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83章 会师芒友

第八十三章 会师芒友

龙陵被克复后,日军在滇西已无险可守,从龙陵到畹町一马平川。

11月15日,远征军攻克芒市。

12月1日,克复遮放

1945年1月19日收复畹町。驻守在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覆灭

缅北的驻印军也进展顺利,在攻克密支那后,驻印军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将后来空运来的第14师、第50师、新30师与驻印军混合,扩编成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孙立人为新一军军长,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廖耀湘为新六军军长,下辖新22师,第50师和第14师。

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进攻八莫。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中正急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于是新六军22师和14师被空运回国。第50师留下帮助新一军作战,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

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翌年1月15日克南坎。

1月20日,利多公路与南坎境内的滇缅公路成功接通。

占领南坎后,新一军向东挺进芒友,滇西远征军由畹町向西进发。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下,驻守芒友的日军不战而逃。

1月27日,两支部队在芒友胜利会师,被切断两年多滇缅公路,被重新打通。

这两支同属中国的队伍,可算是碰到头了。从云南开来远征军一看,哟!这是从印度打来的,一身的美国货。再看看自己,草鞋破衣穿着,难免有些羡慕。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胜利的喜悦,大家都是同胞,都是兄弟们,虽然互不认识,但在这异国他乡相遇,全都激动的抱在一起,拉着手,说不完的话。

上午11点,两只部队举办会师典礼,中美将领现场观礼。卫立煌将军神采奕奕的走到台上致辞:今天咱们的会师,只是为会师东京开个头而已。我们要打到东京去!打到小日本的老家!在东京开庆祝会。

“好!”底下的士兵爆出热烈的掌声。

然后驻印美军总指挥索尔等也讲:今天是同盟国最高兴的一天,是日本最不高兴的一天。

修筑中印公路的皮克少将干脆就说:我今天兴奋的心情,你们想象不到。

接着,黄杰,李弥,何绍周,孙立人,廖耀湘等将领纷纷上台讲话。反正这一天,现场不是欢呼就是口号。士兵在各将领的带动下高喊:打到东京去!

可是如此热闹的场面,缺少了一个人,一个无比重要的人,要说登台讲话,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他就是这次反攻的推动者和策划者——史迪威将军。

原来早在半个月前,史迪威将军接到美国来的免职通知书,此时的史迪威已经在重庆,踏上了回美国的飞机。

飞机上,两鬓斑白的老将军最后俯看中国的河山,对于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他倾注了太多感情。此时即将离去,他的内心是百感交集。

“孩子们,我要走了,回家了,也祝你们能早日回家。爱你们的美国人约瑟夫.史迪威。”

史迪威为什么会被免职?皆是因为他和蒋中正的矛盾。本来蒋介石和史迪威就矛盾重重,两人的思想,战略皆不相同。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指责史迪威的战术有误,贻误了战机,而史迪威却抱怨自己的权限不足,并将失败主要责任归之于此。

一开始蒋中正还因为他是美国使者的身份让着他,可到了后来这种矛盾愈演愈烈。

史迪威从1911年11月,就来华游历,对中国的民情,政治很是了解。他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对共产党人很有好感,所以他一直吵着让蒋中正把援华物资分给八路军一半。这是蒋中正最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一在向罗斯福总统请求撤换史迪威,陈纳德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帮着蒋中正排挤史迪威。最后蒋中正撂下一句话:若不召回史迪威,中美关系恐难以进行。

不得已,罗斯福同意了撤换史迪威的请求。

史迪威离开的第二天,中印公路举行通车典礼。

从印度利多出发的100多辆大卡车,满载着靠日物资和胜利的喜悦,穿越缅北的丛林中驶向中国。随军的美国记者写道:车队驶来的消息在沿途村庄中不胫而走,广为传播。村民们扔掉手上的活,走出破旧的瓦房,扬着臂膀,欢笑着奔向我们。

车队驶入畹町,宋子文,何应钦等国民政府重量级人物亲自迎接。这是滇缅公路被切断两年来,第一次从缅甸开来的车队。为了宣扬,车队专挑繁华的路段行驶,所到之处皆是万人空巷,百姓夹道欢迎。

蒋中正在重庆发表讲话:我代表国民政府宣布,把中印公路改名为“史迪威公路”,以表彰史迪威将军在滇缅战役中的功绩。

史迪威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在家里了,蒋中正是打了他一巴掌,又给了他一颗糖枣。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