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刺刀
字体: 16 + -

1 三江潜伏1

1.三江潜伏(1)

这一夜,从火车站前赶出的玻璃马车,直奔日本铃木印务所。***名叫铃木信的日本人开办的印刷所,厂房坐落在亮子里南城门附近,人们进入白狼山走南城门。

日本人开的印务所厂房是三江一个粉匠开的粉房,漏(制)粉几十年。粉条在那个年代是一道美味,最著名的菜肴——猪肉炖粉条。土豆、绿豆、地瓜、大粮粉,这可是普通百姓过年菜啊!粉条走进人们的生活,富也好穷也罢,对它不陌生,多是亲切。跟粉有关的词汇诞生,最著名的一句邂逅语:漏粉瓢——挨打没够!为什么漏粉瓢是挨打角色,是传统的制粉技术决定的命运,曲柄连杆往复式拍瓢机,瓢作为此机器的重要部件,它能不挨打吗?

黎漏粉匠从关内来到东北,落脚三江县城亮子里,开办了漏粉厂,这个小老奤(东北人对唐山一带人的称呼)手艺不错,粉条销路很好。做得好好的生意,突然就关门歇业,有人看见黎漏粉匠哭着离开亮子里的……厂房闲置一个月后,一个叫铃木信的人到此开办印务所。

"停在这儿吧!"坐车的日本人说。

吁!车夫停车,殷勤地为其打开车门,将一只矬凳放在车门下面,恭敬地伺候乘客,说:"老板请!"

乘客鼻子里出声音,下车后塞给车夫一元钱(伪满纸币),没看车夫一眼,日本人没有对中国人致谢的习惯。他向印务所走去,守门的是日本人,他虾米一样躬身在来人面前,施日本礼节,说了句日语,来人高傲地走进去。

黎漏粉匠的堂屋已经改造成日式的会客厅,职员间岛迎接道:"您回来啦,站长!"

"嗯!"

只有两个日本人在场,只限间岛和刚回来的人——他名叫铃木信——两人间称呼站长,对外一致叫铃木信先生,或所长。你也许听见间岛朝他叫站长了,疑问是他是什么站的站长?铃木信大佐来三江之前,在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报部门任职。他的使命涉及我们的故事,先不详细叙述,只说他这个站长的来历,铃木印务所在亮子里居民眼里纯粹的印刷厂,特别之处日本人开的买卖而已,挣钱的行当都有日本人在做,因此铃木印务所成立没太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在粉厂的原址上开办的厂子,人们对粉条的怀念,才注意到还有这么个印务所。

然而,三江铃木印务所可没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报站,规格很高的报站,由三个日本人组成,站长铃木信,另两个人一个是间岛,另一个长相酷似有中国人绰号——刘和尚——井上勇夫,铃木信公开职务印务所长,刘和尚则是老爷庙的住持。由于该报站所接受的任务特殊,三江县宪兵队只队长角山荣一人知道。

派遣铃木信到三江建这个报站的是一个人重量级的人物——田中静一授意,他亲自指示报局建立这个站,站长的人选也是他亲自圈定的,还单独对铃木信面授机宜,可见此报站的任务特殊。

"计划搞出来吗?"铃木信问。

"基本完成,站长您什么时候看?"

"今晚,马上拿给我看。"铃木信急切道。

形象地描述这个计划,就是一张报网,铃木信是只蜘蛛,它要在三江布一张网,纵横交错地编织,社会每根神经都连结在这张网上,哪怕有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反映在网上。这是关东军报部门对三江报站的要求,也是田中静一对铃木信的要求。

间岛呈上他写的计划,文字不是很多,铃木信很快阅完,目光停留在那张图上,指着一个画着蓝圈的部位问:

"这是唯一的入口?"

"是!"

铃木信说的入口是白狼山的进山口,大体是狼嘴的位置,早年驻守亮子里镇的巡防军在那里修过卡口,后来白狼山开禁,把守卡口已经没什么意义,淘金、挖参、捕貂、伐木、狩猎……多种行道的人进出山,盘查他们需要人力财力,官府撤掉卡口。一座老爷庙修建,在原来老把头庙原址上建起来的。老把头庙是挖参人盖的,十分简陋,同其他祠庙比显得寒酸。但是,并未影响它在挖参人心中的神圣地位,祭典仪式照常进行。供上糖饺子(希望保佑的人嘴甜,说些好话),烧香焚纸,把头带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