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字体: 16 + -

第14章 蒋校长的苦恼

第十四章 蒋校长的苦恼

重庆,国民临时政府,总统私人办公室里,中正先生正一脸愁容的坐在办公桌旁,他面容憔悴,眼睛充斥着血丝,双眼一周全是黑眼圈,显然是严重的休息不足。自抗日战争开始,中国军队一败再败,军队逐渐收缩成防御阵型,万里江山只剩西南一隅未被日寇染指,本指望这次中英美三国联合可以在缅甸扳回一局,可是却在这个时候英国佬却一再阻止部队前行。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敲响了。“进来。”得到蒋中正的允许,秘书推门而进,轻声说道:“宋先生到了。”

“快让他进来。”蒋中正调节他的形态。

不一会,宋子文在秘书的带领下,神采奕奕的走进办公室:“介石唤我来所为何事啊?”

没错,你没有看错,宋子文直呼蒋中正的字。有人说,他这不是作死吗?那你可就不知道了。先不说宋子文是蒋中正的大舅哥,就说按资质,宋子文也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先行者。就是蒋中正的婚姻都是政治联姻,蒋一开始就是指着宋家富可敌国的财政支持才雄起的,现在宋子文更是中央银行的总裁及理事会主席,兼财务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等要职。平时公共场合宋子文给蒋一点面子,可是私下里就直呼蒋中正的字,要是遇见个意见不合,宋子文急了敢当着他的面掀桌子。

可是两个人毕竟是亲戚关系,虽然在政治上偶尔会有个意见不合,但是私下的交情还是很深的,宋子文是蒋中正最信得过的人之一,不然怎么会把全国的财政交给他打理,宋子文就相当于蒋的管家,所以蒋有什么苦恼的事都和他说。

蒋起身招呼宋子文坐下,笑道:“心里实在是愁,只好叫你过来陪我聊聊天了。”这时秘书端上两杯茶,然后识趣的退下。

宋子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道:“介石可是为远征军的事发愁。”当下只有远征军是国之大事。

“是啊。”蒋中正摸了一下自己的光头,说:“你说这英国佬到底是怎么个心思,明明请求我们出国作战,现在却又百般阻挠。”

宋子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道:“还不是怕我们打胜了赖着不走,自己的殖民地怎么能给他人分一杯羹。”

“哼。”蒋中正哼了一声,手里的拐杖向地上猛戳两下,说:“他以为我愿意去打,我巴不得他们能够自己守住缅甸,解我后顾之忧,让我一心解决本国之忧。”

宋子文把玩着手里的茶杯,脸上一直挂着绅士般的笑容,他说:“英国人确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过我们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强行入缅吧,等到他们支撑不住的时候,自然会求我们入缅的。”

蒋中正说:“英国人不知道日本人的厉害,还在抱着幻想能守住缅甸,我看悬,可怜的是我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夹在那里贻误战机啊。”

宋子文回道:“你也不要太苦恼,英国人能守住缅甸最好,那我们就不用大费周章的出动军队。要是抵不住日军的进攻,自然会求助我们,到时候我军进入战场在见机行事,要是随着我军的介入而形式好转,那我们就全力配合英军痛击日寇,要是形式继续恶化,我们就保存实力退守国内,以图再起啊。”

蒋中正目光深邃,他深沉的说道:“虽说如此,但战场形式瞬息万变,恐难以在你我料想中进行。”

“你也不必太悲观,怎么着这次也是中英联合作战,背后还有美国的战略支持。就算缅甸失守,受到威胁的不光是我国,英国最大后勤保障殖民地印度也会受到威胁,美国人也不会让日本人在亚洲继续做大而影响欧洲战场,到时候他们定会全力反攻缅甸。”说着这里宋子文重重的放下茶杯,蒋中正似有所思的点点头。

两位民国的巨头聊了很久,直到下午宋子文才离去。

夜幕降临,一辆军用货车在崎岖的滇缅公路上盘行,这几天由于部队的调动,滇缅公路又活了起来,不计其数的军用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货车在一个拐弯处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个20岁左右的士兵对着车里说了声:“谢谢。”然后关上车门,货车继续启动。

这个年轻的军人就是王为本。原来新38师就驻扎在腾冲一带,这两天队伍停滞不前,王为本就像连长张震请了假,想回家跟父母告别。虽然队伍现在停下,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接到命令开拔,所以张震就准了王为本一天假。王为本归心似箭,就连夜往家赶,路上正好遇见这么一辆往前线运送物资的货车,就顺道搭了个顺风车,省下了他不少功夫。

一下车王为本就三步并两步向家跑去,虽然山路崎岖,但是这条路他最熟悉了,接着微弱偶的月光不一会就跑到了村口。可他忽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人影,起初没在意,等离得近了发现这个人也穿着军装。

他又紧跑两部追上前方的人,前方的人听到后面的脚步声也回过头来,就在四眼相对的时候,王为本忽然愣住了:“二哥,怎么是你。”

这个人就是王为理,显然,王为理也愣住了,他几乎和王为本一起开口:“为本,怎么是你。”

王为本一直托刘放吾打听王为理的下落,可是刘放吾一直军务繁忙,也没来及帮他打听,他万万没想到会在村口遇见王为理。他心里十分高兴,一把抓住王为理问他在哪个部队。

说起这个王为理也是够幸运的,他当初被强征后被送到新22师第六十六团炊事班,这本就是一个料理后勤的工作,一般上不了战场,安全性极高。可是王为理的运势并未就此结束,在部队驻扎地的墙上都会刷上一些抗日标语,有时是用大号的毛笔写上去的。一次团里组织文书重新写抗日标语时,王为本在围观,看提笔的人写的字漂亮,他就忍不住赞叹一句:“这字写得好看。”

提笔的先生见他是一个新兵蛋子,就问他:“你会写毛笔字?”

那王为理也会卖弄,回道:“爷爷曾是旧朝的举人,我家也可算上书香门第,鄙人虽不才,但这毛笔字可是从小练起。”

提笔的先生见他说话文绉绉的,就让他试试,王为理也不推让,接过那只大号的笔来就在墙上写了起来。王为理倒也没说假话,他父亲是村里的老教书先生,毛笔字自然不在话下,没到过年的时候找他父亲写对联的乡亲都能把门槛踢破。王为理也是从小练起,练到至今,虽然比不上父亲,但也得了七分的真传。

不一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八字标语就写好了,当真是龙飞凤舞,落笔有力。连提笔的先生都啧啧称赞,也赶巧,正好被路过的团长给看见了,这位团长是位弃笔从戎的军人,平时就爱好写毛笔字。他见王为理毛笔字写得这么好,当一个伙夫可惜了,于是就把他调到连部当文书。文职人员一般不用上战场,王为理的生命也就多了一层保障。

那个时段,远征军大部分军队都驻扎在云南南部,新22师就驻扎在腾冲附近,他就向团长请了一天假,回家见亲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