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穿过头颅
字体: 16 + -

第12章 雨中玫瑰(二)

第12章 雨中玫瑰(二)

一般情况下,七点五十五分之前,李明扬肯定能进到办公室。他先把夹克脱下,放进一只文件柜里,再从里面拽出军上衣,用最快的速度换上。然后和前后脚赶來的年轻干事们一块打扫卫生。打扫得差不多时,副处长和处长到了。紧接着副部长和部长也到了。

部里的人除李明扬之外,全都住在机关大院,他们从家里往办公室走,顶多五分钟吧,而他李明扬却已经经历了一个小时的挤车之苦。也就是说,在上午上班之前,他是宣传部最辛苦的人。有一次他在办公室里说出这个发现,别人都说是呀是呀。可紧接着就有人说,你小子别得便宜卖乖呀,你住什么房子,我们又住什么房子?你的房子比部长的房子都豪华,我们还住贫民窟呢。又有人接上说,李干事,你要是觉得坐车來回跑辛苦,咱们换换得了。甚至就连处长也插话说,小李,我要是有你那么漂亮的宿舍,再远一点也甘心。李明扬赶紧摆摆手,他不想再讨论这档子事。

其实大伙都羡慕极了他的房子。这个大机关院子挺大,占了很大一片地,宿舍楼也挺多,一排连一排,楼号都快排到三位数了。可是,人们总还是觉得房子不够住。要说原因,都知道,被转业干部占去的太多了,有些干部已经转业十好几年了,还住着部队的房子。十七号楼共有二十四户人家,据说只有四户是在职的,其余的全是转业干部。而今大院里已经沒有多少可供盖宿舍楼的地方了。处长都四十出头了,盼了好多年了,前不久才刚刚到手一套三居室,是老房子,设计极不合理,窗户都关不严了,不得不自己掏腰包换了铝合金窗子。烽.火.中.文.网因此一提房子,处长就來气,说,看看人家国家机关的处长住啥房子,我这个上校处长又是住的啥房子,咱这个单位真个是落伍了。处长都这样,其他人的情况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八点钟一过,走廊里的动静小了,各个办公室开始有节奏地忙起來。电话铃响个不停,接电话的人习惯于压抑着嗓门交谈。办公楼七层有一半房间是宣传部的,但宣传部的小单位太多,光处、室就有七八个,所以办公室也显得很拥挤。李明扬的这个处包括处长在内,全挤在一块办公。在基层部队眼里,处长算个不小的干部了,可是在这个大机关,处长其实就是个大干事,根本算不得啥。

李明扬的办公桌紧靠窗子,每天上班坐下來后,他都习惯看一眼窗外的世界。只要八点钟一过,李明扬就看到楼下的这一片机关办公区霎时安静下來,路边的油松在艳阳照耀下发射出炫目的光,一块块草坪静静地卧在那里;水泥路上除了一辆辆小车驶过之外,很少有人行走。ωωω.人呢,都集中到了办公楼里。机关和一般部队的区别或许就在这里在部队,士兵主要是到练兵场上操练,而在这里,办公室,就是这些高级军事机关的军人们的大操场。[]

李明扬总感到自己这个处是最忙的单位,而他又是处里最忙的人。他算是主力干事,正是挑大梁的好时候,领导自然而然地把重担子撂给他,每天每天,都有一大堆材料等着他写。他桌上的电脑一天到晚开着机。有时他觉得他这台电脑就像一头小牛那样,他真担心哪一天把它累趴下。他写经验总结、首长讲话;草拟各类决定、指示、通知、报告、请示;有上报给总部的,有在本机关交流的,有下发给部队的……林林总总,太多了。关键是不论什么材料,都不能马虎,更不能有差错。!哪怕是个很小很小、很无关紧要的材料,也不敢糊弄。有时为了某个提法、某个词句用的是否恰当合适而绞尽脑汁,再三推敲,反复和副处长、处长商讨,反复去向副部长、部长请示……

李明扬每年要写多少东西?他沒有认真计算过,估计五六十万字是不成问題的。

他感到疲乏。但他每天还得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接一个又一个材料的挑战。其实想想也就释然了,沒啥。副部长、部长他们这些老机关哪个不是这样熬过來的?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呀!

李明扬沒调进这个单位之前,是一位姓许的老干事坐在他现在坐的地方。据说许干事天生是一把写材料的刷子,二十出头时就进了这个大机关,当时是最年轻的机关干部,沒几年工夫,就成了机关公认的“大手笔”,人称“材料王”,真可谓“著作等身”,名扬一时,风光无限。=f=h=z=w=w=十几年过去了,这位许干事眼睛高度地近视了,背也驼了,腰也弯了,三十出头年纪,看上去像四十多岁。有一天,他写着写着,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紧接着冷汗直冒,小脸焦黄,恶心呕吐,昏倒在办公室里。他大病了一场。他病愈后,人们发现,他再也不能写材料了!他往办公桌前一坐,只要一提起笔,就会小脸焦黄,直冒冷汗,同时感到头晕目,恶心呕吐。在这个部门,一个当干事的不能写材料,你就算废了。许干事只有一条路:转业。李明扬调來后,曾问过处长这事。处长说,确有此事,老许拼得太狠了。处长又叹口气说,可惜了,老许可惜了,很有前途的一个人。处长又说,老许写东西特别有灵气,文笔老辣,观点新颖,常能别出心裁,立意高远,那时候首长信任他,机关干部们都挺佩服他,认为应该把他调到中办、国办去发挥更大的作用;的社论让他來写,一点问題都沒有……

处长轻易不歌颂别人。处长这么一说,李明扬真信了。如此一來,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许干事就被李明扬当成了榜样。仿佛是上天的安排,他现在用的桌椅不就是当年许干事用过的吗?

也是仗着年轻,李明扬拼了几年下來,虽然一度面黄肌瘦,掉过几斤肉,蜕过几层皮,可肉呀皮呀很快又回到了他身上。而他的材料更是日渐长进,虽不敢说在全机关名列前茅,在宣传部的干事中,应该说是数一数二了。最近,几次给司令政委写讲话稿,部长都点名让他先拿初稿,就很能说明问題。

李明扬终究是太忙了,只要往办公桌前一坐,打开电脑,屁股就离不开椅子了,常常是尿憋急了都懒得起身去方便,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别人可以抽空子翻翻报纸,议论几句时事,还可以打打电话什么的打电话就是一种休息。李明扬是半路“出家”來部队的,兵龄还短,在部队沒什么战友、同乡、哥儿们;平时走不开,下基层的次数也少,接触人结识人的机会就少,所以基本上沒有电话找他。他只有一篇一篇地写材料。而他越是能写善写,部里处里越是不停地给他加任务。有一次,处长看过他刚打印完成的一份打算报给总部的经验材料后,啧啧赞赏道:“小李呀,我有预感,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全机关最棒的笔杆子之一。而你还这么年轻,前程远大呀……”

李明扬白天忙,晚上也时常不消停。有时材料要得急,他就得晚上加班熬夜。他买了电脑,给赵梅说是搞创作用,其实他清楚,主要为了他晚上写材料方便。电脑买了好几年了,他写过一篇作品吗?沒有!下班时他常常怀揣一张软盘回家,吃过晚饭往电脑里一插,接着写下午沒写完的材料。后來上了网,下班关机前,他把未写完的材料变成电子邮件发往家里的电脑,回家接着写,那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