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64章 烽火归途

第六十四章 烽火归途

王为本因冻伤住进医院。病**的他,看完手里的两份信,内心百感交集。

这两封信是在大牛的遗物中找到的,一封是退回的家书,一封是大牛留给王为本的。大牛没上过学,识字还是在参军后学的。字写的歪七八扭,错字连连,王为本费了半天的功夫,才读懂留给他的信。

信里大牛向王为本坦白,其实他早就恢复了正常,为了不在上战场,就一直在装疯。但是对家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在写信无果之后,他就打起了越喜马拉雅山回国的计划。信里他一在对装疯这件事上道歉,也为对小猴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再三乞求他们的原谅。

大牛写完信就走了,哪想到王为本回去追他。

得知被欺骗的王为本并没有恨他,反而为他感到惋惜。这个傻兄弟,既然已经装疯,就一直装下去呀。一直装到战争结束,不就能安全回国了吗。可是他却因为对家人的思念,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思念真是一种让人发狂的东西,它让人方寸大乱,做事不计后果。

大牛的结局也让王为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没有捷径,想要活着见到家人,就必须战胜敌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转移自己对家的思念,王为本每天都在拼命训练,将所有的精力都耗尽在军事之中,甚至还报名参加了伞兵训练。

不知不觉中,中国人传统的春节到了。这一天,是身在外地的人,最为想家的时刻。好多人在军营里喝醉了酒,嚎啕大哭。最后在孙立人的带领下,所有人对着东北方向跪下磕头,向远方的父母拜年。

新年来临,新的气象也来临。在这万象更新之际,史迪威开始制定反攻计划。但是仅凭着手里这一万多人的军队,远远达不到反攻缅北的实力。于是他督促蒋中正抓紧从国内补充兵员。

但这个时候,又有人出来和他唱反调,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美国同僚——陈纳德。

这两个人因为蒋中正,互相对掐,在战略上更是有很大的分歧。陈纳德的飞虎队创造神话,他的野心也随之增大。他的战略是:只要白宫在多给我300架战斗机,轰炸机。得了,别的仗也不用打了,就我们飞虎队,哥几个直接轰炸日本去,从空中就能把日本人炸服了!

陈纳德的想法是好的,起初白宫也是照他的意思做的。但是这一打,事情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陈纳德一次攻击,就要消耗掉驼峰运输六次的物资,成本太惊人了,驼峰航线根本供不应求。

而且,日军也有策略,为了应付美军的轰炸,他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把陈纳德在广西,湖南等地的基地给占了。所以后来,白宫还是启用,史迪威从陆地反攻缅北的计划。

为了补充驻印军的兵力,蒋中正在1943年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大后方的青年学生,加入中国驻印军。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响应,青年学生踊跃参军,中国又迎来一次参军**。

虽然国内青年参军空前高涨,但史迪威力求精益求精,对选拔及其严格,只要体检不过关,一律不要。筛选出来的人员搭乘驼峰航线运送作战物资返回印度的空机,以平均每天450-600人的速度向印度空运兵员。由于美国方面体检制度严格,4个月内只运送了3.2万余人。

驻印军激增到五万,正式改名为新一军,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38师师长。全军清一色的美国装备,此时的新一军可谓是兵强马壮。

后来国内又把第50师和14师空运到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

此时在印缅边境,日军和驻守英军一直在做试探性进攻,双方并没有起太大的战事。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失利,美军步步紧逼。

史迪威知道,反攻的时刻到了。

他将所有的士兵集中起来,做战前总动员。望着底下焕然一新的部队,想想一年以前他们狼狈败退的样子,史迪威心里百感交集。他感到培养这些士兵就像是培养孩子,现在他已经把这些孩子培养成精壮的成年人。

“我的孩子们!”史迪威满怀**的说道:“一年前我们在缅甸惨败,数万将士殒命沙场,而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要不要为他们报仇!”

“要!”全军将士群情激奋。

将士们的热情,更是增加了史迪威的雄心。“你们的家在中国,我的家在美国,那里的家人正在翘首企盼我们回家。我们都不是这里的主人,我们被禁锢在这巴掌大的地方,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你们愿意吗!”

“不愿意!”全军将士回道。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沿着失败的路打回缅甸,驱逐日寇,打回中国。”

“好!”此时的史迪威热血澎湃。“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烽火铺就的道路,一起回家!”

“回家!”全军将士回道。

“回家!”史迪威高呼。

“回家!”全军士气高涨,声音响彻宇宙。他们归心似箭,即使回家的路遍地是烽火,他们也要踏上这条烽火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