且损失很多一直没得到什么补充,敌人没有出色的战术,没有经受过正规训练,缺少精明的指挥官和参谋,没有全局性战略,意图就是划地为王夺取首都,不懂歼灭战,就知道蚕食政府军的地盘而已。全都都是乌合之众,这些人遭遇到精锐的久经沙场的雇佣兵,说难听点那叫送死。

刘铭基、张汉合喝着茶吃着牛肉干,他们知道王众明很会打,用气垫船运兵去叛军的后方的确很高明,但是无疑把作战成本提高了,雇佣兵公司打仗,不光求胜,也是尽量压缩作战成本,弹药油料和其他补给全是需要钱的,如果消耗的过快,刚果政府这个穷东家不愿意那就不好办,这个穷国打了多年内战,但战争形态还连半机械化战争都达不到,如果反复使用气垫船,那油料补给都是个大问题,这个国家石油丰富但是炼油厂很少,而且汽油柴油价格都很贵,布卡武附近的联合国军是用油大户,能采购的油料都被他们买光,油是政府军和叛军都争夺的资源,即使弄到,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地区运输起来也是很麻烦,只要一发火箭弹就能把油罐车彻底摧毁。

张汉合喝完一杯茶,坐在椅子上懒的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我们的油料可以支持你把几十个兵带到前线,但是气垫船回来之后就没有足够的油把你从戈马市带回来,你再仔细考虑一下。”

“这点我不担心,正好没退路能背水一战,老兵新兵我各带30人,主力留给你们,不带炮,配备6挺机枪就行,我要轻便的rpk,重量大的pkm留在阵地上,新枪好枪我就不多要,m-21给我带6支,rpg-7带一个,火箭弹6发,你们俩当家的看行不行?”

“你尽管选好东西拿,我会把枪射榴弹全给你带上。” 刘铭基起身离开指挥所准备士兵和武器弹药。

2艘气垫船借助夜幕的掩护离开湖边的雇佣兵驻地,到湖基伍湖上,向北一直开去。王众明呼吸着凉爽的空气看着漆黑的湖岸。气垫船速度很快,驾驶员戴着夜视镜开船,仅用2个小时就悄悄靠近戈马市南边。王众明此时脑子里全是发财的念头,如果打好了林总自然会给他涨工资,并给个有实权的职位。

气垫船驾驶员报告:“到达目的地。”

王众明拿对讲机指挥着2艘气垫船靠到岸上,60名雇佣兵迅速离船登岸,携带武器弹药上岸。每人携带一支枪和子弹600发,每人都有20枚枪榴弹和手榴弹,都没有手枪,只有王众明携带了一支p266手枪,他背着一支m-21步枪,上岸后壮起胆子带着60多人徒步向戈马市走去。

平时公司对雇佣兵的教育很严格,这些兵都很遵守纪律,行军时候不说话,使劲走,没人掉队。大家背着沉重的背包走的非常快,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进入一片树林中宿营。

60个兵只带30多顶单人帐篷,因为晚上有一半人要上夜岗,每人带一个单人帐篷也不能用一晚上,所以只带30个,晚上一半人先睡,另一半人站岗,站岗的人要防止敌人偷袭。王众明安排夜岗也布置的比较合理,站岗的兵一半是新兵一半是老兵。

到了晚上几乎人人都犯困,放下沉重的装满弹药的背包,倒下就能睡着。

早上一觉起来,王众明习惯性的先打开自己的掌上电脑,显示屏上提示今天是星期二,已经来这个贫穷的国家都快一周,他还是难以习惯这炎热的气候。士兵们正在吃早饭,在前线没什么好吃的无非是一个罐头加一个压缩饼干,正常生活中的程序大大简化。

吉田和约翰两名排长走到王众明身边,问:“我们今天向那个方向进攻?”这两人也是为了钱拼命寻找机会,只要能打仗就有希望涨薪水,大家来这里可不是混饭吃的,都是想通过打几个胜仗发点财。

树林外传来一阵嘈杂声,是人说话的声音,具体说什么也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当地人,这里没政府军,只有叛军和平民。几个指挥官向树林外望去,一看可不得了,是100多叛军士兵一边行军一边聊天,所以发出很嘈杂的声音。他们行军可是一点纪律也没有,队型还比较散乱。

一直想靠个人能力主导战争进程的人总是处于被动之中,王众明还没打开地图策划如何开打,就遇到敌人,又要打一场没准备的遭遇战,碰到这个情况他十分不爽,大声用英语下令:“准备战斗,装枪榴弹。”

60名士兵拿起akm步枪,往枪口上装上一枚枪榴弹,王众明打了一个手势,这手势的意思是排成单线横队。所有士兵一线排开隐蔽在树林里,卧倒之后,树林外的叛军似乎听到王众明的口令声,但是不知道树林人有多少,不敢贸然进入树林,都端着枪猫着腰,向树林里看。

雇佣兵枪口一律向北,对准树林外的敌人,王众明打了一个准备开火的手势,树林里响起一真拉枪栓的声音,大家都准备好了之后,蹲在地上王众明垂直举起右手,随后右手向前一指,随后大声说:“开火。”士兵们听到开火命令,专心端着akm步枪瞄准敌人,之后齐射出48枚枪榴弹,6名狙击手和6名机枪手也同时开枪。

一排枪榴弹飞出枪口,m-21狙击步枪的子弹飞出枪管,机枪喷出火焰,叛军被突然打来的子弹吓了一下。

6名不带步枪的敌人看起来似乎是指挥官,7.62毫米狙击步枪子弹穿过他们的脑袋,血浆喷洒出伤口,指挥官最先倒下去,之后机枪子弹如风般的疯狂飞来,10多名离树林最近的敌人最先中枪丧命,密集的枪榴弹随后落下来,爆炸声连续响过,50多名步兵连子弹都没上膛就被四处飞散的榴弹弹片打倒。

约翰打完一枪之后,拿蹩脚的汉语对王众明说:“这还是军队吗?像草人一样。”

王众明瞥了他一眼,用汉语说:“你他妈的好好打。”

约翰端着m-21步枪,眯上左眼用右眼瞄准敌人,扣动一下扳机,一发子弹准确的落在敌人眼睛里,他继续拿蹩脚的汉语说:“你他妈的是什么意思?是夸奖我呢还是骂我?”

王众明没再搭理他,端起m-21步枪站起来,瞄准一名正拿枪射击的敌人开了一枪,通过狙击步枪上的光学瞄准镜他清楚的看见一发子弹把敌人的胸膛上开了一个血窟窿,鲜红而粘稠的鲜血顺着伤口喷出来,中弹的敌人拿枪的双手缓慢垂下,脸上的五官都以扭曲,眼神中露出痛苦的目光,敌人撒开手,ak-47步枪掉到地上,腿一软身体就向后倒下去,随后消失在狙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中。这一切都在短短的几秒发生,但在王众明心中像部歌剧一样漫长,这是他来到刚果之后打的最认真的一枪,敌人从中枪到倒地,像电影慢镜头一样从他内心滑过,他那颗已经冰冷的心是感受不到这名死去敌人的痛苦,他自己也受过伤,但是没什么致命伤,防弹衣和防弹头盔无数次救过他的命,他只知道子弹钻入身体后是带着炽热的痛,他的胳膊和腿上都有几处枪伤,枪伤带来的痛苦在他心中以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或许他能记下人生中第一个喜欢的女孩的面孔,却早忘记第一次杀人的场景,也忘记受伤的后的感觉。从他16岁那年扛上步枪在金三角当雇佣兵,枪始终没离开他,他的生活中扣扳机送一个人去极乐世界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这次战斗只是他进入雇佣兵公司后单独指挥和参与的第一次战斗罢了,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时间与战火都能把这一切全部冲淡。

王众明精准的枪法和崭新的m-21狙击步枪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件精密而高效的杀人机器,他短暂人生中无数次眼睁睁的看别人死去,这些人里有敌人,有战友,有其他非敌非友的陌生人,他看人死去已经看的太多,麻木是必然的,如果常年做这工作,打死个人还大惊小怪的那到是件让人感到惊奇的事。

akm步枪密集的弹雨加入到rpk机枪的火力中,第一次步枪连续射击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两千发多子弹就打了出去,机枪手杀兴正浓,准星缺口枪口一次次对准树林外还活着的人,枪口的火焰配合着震耳的枪声,黑洞洞的枪口喷出子弹,带那些敌人去另一个世界上。

步兵们迅速换上弹匣,熟练的拉一下枪栓,继续瞄准,此时他们发现树林北边的空地上没什么人可以打,机枪手狙击手把最后10多名敌人报销掉。吉田端着m-21步枪停下来,用他那单眼皮小眼睛搜索着树林外的敌人,狙击步枪才打了3发子弹,敌人就被打的七零八落,他还没过瘾,他扭头看身边的王众明,王众明目光中也露出一丝遗憾,显然他也没尽兴。

rpk机枪把最后一个敌人击毙,树林内外又恢复了宁静,只是没有刚才战斗前的鸟叫声。树林内的草地上散落着金黄色的子弹壳,卧在草丛中的子弹壳看起来有些像蝗虫。

雇佣兵们端着枪前来打扫战场,因为经费短缺,打扫战场的手段也稍显老土,步兵们把刺刀装到akm步枪上,看见尸体就拿刺刀扎一下。王众明习惯拿手枪去补枪,这样比较干净,但是为了节约子弹,他没把p266手枪拿出来,舍不浪费子弹,就站在一边看士兵们打扫战场。

这些叛军太穷,身上最多4个弹匣,这还是西线主力部队的装备,一般点的东线后方部队也就2个弹匣,手榴弹都是少的可怜,没枪的数量多,火箭筒只有几具,弹药几乎没什么备用的,“珍贵”的火箭弹都装备了西线部队,机枪一挺也没有,叛军士兵身上更是没值钱东西让雇佣兵发财。把子弹全席卷一空之后,雇佣兵把叛军的枪支收缴起来,这些枪太多,而且很旧,缴获了也用不上,王众明只要下命令让士兵们点火把这些缴获的枪焚烧掉,这样叛军也别想从战场上捞到什么可用的东西。

坐在一棵大树底下休息王众明打开地图,思考着下一步怎么办,拿出指南针辨别了一下方向,研究起地图来。吉田过来汇报,用很客气的语气说:“打扫完战场,我们现在做什么。”

“叫大家集合,我们向北走。”

战斗中很幸运,雇佣兵没人伤亡,60人打100多人,不死人还是很少见的,武器精良是他们降低伤亡的主要原因,而且战斗中敌人在明处,他们在暗处,如果强攻叛军防线,恐怕结果就是另一个样子。叛军这次是站在毫无遮蔽的地方被突然袭击,下次雇佣兵恐怕没这么走运。

人多的地方雇佣兵还不敢走,他们只能钻进树林摸索着前进,避开人多的地方行军。但是王众明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地方是叛军经营多年的老家,附近部队很多,而且老百姓都很支持他们,只要有人听见枪响就去通风报信,他们的行踪从战斗一开始就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