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37章 怒江风云

第三十七章 怒江风云

这辆卡车是军用车,不顾满桥的民众,硬是过桥,这一下把桥头赌的严严实实。这一下可引起民众的不满,在这逃难之际,谁还管你是谁,都指着卡车大骂。任凭车上的司机怎么按喇叭,民众就是不退让。

民众一片哗然,在拥挤的人群中,王有义不小心碰到一个人的腰间,感觉那里硬邦邦的,他仔细一摸:我的老天,是枪!

因为人群太拥挤,腰间别枪的人并未察觉到王有义的触摸。可王有义额头都冒出冷汗了,他仔细一看别枪的人,这人白白净净的,根本就不像他们云南人的肤色。

王有义意识到什么,赶紧拉着老伴和翠翠向树林里躲去。翠翠不以为然,问道:“怎么了爹,咱们不过桥了。”

“不过了,不过了,等人少了在过。”王有义拉着两人匆忙的走,河对岸的张大壮和王有智的真真的,看着王有义带走了自己的闺女,张大壮一下子就急了:“王有义,你带我闺女去哪!”

王有义一直在对岸做着手势让他们快走,可是他们根本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没过一会,就看着王有义带着翠翠和老伴进了树林。张大壮急的肝火上升,奈何桥头被堵,根本无法过桥去找他们。

就在这时,宪兵命令司机把车倒回来,让难民先过桥。可是副驾驶上的士官不肯,随即与宪兵发生争吵,接着扭打起来。见场面愈发的难收拾,张祖武以妨碍公务罪,判处这名士官死刑,立即执行。

这名士官似乎有点背景,即使被宪兵抓住,仍是不断的叫喊:“你知道我是谁吗!你知道我是谁吗......”

张祖武哪管得了他是谁,命令士兵即刻执行,一声枪响之后,混乱的人群安静下来,司机也吓得把车倒了回来。就在这时,人群后方的几十个人突然从腰间抽出枪来,对着人群就是一阵扫射。手无寸铁的百姓立刻倒下一片,来不及过桥的人吓得直接跳去翻滚的江中。

原来这是日军的一个小队,化妆成难民企图混过桥去。刚才张祖武枪决士官,他们在人群后方看不见是什么情况。响起的枪声让他们以为已经被中国士兵发现,所以才突然开枪。刚才还熙熙攘攘的吊桥,此刻一空,被打的,跳桥的民众不计其数。

看着日军冲到桥上,张祖武赶紧命令阻击。中日双方隔桥对射,枪声响彻山谷,难民吓得四处逃命。王家人也驾着刘二丫想躲避战场,可就在这时,刘二丫突然喊着肚子疼,疼的根本就站不起来。王为理的母亲看到儿媳大腿内侧湿漉漉,着急的说道:“羊水都破了,这是要生了。”

刘二丫哪见过这种场面,又是死人又是机枪的,惊吓过度导致早产。张祖武看到这一家人围着个孕妇,就跑过来问道:“怎么回事!”

王有智说:“长官,我儿媳妇快生了,求您帮帮我们吧。”

“你这孙子可真会挑时候,你们两个过来!”张祖武叫来两名士兵:“把他们带到潘妹那。”

“谢谢长官。”两名士兵帮着王家人和张家人,抬起刘二丫就跑。不一会就跑到公路边上的一座小屋子,这是一个杂货铺,从里面迎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问道:“怎么回事。”

士兵回答:“这婆娘快生了。”

小丫头赶紧把他们引进内屋,把刘二丫放在**。好在王母和张母都是生过孩子的人,大老爷们都出去后,她们关起门来为刘二丫接生,杂货店里的小丫头就充当她们的助手。

分娩的阵痛让刘二丫尖叫不断,外面的枪声也异常的激烈。那王有智和张大壮在这两个声音之间如坐针毡,屋内屋外两个世界,一个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一个是夺人性命的战场。

日军的进攻异常猛烈,他们不顾一切的冲来。眼看阻挡不住日军过桥,张祖武命令士兵点燃导火索。日军一看情况不妙,冲锋的更加卖命,但是这次日本人晚了一步。随着一声巨响,大桥被炸碎在江中。日军眼睁睁的看着奇迹在他们眼前消失。

其实日军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打到中国后门口,与其说是打到,不如说是跑到。日军这一路遇见的不是华侨难民,就是国民党残军。国民党残军见到他们远远的就散去,即使己方有几十个人,而日军只有几个人他们也不敢打。

所以日军这一路推进之顺利,超乎他们的想象,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准备好,就已经打到中国的家门口。刚才那一小队日军,也是因为跑的太快了,没想到一抬头:呀,已经进入中国了!

且不论这一小队日军究竟有多少人,如果让日军过了桥,那么就可以顺着公路直接打到昆明,打到大西南后方。如果是这样,难以想象1942年的中国会成为什么样子。

总之在这一刻,怒江发挥了它历史性的作用,它决定了中国抗战的命运。

日军仍不甘心奇迹就这样消失,随后赶来的大部队,一面用大炮猛攻河对岸的宪兵和难民,一面组织渡河。日军用塔克将各种车辆推入河中,企图阻止怒江之水,但奔腾咆哮的怒江根本不会为这一丁点的阻碍而停止,河水依旧奔流。

接着日军调来大批空军掩护渡江,就在宪兵队支撑不住的时候,国民党36师和飞虎队赶到了。那一天中日双方打得天昏地暗,天上的飞机密密麻麻的犹如鸟群,飞虎队与日本空军在上空较量着,不断上演着冲杀和反冲杀。

地上,日本人拼了命的渡河,他们不顾河水的湍急,一股脑的向东岸游去。中国军队也在拼了命的截杀,密如飞蝗的子弹不停的射击着江面,战斗一直进行到晚上,日军的尸体都把江水染红了。

在36师和飞虎队的截杀下,将一批批试图过江的日军逼回了对岸,成功的阻止了日军渡江。这一夜日军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在尚未过江的老百姓身上,这一夜,江对岸枪声响了一夜,日军残杀了数千名无辜难民。

后来国民党部队陆续赶来,在东岸严密布防,日军渡江的念头彻底被摧毁。自此中日双方形成隔江对持两年的状态,而怒江西岸的腾冲龙陵等地,全都被日本占领。

蒋介石在重庆收到怒江前线的报告,他擦了一把冷汗,暗道:好险。

这时秘书突然走进来,在他耳边嘀咕两句,蒋介石立刻脸色大变:“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