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蛊
字体: 16 + -

序幕三

序幕三

一九四四年七月。

欧洲,德国首都柏林,帝国中央保安局。

罗德尔.塞姆佩尔少校正急匆匆的穿过戒备森严的大门向正厅走去。走在他前面的是带路的副官,他正带领少校径直向保安局局长的办公室走去。

罗德尔.塞姆佩尔少校隶属于德国空军第二零零轰炸机联队,简称kg200,是其中的作战参谋。就在刚刚他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帝国中央保安局请他去一趟。’所以他就立即从位于柏林近郊的finow基地出发,马不停蹄地赶往帝国中央保安局。

kg200联队当年二月份才组建,虽然在编制上隶属于帝国航空队,但任务却是为德军情报机构提供特种运输服务。但是这次找他的不是德国国防军下属的军事情报局,而是属于——纳粹党卫军系统的帝国中央保安局!少校不禁心生疑窦:他们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但是仔细想想,觉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国防军的军事情报局与党卫军的帝国中央保安局之间一直在为争夺情报机构的领导权而明争暗斗!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倚仗着历史悠久,成员众多以及在二战前和二战初期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立下的赫赫战功,自认为当执第三帝国情报机构的牛耳,一直不把党卫军帝国中央保安局放在眼里。更何况在国防军这等正规军的职业军人眼里,由当年的纳粹冲锋队进化而来的党卫军根本就是一群依靠拍马屁起家的暴发户!根本没有资格与自己相提并论。反过来,在党卫军一方看来,自己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亲信部队!所有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纯种雅利安人!党卫军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又是在第三帝国里地位仅次于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的第三号人物!对自视清高的国防军一向不满。党卫军在成功的建立了针对德国国内的反对势力的情报网之后,又企图染指对外情报工作,致使军事情报局与帝国中央保安局之间的冲突不断。在领袖希姆莱的指使下,帝国中央保安局在一九四三年成功地抓住了当时的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的反对希特勒的把柄,解除了卡纳里斯的职务,至此军事情报局在希特勒的心中彻底失宠!帝国中央保安局也就顺理成章的夺取了原属于军事情报局的部分权力。以现在的权力分配来看,中央保安局的确有权调动kg200来执行任务。

“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没有什么手段不能使用!”帝国中央保安局局长卡尔登布隆纳粗壮的嗓门在塞姆佩尔少校面前响起,此时的局长办公室里只有卡尔登布隆纳与他两个人了。

局长的话将少校从对往事的思索中拉回了现实,他赶紧收束心神,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局长的长篇大论:“你们kg200!要提供一种可以飞到苏联首都莫斯科附近地区降落,并且能够卸下一定数量的货物以及一到两名人员的飞机!这个行动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对战争进程产生影响!你们必须马上开始准备,最迟不能晚过今年秋天!降落地点必须是距离莫斯科一百千米以内、附近有通向莫斯科的公路的地区。”说到这里,卡尔登布隆纳忽然压低了声音:“你们的任务是送一个人去莫斯科。他将会驾驶由你们的飞机送去的军用摩托去莫斯科。你们需要知道这一点,因为你们必须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飞机。”卡尔登布隆纳略微停顿了一下,严肃的说道:“你认为你们可以承担这个任务吗?我只能给你四周的时间进行准备,这个行动只有最高决策层才能知晓。”

塞姆佩尔少校略一思索,回答道:“长距离飞行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问题,联队拥有阿道尔(ar)公司制造的ar232。这种装有四台发动机的运输机可以运载四吨货物,机身后部的舱门可以放到地面上作为卸货用的平台。交通工具可以直接开进货舱里,卸货也很方便。ar232本来就是为在特殊地形降落而设计的,机腹低部有两排车轮,可以在其他机型无法降落的地区降落。而且莫斯科附近地区正处在该机型的航程范围内。”

听到这里,卡尔登布隆纳不禁面露微笑继续问道:“那么你认为这个任务在现有的人员物资条件下能否实行呢?”塞姆佩尔少校则用平静的语气回答说:“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影响行动的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天气条件,例如云层。如果在预计的航线上有合适的云层掩护,我们的飞机就能避开苏军的防空炮火。如果选定的降落地区是无云或薄云,飞行员就很容易找到降落地区,当飞机完成任务返回基地时肯定已经接近黎明,就更需要能为飞机提供掩护的云层了,否则我们的飞机一定会在晨曦中变成苏军防空部队的猎物。对于阁下的提问,联队的军官们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回答。”

卡尔登布隆纳听到这种答复十分满意,他很客气的请少校尽快就行动的可行性做出研究并给予报告。

当天,塞姆佩尔少校就返回了kg200联队的基地。kg200的军官们则开始忙碌了起来。所有人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卡尔登布隆纳要派人到莫斯科干什么?”在当时,没有人知道答案。直到一个月后,真相才得以揭晓。

原来帝国中央保安局的目的是——暗杀苏联领袖约瑟夫.斯大林!!!

一个惊天动地的计划!自此次塞姆佩尔少校与帝国中央保安局局长的会面之后,kg200又与帝国中央保安局进行了多次的会谈,就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各种细节进行了讨论。最后双方商定,由kg200联队提供一架ar232来运送两名特工——一男一女,及一辆苏联产的m—72军用摩托。降落到莫斯科附近的地区,争取在十月二十五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那天,与在莫斯科的德国间谍会面,用先进的无线电遥控炸弹安装在斯大林的汽车上,在阅兵典礼时,炸死他!

为此,德国人特地派遣了一只侦察特种分队,提前空降在莫斯科附近地区,对此地的地形进行仔细的勘察。待一切准备就绪后,真正的行动终于可以开始了!

塞姆佩尔少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完全没有问题,随时可以展开行动。”

卡尔登布隆纳:“太好了!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你也已经很清楚了,只许成功!不得失败!”

塞姆佩尔少校:“我明白。那么长官,这次行动的代号是什么呢?”

卡尔登布隆纳:“可以传令下去了,代号——‘齐柏林行动’(operationzeppelin)!!!”

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

深夜,寒风刺骨,乌云密布。

一架ar232b型四引擎特种运输机在密集的云层中飞向距离莫斯科九十七公里的斯摩棱斯克。

在充满着飞机轰鸣声的机舱内,并排坐着一男一女:男人魁梧健壮,目光犀利,他身穿制服,肩挂少校军衔,胸前则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苏联英雄”金星,脸部还留有一道巨大的伤疤;女人则是漂亮、迷人,她卷曲的茶色头发随着飞机穿过的气流而轻微地抖动着。在他们两个的旁边则固定着一辆苏联产的m—72军用摩托。“少校”转过头,透过机舱舷侧的圆形窗户向外面看去——飞机周围是浓密的云层,云层下面则是若隐若现的森林。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机身之下忽然传来了苏军高射炮的轰鸣声!连续的炮火彻底打破了黑夜的寂静!机长维尔斯军士高声喊着:“我们遭到苏军炮火阻拦!准备快速规避!所有人都坐稳了!”说完,飞机开始高速回旋,钻进更深处的云层之中!但苏联人丝毫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周围浓密的云层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如雷鸣般的闪光!

“我们得离开这!机长!”副机长大声喊道。

“……”沉默,一头冷汗的机长现在能做的只有紧紧地握住方向舵!保持沉默。

“我们被发现了,我们必须返航!”

“不!不行!之前已经失败过一次了!我们必须把任务完成!我们去备用空降地点!”

“哦!该死……”副机长骂骂咧咧地看着周围爆裂的防空炮弹,高声对着身后机舱里的人喊着:“我们去备降地点!你们坚持住!”

语毕,维尔斯军士长驾驶着ar232b向另一地区高速飞去,由于云层的掩护,他们很快就脱离了苏军防空炮的攻击范围,机上的五名机组人员及两位特工兴奋地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逃脱了!”看着脸上挂满得意笑容的年轻人们,机长维尔斯则是一脸的阴沉严肃:“嗨、嗨!别兴奋过度了!盯着点周围!我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必须尽快找到备降地点!”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在云层的另一端,传来了诡异的飞机引擎声——迎面冲过来两架苏联战斗机!如闪电般的从他们的两翼飞过!是两架米格-3!维尔斯大惊!高喊:“是米格!”然后立即掉转方向扎向附近的云层!尽管自己在浓密的云彩里同样是什么也看不清,但是在行动之前机组人员都接受过特殊的训练,利用当年德军占领时期的苏联地图制作沙盘,对降落地点及备降地点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记忆分析!此时通过方向监测仪和自己的丰富经验,维尔斯军士正将大家带离危机!眼看着经过一番爬升和冲刺之后,在一片云雾之中已经听不到其他飞机的引擎声了。

维尔斯这时才松了口气道:“呼~这才叫虎口脱险呐!幸亏是在低空,米格的回旋能力发挥不出来,要不然……呵呵。”

可是虽然脱离了危险但是由于刚刚的逃脱飞行使得飞机已经偏离了预定轨道。此时,已接近凌晨时分。维尔斯在盘旋了一会儿之后,看了看燃油表。“不行了,再这样下去返航的燃油会不够用的!我们必须马上降落!”

“降落?”听到这话,另一名机组成员震惊的说道:“可这里不是备选降落点啊?底下是森林,树木太多,要降落很危险啊!”

“我说过来不及了!等到了备降地点天已大亮,那时失去了云层掩护我们会更危险!必须紧急迫降!”机长嘱咐大家系好安全带,仔细审视着地面一会儿,然后驾驶着剧烈晃动的ar232向茫茫树海中的一块空地冲去。可是飞机下坠的速度难以把握,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眼看着就要脱离控制、机毁人亡的时刻!维尔斯猛拉控制杆!迅速地将机头的仰角调高,飞机的机身猛地坠落在了地面上并向前滑行!巨大的惯性非人力所能抗拒,所以机长也迅速地用双手护住头部等待危机的度过。这时飞机的右舷猛地撞在了一棵树上!剧烈的撞击之下右翼发动机直接脱落,整个右翼也完全折断了!所有成员在机舱内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震荡!在此时此刻,那位脸上有一道巨大刀疤的男人则拼命的保护着旁边的女人,紧紧地抱住她不让她遭受到一点伤害!

在经历巨大的撞击后飞机渐渐地停了下来,最终静止在了茫茫林海深处。

一切都安静下来了。过了一会儿,机长维尔斯慢慢地抬起头,脑袋还有些迷茫。他用手扶了扶还在淌着血的头部,艰难的打开安全带的保险扣,扭头看了看旁边的副机长,他的情况比机长要严重。维尔斯边叫着他的名字边帮他解开了安全带,随后他下意识的看了看机舱后部——大火已经熊熊燃起!维尔斯大喊着:“有人受伤吗?有人受伤吗?”

“没有!还好,我没有受伤!”刀疤少校最先开口了,由于在后部机舱,所受冲击较小,所以两位特工倒是并无大碍。随后其他机组成员也纷纷开始回应,看来大家都很幸运的没有受重伤。机长用脚踹开已经变形了的机舱门,对其他人说道:“赶快离开这里!大火会引来苏联人的!”机枪手迅速的钻出机舱,帮着维尔斯把副机长抬出了飞机。其他人则和特工们一起打开后机舱门,沿着平台放出了摩托车。

刀疤少校看了看附近的环境,掏出手电、一个微型的罗盘,还有一张可以指示所在方向的地图。在仔细观察之后,少校收起地图,对旁边的人说道:“这里好像是卡曼沃夫一带,具体位置只有找到公路才能确定了。”

“那你们就赶快走吧!”维尔斯说道:“过一会儿苏联人的搜索部队就该过来了!任务要紧!你们要小心,这里之前好像下过大雨到处都是泥土,小心敌人会沿着车轮印找到你们!还有,带上你们的雨衣!现在雨虽然停了但是保不齐什么时候又会来,苏联的天气是很糟的!下雨时你们必须有这些雨衣,不然会被怀疑……”

“放心,我有我的办法。那你们呢?”

“我们可以向西逃,所有人都会俄语的,而且我们的衣服是特制的,只要把这衣服反过来穿就像苏联农民一样了!不会被认出来的。”

“好吧,那祝你们好运!”

“希望你们成功!”

说完,一位机组人员背起了依旧有些昏迷的副机长在机长维尔斯的带领下向西方走去。“我们走。”刀疤少校对着身边的女人说道,后者立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雨衣,带着一个装有微型电台的皮箱坐进了摩托车的跨斗里。

不久之后,一群全副武装的苏军搜索部队赶到了森林之中,他们沿着燃烧的火光找到了飞机的残骸,几名士兵开始搜索飞机,一位下士赶到中尉的身边,报告道:“长官,一个人也没有发现!看来飞机上的人应该都活着,肯定是逃跑了!”

“可恶。他们逃不了多远!立即展开搜索!”苏军中尉愤怒的大吼着。下士便高声的回应道:“是!”

“长官!”又有另一名士兵报告:“这里有车轮印,是摩托车的。”

“摩托车?怎么会有摩托车?”中尉惊奇的说道:“啊,这是个运输机!哼,那样他们倒是可以逃的快点,但是轮胎印可不是忠诚的士兵。沿着这条印记搜索,赶快!”

苏军如获至宝,立即顺着这两条车轮印向前搜索,他们发现这辆车明显是向着尔热夫地带前进的。于是还用无线电联络了尔热夫地带的苏军,让他们注意可疑的人物,但是很快,这种即将抓住敌人的兴奋之情就荡然无存了——因为道路被一块巨大的山岩阻挡住了,而车轮印也就此神秘地消失在了它的面前。

天已经亮了,清晨的阳光穿越地平线照耀着大地,森林灌木上淋满了昨日的雨水,晶莹剃透的水珠反射着朝阳的光彩。一个年轻的苏联哨兵站在尔热夫的公路哨卡旁,看着远方。清晨的寒冷使他忍不住在原地跺着脚,期望身体赶快暖和起来。

就在这时,从不远处,隐隐约约开过来一辆m-72军用摩托。小哨兵警觉起来,立即对着旁边值班室的人喊道:“好像来了一辆车。”

屋内,一个正在烤火的老哨兵懒洋洋的反问道:“话要说清楚,小伙子。来了什么车?上面有什么人?”

“呃,是。我看像军用摩托,上面有一男一女。”

“嗯?”老哨兵听后站起了身,“我来看看。”

此时,那辆摩托车已经开到了他们的哨卡前,老哨兵刚好出屋门,看着面前这两个人,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男人是个军官,少校军衔,脸上有一道可怕的伤疤,在已经敞开的雨衣下是一身整齐的制服,隐约还可以看到他的胸前挂着一枚闪闪发亮的“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女人长的十分俏丽,看着坐在摩托车跨斗里抱着一个精致的小手提袋和一个小皮箱的她就知道一定是个身材火辣、迷人的女士,眼瞅着小哨兵的魂都快被她勾去了。

“啊,这么早要到哪去啊少校同志。”老哨兵习惯性的调侃着,看着旁边的那位迷人的女士,咧着一嘴黄牙笑着说道:“难道还要去城里再逍遥么?哈哈哈哈。”

那位少校可一点都没有被逗乐的样子,看着他那可怕的表情,小哨兵有些胆怯的咽了口吐沫,生怕老哨兵的话激怒了他。

但是对方只是冷笑了一声,并没有生气的样子,他看着那位老哨兵说道:“我和我的妻子要去莫斯科,还有很长一段路呢,可不想被放在这个寒冷的地方凄凄惨惨的待上太长的时间。你知道,这不合我的身份,什么身份的人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你说是吗?”

听到他的话,老哨兵也收敛起了笑容,但没有打算反唇相讥,只是严厉的说道:“那么就请您出示证件。我好想办法让您尽快离开这凄惨的地方。”

少校微微笑了一下,伸手掏出了证件,老哨兵不紧不慢的接过来,仔细的看了半天后,斜着眼看了看他身边的那个女人,说道:“还有她的。”

少校有点想发作,但是终究还是忍住了,女人的左手轻轻地拉住了少校的衣角,随后她对着老哨兵温柔地笑了笑,从一个小手提袋中掏出了证件。

老哨兵接过证件,又重新看了一遍:

彼得.伊万诺维奇.托尔金少校和莉迪亚.安德米希娃.斯利沃娃。

“喂。”托尔金少校终于有些恼火的问道:“请你快一点,我们已经赶了一整夜的路了!”

“好好,少校同志,我知道你很忙,但是还是得按程序办啊。那么……”这时,老哨兵突然察觉到了什么:他说他们赶了一夜的路?不对啊……昨天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可是这两个人的雨衣还是那么的干净整齐?一想到里,老哨兵又仔细的看了看他们的摩托车,只是车轮上有泥巴,但是车身上没有任何淋过雨水的痕迹!

老哨兵隐隐地觉出了不对劲儿,昨晚城防守备部队发来的电报也通知了他们应该多加注意,这可绝不能含糊!斯大林的政策他还是很清楚的!宁肯搞错他也绝不能放过!

汗水忽然从他的额头涌出,完全不受他的意愿控制。老哨兵想到:我必须找个理由去触发警报!于是他灵机一动,忽然说道:“好吧,两位稍等一下,我去给你们盖个准许通行的章,你们就可以走了。”

“还要这么麻烦吗?!”看着渐渐有些发火的“少校”老哨兵觉得自己必须抓紧时间了!这个人好像很危险,先要稳住他们才行,可又不能对那个新兵使眼色。“不麻烦。”他忽然有些客气的说道:“只需要再耽误您几秒钟。”说完他头也不回的走向木屋。

“你最好动作快点!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说完这句话后,托尔金上校看了一眼年轻的哨兵,当他看到哨兵身上披着的雨衣和衣服上斑斑的水渍时,他的脑袋里嗡的一声,忽然之间感觉清醒了好多。

“呃……你昨天晚上在外面巡逻?”他有些迟疑地问道。

“是啊!昨晚下了好大的雨呢!那个老家伙总是让我干这种活。”年轻人突然之间抱怨起来了,但是话一出口,他也感到了不妥于是又胆怯的说道:“对不起,其实我不是有意抱怨自己的长官……”

托尔金少校的确是不会在意的,因为他可能连跟那个老兵对话的机会都没有了。他发现了自己所犯的该死的低级错误。也忽然之间意识到了接下去会发生的事情。

“该死。”随着托尔金少校喃喃自语般的低吟。哨卡旁的喇叭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您说什么?啊,这……”小哨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只是傻愣愣地回头看着发出警报的木屋的方向。

托尔金知道事已败露,就只剩下两条路了。他放弃了死路,决定该是放手一搏的时候了!他的右手迅速伸向左侧腰间,随即一把带有长管消音器的沃尔瑟ppk半自动手枪出现在了托尔金少校的手中。

“嗖——”一声短促的尖啸撕裂空气,带着一颗九毫米acp子弹径直射入了年轻哨兵的胸中。他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一命呜呼了!不远处,还有一位肩背苏军制式步枪莫辛-纳干的士兵,见此情形,大惊失色!准备将枪从肩上摘下进行射击。不过,时间根本来不及了,只见少校握枪的手向右一挪,又是一声嘶哑的枪响,那位士兵也应声倒地!

此时,莉迪亚迅速地跳下车,扳开了哨卡的路障杠杆,少校脚踩油门猛冲过去,在不远处又降低速度等待莉迪亚跳上来,老哨兵早有预料,打开屋门大喝一声:“有敌人!”举枪就射!莫辛-纳干步枪的枪口喷出了火光!但只是打在了哨卡旁的树木上,托尔金少校伏下身,掉转枪口向木屋射击,几颗子弹连续击发,打中了老哨兵的胳膊,他低吼了一声就蹲坐在了屋门的后面。同时莉迪亚也已经坐进了摩托的跨斗之中,少校一直没有让摩托车熄火真是明智的选择,此时他脚一用力,油门踩到底,在引擎剧烈的轰鸣之下,摩托车随即迅速地沿着尔热夫的公路一路呼啸而去……

这条路,还要走多久。但托尔金明白,它终究有个尽头……

在波罗的海周边地区,九月份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再加上行动是在半夜进行,真可称得上是寒风刺骨了。此刻,德国空军基地的跑道上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影。与冷清的跑道相比,跑道的上空也没有出现人们熟悉的发动机轰鸣声。留在基地内的人们面色逐渐变得灰白,他们知道,此时此刻ar—232的燃油早已耗尽,那架飞机恐怕再也回不来了……他们只希望机组人员已经成功完成了任务,而且安全迫降,希望他们能够依靠自己徒步走回基地……除此以外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打开电台,试图与机组人员取得联系,并且等待间谍波利科夫的回信。但是一切只是徒劳。最后,指挥官们将希望赌在了德军在东线的其他机场上——他们猜测机组人员有可能因导航错误偏离航道,从而迫降在了别的机场上!指挥部的电话一刻不停地工作着,他们竭尽全力与所有的机场进行联络!希望能够找到任何有关机组人员和特工的消息。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结果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里加附近基地内的指挥官们陷入绝望之时!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帝国保安局局长的办公室里,同样是彻夜未眠的另外一群人却是一片欢腾!帝国保安局的电台再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收到了波利科夫——即是我们伟大的“托尔金”少校的回电:

“一架飞机坠落,没有成员受伤,机组成员兵分两路返回西方。我们正在骑摩托车赶往莫斯科的路上,一切正常。”

“太好了!太好了!”局长卡尔登布隆纳欢呼雀跃道:“只要这一步成功了,就没人能阻拦我们了!希望我们能成功的将斯大林送去和列宁团聚!波利科夫啊,德意志的命运,就交托在你的身上了……”

自此,“齐柏林”的命运完全交托在那名由德军精心训练出身的间谍手中了。尽管指挥部收到了波利科夫手中的便携式电台发来的密码电报,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指挥部的军官们的心头还是笼罩着一丝阴霾,久久不能散去……这可能是源于久未现身的机组成员。他们虽然身上带着足够的卢布,又人人会说俄语,但是六百千米的距离确实太过遥远,怎么可能徒步返回呢?忧心忡忡的指挥官们只有每天打开电台,不分昼夜的实施监听,以期望得到机组人员的联络,但最终毫无结果。就在苦苦寻找了多日以后,指挥部的电台又收到了一封残缺不全的电报:“我不得不遗憾的通知你们……”

这于波利科夫的电台。

在接到这则消息之后,一头雾水的德军指挥部派遣一架ju(容克)—188型轰炸机到原定的降落地点寻找ar232的残骸,但是仍旧一无所获。

就在里加基地日日夜夜寻找着机组成员的时候,柏林的总部却总是时不时地收到波利科夫的电报:“我们已经到达了莫斯科。”“已成功地找到藏身地点,并通过中间人与潜伏在莫斯科的特工取得了联系。”“正在全力准备暗杀行动!”“即将执行暗杀计划!”

这一系列的情报,令帝国中央保安局的指挥官们欣喜若狂!暗杀行动进行的如此顺利,几乎没有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暗杀行动即将施行的前一天,波利科夫和他的助手完全销声匿迹了……无线电始终保持静默状态。德国高层们焦头烂额的寻找着与他们联络的方法,拼尽全力打探他们现在的行踪。但最终毫无结果。

这次,绝望的情绪真的笼罩在了卡尔登布隆纳的心头,即将获得元首赞誉的他一下子从兴奋的山巅跌入了不见光明的谷底。“齐柏林”行动就如同他的出现一般,悄然而神秘地曳然而止了。而伟大的苏联领袖斯大林,依旧频繁地出现在苏联的广播与报纸上,一直持续到苏维埃获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之后,他依旧活跃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之上,享受着鲜花、掌声和人民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