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78章 魂断松山01

第七十八章 魂断松山01

龙陵地处云南西南,与缅甸接壤,毗连边境城市芒市,滇缅公路穿境而过,周围群山环绕,易守难攻,自古皆是兵家必争要地。日军侵入滇西时,龙陵县城就是大兵集结的基地。只要攻破这里,日军在滇西将无险可守。

日军占领龙陵县城的两年里,在县城里修建起林立的碉堡,又将周围的山头全部修筑了工事,形成外围屏障,实难攻破。

在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于6月6日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截断了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公路联系,并肃清了龙陵城外大部分据点中的据守之敌。

6月8日晨,第71军87、88两师主力部队开始向日军重兵防御的龙陵东南郊敌阵进击,力图抢占猛岭坡,日军也拚死抢夺被远征军攻占的阵地,异常激烈的战斗打成了拉锯战,猛岭坡阵地9次易主,第88师263团最终以团长傅碧人负重伤、全团官兵伤亡500多人为代价,直到下午5时才将该阵地完全攻克。此后两天中,远征军将士在猛岭坡大捷的鼓舞下,分路向龙陵城外的日军发起猛攻,87师攻克赧场、大坝、文笔坡和龙陵老城,克复龙陵以东的公路要点;88师攻克广林坡、老东坡、风吹坡、三关坡;新33师攻克云龙寺。

到6月10日,龙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远征军克复,三个师的雄兵对城内日寇重重围困,攻城在即,残余日军只得退回到城内坚固工事中负隅顽抗。

眼看在龙陵苦心经营的核心据点即将失守,外围日军立即组织大股力量增援,一心解龙陵之围。6月13日,正当远征军着手攻打龙陵县城之际,驻守腾冲的2000多名日军南进驰援龙陵,驻守芒市的1000多名日军和从缅北来的3000名日军也沿滇缅公路北上,驻守象滚塘的500多名日军也急速东进龙陵。

第71军主力部队被敌军从中截断,腹背受敌的87师伤亡惨重、险遭覆没。迫于情势,远征军只得于16日退回到城郊一线,保存实力准备再战,远征军首攻龙陵因此功败垂成。

宋希濂急忙又调来25军36师,8军荣1师,16军48师增援。

在芒市通往龙陵的公路一带,48师和增援的日军交上火。日军占领芒龙公路之后,远征军急忙安排反攻,48师和33师一起重新收复了公路,阻挡住缅北日军北上。

为了尽快打通芒市至龙陵的公路,向龙陵增派了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15000多人。中日双方以公路为中心,展开激战。

王为正所在的营在公路左翼三公里之外地方阻击敌人。日军见远征军在公路附近防守严密,就以主力正面吸引敌人,派一支突击队迂回到远征军后方,前后夹击。不料远征军早有准备,双方在此遭遇,随后展开激战。

双方都铆足了劲攻击,日军急于突破救援,中国军队为了后面的兄弟部队,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过去。

王为正亲自操纵起了机枪,看着日军一个个倒下,王为正的心里那叫一个过瘾。“戴师长,我为你报仇了!死去的兄弟们,我为你们报仇了!”

就在己方在战局一切顺利的时候,士兵突然来报:“报告连长,我们的子弹不多了!”

“什么!”王为正的脑子里嗡的一下子空白了,没有子弹这仗怎么打。

望着还在冲锋的日军,王为正知道他负责的防线不能破,要是破了,整个营的防线就毁了。他赶紧向营长汇报,请求支援。但其他连也在战斗,即使能过来增援,也一时半会到不了,而这一时半会要怎么支撑下去,是王为正要考虑的。

“兄弟们上刺刀!”随着王为正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在枪杆上安上刺刀。

王为正让兄弟们趴在战壕里,这时候去找日本人拼刺刀是不行的。距离这么远,还没等冲过去,就都被突突了。

日军见中国军队突然停止了射击,不清楚是何原由,行进的非常小心。

王为正趴在战壕里,仔细听着日军的脚步声,近了,王为正的心也随着日军的逼近,猛烈的跳起来。更近了,日军的脚步声就像在头顶,王为正大喊一声:“冲啊!”全连官兵一跃而起,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战况异常残酷,士兵用刺刀,石头,甚至是牙齿与日军搏杀着。有的士兵刺刀被打落,就搬起石头继续厮杀。有的士兵被日军掐住脖子按在地下,就拉响手榴弹,和日军同归于尽。

王为正不像王为本那样有力气,在捅死几个日本兵后,就有点力不从心。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倒下就别想起来了。

战局进入到白热化,两支部队就像是两个较着劲的摔跤手,谁先泄力谁就输了。王为正深知,就算这仗胜了,自己的连也会损失惨重。

就在这时,营长亲自带人来增援,战局立刻转变,日军被成功击退。

此后,双方仍在这片土地上激战着。到7月中旬,屡屡被击退的日军终于死心,退回芒市防守。

就在这时,集团军司令部又下达命令——命33师继续防守公路,48师回援松山。

龙陵和腾冲久攻不下,皆是因为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松山。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面积18平方公里,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日军在此大兴土木,整个松山都被挖空了,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灯、供水俱已解决。因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均不易查觉也不易破坏。

松山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犹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它就像一把尖刀,把滇缅公路一切为二。

王为正为什么打着打着就没了子弹?腾冲和龙陵为什么久攻不下?就是因为松山没有打通。松山不通,滇缅公路则不通。运送到前线的粮草和弹药,只能翻越陡峭的高黎贡山才能运过去。道路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只能靠骡马托运,骡马哪有汽车运的多呀,所以前线的战士经常打着打着就没子弹了。

就像打腾冲,六个师围着腾冲一座孤城,愣是打了三个月,不光是腾冲城池坚固,还是因为弹药不够。战士们经常是上半天开打,下半天就没子弹了。

后来192师把城墙炸塌,冲进城去。可是全师弹药不足,万一打着打着没子弹了怎么办?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叶佩高就命全师的弹药集中给一个团,让这个团去打。等补给来了,再换下一个团去打。就这样,在腾冲城破之后,里面的日军又硬生生的坚持了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