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28章 仁安羌大捷01

第二十八章 仁安羌大捷01

对于是否营救英军,盟军各指挥官的态度很不同。亚历山大不用说了,那是本国的部队,自然是希望中国军队营救了。

而杜聿明的态度则是,这群坑人的英国毛子爱死不死,同古战役时差点被他们坑死,有他们没他们都一样。

史迪威对英国人的表现也很不满,但出于战略考虑,英国人还非救不可,万一西线的英军崩溃了,那缅甸战场的侧翼可就暴漏了。

罗卓英则认为,包饺子一斤馅还得两斤皮呢,能把9000多英军包围,日军至少得过万。救吧,就怕偷鸡不成蚀把米。不救吧,就影响中英两国合作的关系。最后,罗卓英决定,救。但兵力得有个限制,派一个团象征性的打一下就行了。救得出,固然是好,救不出,己方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罗卓英这招可是两头为好人,即为蒋介石保住了兵力,又封住了英国人的嘴。你看,我打了,打不过人家我有什么办法。

但孙立人身为百战名将,可是精益求精。既然要打,就要争取胜利,敷衍了事不是一个名将的风采。况且孙立人认为,如果在仁安羌的英军被日军歼灭,那么临近仁安羌曼德勒,便只剩下新38师一支孤军。与其看着盟军被日军击溃,不如早日合兵一处,兴许还能反败为胜。于是孙立人当即下令:命113团火速救援!

其实孙立人只出动一个团的兵力,也并不是因为罗卓英的建议。新38师刚入缅甸,战略部署还未完成,此时能动的也只有113团了。

当天黄昏,113团抵达平凉河北岸。过了平凉河就是仁安羌,但日军在此有布防。想要仁安羌解救被围的英军,就要渡过平凉河北岸和南岸两道防线。

刘放吾登到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看到的景象让他很不解。按照常理来说,被围的一方肯定拼命突围。而包围的一方会向里攻击,缩小包围圈。而日军却只是用几门山炮,不时的打几炮。像是在告诉英军:我们是有准备的,你们还是乖乖投降吧。

英军也是不时的回应几炮,像是在说:还没到那一步,我们是有抵抗能力的。

原来,仁安羌油田是缅甸境内最大的油田,日军早就视这里为囊中之物,只要占领这里,车队的后勤就有了保障。之所以没用飞机大炮轰炸英军,完全是看在那几个油井的份上。

而英军,不仅断粮,连唯一的水源地也被日军封锁,早就精疲力尽,哪还有力气还击啊。

刘放吾对于这次战斗也深感压力,自己只有一团之力,而敌方却能把9000名英军围困,兵力肯定不是少数。为了试探出日军的虚实,刘放吾决定进攻一次。

4月17日凌晨,东方的鱼肚还未出现,四周仍沉浸在黑暗之中。周围死一般的安静,连低鸣的昆虫,也似乎感到了大战的来临,全都蛰伏起来了。

王为本趴在简易的工事内,死死的盯着漆黑的前方,那里是日军阵地所在。第一次参加战斗,自然很是紧张,握枪的手都出汗了。王为本听到身边的小猴子声音很急促,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怕,待会不行就躲在我身后。”

感到王为本手上的温暖,小猴子的呼吸平稳了许多。

这时另一侧的大牛说:“猴子,待会进攻时别抬头,不停的开枪就行,反正这么黑,也看不见日本鬼子在哪。真要是冲锋,你就跑的慢一些,尽量躲在别人身后。”

“哦。”小猴子小声的答应了一声。平时小猴子就爱和大牛顶嘴,此刻却十分的顺从。

突然,一颗火红色的球体升到顶空,这是传令兵放得信号弹。随着战斗命令的下达,战士们的枪炮齐向日军阵地招呼。

受到攻击的日军自然也要还击。似乎炮弹也知道王为本第一次上战场似得,一个劲的在他周围落下。王为本被炸得抬不起头来,窝在战壕里不敢露头。

“王为本!你在干什么!快带着你班上的人还击!”排长陈志文向王为本怒吼道。

“是!”第一次上战场,难免会手足无措。受到排长的训斥后,王为本不在躲藏,露出头来向日军射击。

很快王为本就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自己班上的战士被炸死一名,炸伤一名。朝夕相处的兄弟就这么说没就没了,这让王为本心里很不好受,而此时能做的,也只有为他们报仇。

此次战斗,英军支援了战车12辆及3门火炮。在经过一轮火力打压后,英军的战车碾向了日军阵地,113团将士紧随着战车冲锋。

至午后,113团击溃当面日军,解救出在此被围的1000名英军。

日军败退后,第3营趁胜试图过河。王为本随着战友迈进及腰深的河水,踩着脚下的淤泥向对岸前进。日军在河对岸架起了机枪,子弹嗖嗖的打在水面上,同时,后方的几十门火炮瞄准了这里。一时间平凉河上波涛四溅,残肢断臂漂的到处都是。

这时,王为本突然发现紧跟着他的大牛不见了,难道被炸死了?

“猴子,你有没有看见大牛!”

小猴子一愣,一直都在躲避日军的机枪和炮弹,哪注意到大牛啊。

“别停下,快冲!”身后的排长催促道。说罢,带头冲了上去。

王为本也只好作罢,跟着排长冲锋。

可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排长陈志文刚走出几步,一枚炮弹就从他头上落下,河水被炸起数米高。王为本也被腾起的河水掀翻进河里,在露出头时,河面上哪还有排长的影子啊,只剩下一节节肠子。王为本看到活生生的排长就这样在眼前消失,凄厉的喊了一声:“排长!”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在将士前仆后继的冲锋下,终于登陆平凉河南岸。但日军在南岸防守严密,很快3营官兵又被打回到河里。

刘放吾见日军火力强盛,只好下达了撤退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