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向心海全是泪
字体: 16 + -

初到军营

初到军营

一路上张辉回想着前几天接到入伍通知的情景,在等待通知的日子里,很是难熬,那时候人们对军人感情深,当兵是无尚光荣的事,张辉天天提心吊胆的怕录取不了,无聊的时候张辉和同学就会去逛街。这天是星期天张辉和同学逛街买东西,街上突然热闹起来,阵阵锣鼓声鞭炮声从远处入耳中,张辉和同学不知什么事正在纳闷,有人在张辉身后捅了一下喊了一嗓子:“张辉 ,还不回家看一看,在这干什么?”张辉无意中条件反射,“嗵”的一声跳起来就往家跑去,房屋的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人,不知道唧唧喳喳的在说什么,其中一位身穿绿色制服的人坐在客厅中央,手里端着茶杯,张辉不知所措地站在母亲旁边。只见来人将手里茶杯放到桌边站了起来,拿出一份像奖状一样的东西宣读起来,房里房外一片宁静,这时张辉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他在说什么,只听见“你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张辉的心里刹时蹦蹦乱跳起来。看那椅子上的绿军装、绿背包和绿挎包,张辉的心里喜滋滋的,这次他可以像奶奶说的那样,拿着枪去报效国家了。

走的那天全家人都去送辉上路,早晨母亲一大早起来煮了几个鸡蛋和做了几个玉料饼子作干粮,临上车时母亲眼里含着泪花什么话都没有说,只看着父亲跟带兵的在交代什么。过了一会儿,母亲悄悄将辉叫到一边,从口袋里偷偷拿出五十元钱硬塞到辉手里要辉省着花,就背过身来朝着远方偷偷的擦着眼泪,奶奶拉着辉的手生怕他跑了似的,并要求辉在部队要好好干。

傍晚,辉他们这帮年轻人被按排在一间大的房间里,地上铺满了稻草,当管理人员离开的时候,大家凑到一起可就热闹了,二十多人在互相通报着各自姓名、家庭地址,并摆起龙门阵来,大家东一句西一句说个不停,夜已深,可大家一点不感到疲倦,可辉已困得不行了,真不知道他们要摆到什么时候。辉躺在满屋的稻草上面看着穿军绿装的人们,突然感到无比的孤独,心里就像打撒了五味瓶,脑里回亿母亲那慈祥含有泪水的的面孔和说过的话语,心里一片茫然,这可是辉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

坐上火车后,大家带着梦想奔向目的地。车窗两侧的法国白杨树好象一晃而下,使人心旷神怡。现在大家心情还不错,在车上有说有笑,并关心起这车开向何方,大伙带着疑问一起向领队报告,可是他只是向大伙说这是军事秘密,是要保密的,这是啥屁军事秘密这不是哄人嘛,但是谁都没敢啃声。

又是火车,又是汽车,张辉经过三天的颠波,终于达到了目的地。

加格达奇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地名,一个很偏远的城市,一个很干净,但也很荒凉的地方。

加格达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境内,三面环山,背靠大兴安岭。军营就设在离市区20公里外的山角下。说是市区,实际就是只有几万人的小镇(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数字)。

走进军营张辉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军营好大,好空旷,大的让他一天都走不完。内蒙古地广人稀,张辉多少耳有所闻,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人稀少到方圆十几里竟然没有什么人烟。实际在来部队的车上张辉已经感觉到了内蒙古的荒凉,在草原上走一天都不会看到几个村子和几个人。实际用一个数字就可以很好地证明内蒙古地有多广,人有多稀。内蒙古的阿拉善盟(一个县级市)27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远远大于一个省的土地面积(除新疆、西藏、四川、黑龙江除外,其他省的土地面积都小于27万平方公里),却不到十万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数据)。再进一步说明一下,如果将这个县级市的土地面积扩大成960万平方公里(咱们国家国土面积),也只有350万人口。当然这个阿拉善与加格达相距四、五千公里,一个在东,一个西,我只是用这个市举例说明内蒙古当时人员稀少。

不过到了军营后,军营里的一切都让辉感到很新奇,整齐的队伍,矫健的步伐,昂扬的气质,嘹亮的歌声、震天的军番号子,迎风招展的红旗(由于内蒙古风大,红旗天天都会猎猎地迎风招展)。虽然是冬天,万物还没有复苏,特别是内蒙古的寒冷让人备感凄凉,但军营里却是一片生机景象,这就是部队,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张辉想要的,这是他梦寐以求的。

张辉心里想:当兵真好,不当兵怎么会有这种体会呢,怎么看到这样的情景,置入到这样的氛围中,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

初到军营场景给张辉留下了美好的映像,也永远地定格在他的心中,多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他第一次走进军营的感觉,都会让他心潮澎湃。

新兵到达军营后先是主力连队先挑兵,把一些有特长的兵挑走一部分,剩下的其他连队再挑。张辉差一点就被挑到主力连,由于几个基本动作没合格,被刷下。刚到军营无轮是新训班长还是其他首长,对新兵还是很关心的,经常谈谈心,问一下想家不想家等知冷知热的话,一周后所有的一切都有了变化。训练强度不断加强,各项要求也要求严格了。

辉所在的连分六个班,一个班大约十二人。在这里认识了新兵班长,班长开始了第一次训话:“同志们你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军人,你们要发扬不怕苦的精神,要做到勤学苦练,只有刻苦训练,达到要求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我想你们不会当孬种的,下面学习整理内务”。大家站在那都傻傻的听着,班长拿了理发工具和凳子,把大家理成清一色寸头,并告诉大家以后不准留长发。大家都互相戏弄着,你往我头上敲一下我在你头上打一下,整个场景热闹非凡,十分钟后,大家围到一起开始学习叠被子,军被在班长的手里很快就成了豆腐块,背包打的那么好,大家羡慕死了,可张辉他们弄了很长时间都没弄好,急的大家直汗冒,好不容易才弄好,一检验不合格,都很忧闷啊!这一下车就让他们感觉到了压力。

第二天还没天亮烦人的哨声就响起,起床了,当早操的口令一下达,只见连值班员撒开步子就跑,嘴里还喊着“一二一、一二一”,对这群刚入伍的新兵来讲谁也没经历过,简直是场灾难,谁又能说清楚一二一口令表示着什么,第一步迈左脚却先出了右脚,值班员嚷开了:你点没睬上,迈左脚听见没有,不准掉队。“哎呀!你踩着我脚了。”队伍里不准讲话。“哎呀,好痛噢!我的屁股。”一二一、一二一。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操场,我的娘啊!这要一圈跑下来这不要人命嘛。跑着跑着,有的人腿肚子在抽筋,脑子犯起了迷糊:一圈下来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站起来的,大家躺到地上大口喘着粗气。有的人开始耍贫喊了起来:娘你在哪?我真的好想回家,真的好想立马开溜……。说的很凄惨,还伴有哭腔,又把大家都逗乐了。“不能躺下,大家要多活动活动,这样跑完马上躺下,会生病的”。值班员又发出指令。

在这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中初期大部分是队列训练与基本的体能训练,中期就是战术技能训练,比如:匍匐前进、手榴弹投掷、战场急救等基本战术技能,这段时期体能训练会逐渐加大,后期就是枪械训练,会为下连之后的实弹射击与考核做准备。总之,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就是给新兵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一点点儿的适应军营。

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些班长总想让这些新兵早日成材。张辉所在新兵连排长要求很严格,每天熄灯后都会要求班长给他们加餐,增大训练量。

一天熄灯号响后,“嗨、嗨嗨……”的走廊里断断续续的传出轻微的训练声。指导员听到后循声而去,只见二排的新战士俯身赤膊,在过道上体能训练搞得正酣。

熄灯了怎么还搞体能呢?面对指导员的质问,班长解释道:“新大纲规定要求进行高强度训练,新兵的体能差,于是我们几个班长商量,让新战士每天晚上熄灯后做完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收腹、100个双腿伸蹲和100次马步冲拳再上床睡觉。”

“白天训练就够累了,晚上还要站岗执勤,熄灯再加‘5个100’不合理。”指导员当即批评了这种疲劳训练的做法,指出新战士又不是机器人,长此下去会累倒的。

班长一脸委屈的说,他以前当新战士的时候也是这样,班长没要求加体能自己也主动加,如果新战士的体能上不去,提高战斗力将是一句空话。其他几名班长也附和了着他的观点:“要真正落实新大纲,提高训练强度,就不能太宠着新战士了。”

“新大纲规定的高强度训练,是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进行强化训练。只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在高强度训练中激发潜能,向高强度训练要质量和效益。赶紧让新战士上床休息,以后熄灯之后不允许再搞大强度体能了。”指导员的话音刚落,新战士鼓起了掌。

虽然指导员对班长提出了要求,不允许加大强度训练,可是班长们依然悄然地进行熄灯后的强训。而连长又和指导员看法相反,所以这些班长更加肆无忌惮在加强训练。班长也说了,在新兵连不加强训练,是为他们新兵好,新兵下了连陈训练强度一下子加强了,他们根本没有过度的机会,到那时候体能根本上大量的训练,遭罪的才是他们。

在新兵训练的时候,好多新兵不适应,想家,甚至有的累到想自杀。虽然张辉喜欢军人,爱上部队,但也是在咬牙坚持。部队不是其他地方,是一个要求严格管理有序的地方,不是出孬种的地方,更不是当孬种地方。到了部队这个大集体,人人都想争在前面,不愿意落在他人后面。军人要求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新训班长经常告诉新兵,挺过去这一关,以后就会好了。所以新兵们都在咬牙坚持,在努力地适应新环境,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最后所有人的都能度过新兵训练关。

班长还告诫新兵:记住,等下连授衔之后,你就是一名军人了,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列兵,但性质已经改变了,新兵训练时你私自离队,不会处理你,等你变成列兵之后,私自离队可是有可能被判劳教的。这让新兵们深深地感受到当兵的责任,也对军人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