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大帝之名将传奇
字体: 16 + -

第39章 圣明之君

第四十章 明快决断

维轩一出门,书房内就炸开了锅。

“陛下,这个维轩区区一介草民,无功无名,就凭取回海心珠一事,便如此大加封赏,顷刻间官居五品,是否有待商榷?”霍劲似乎仍然对维轩的无礼举动耿耿于怀,出声抗言道。

“陛下,臣以为,海心珠一事,事关国体,维轩有功于社稷江山,如此封赏并不为过,望陛下明察。”那个叫沈锡山的老者沙哑着嗓子道。

“陛下,此举有违我大宪祖制,按例应封其为七品武官,所赏白金亦以三千两为佳,请陛下收回成命。”霍劲见沈锡山跟他作对,越说越是火大。

“霍劲,你胆子越来越大了。”靖平把脸一沉,底下两人顿时住了口,“你说朕行事轮不到一介草民指手画脚,难道你以为你是阁老就可以了?哼!君无戏言,既已出口,岂有收回之理?如何处置于他,朕自有分寸!”

“是,臣一时失言,请皇上责罚。”霍劲见靖平发了火,也不得不服软,只是声音仍然是硬硬的。

“哼,朕召你们过来,不是让你们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吵架的。”靖平不悦道,“皇甫,此次护送国宝前往谷阳关,事关重大,你若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知政院的两位阁老也在,你们就在朕面前商量吧。”

皇甫怀月在一旁看戏有一阵子了,突然听到靖平唤他,这才回过神来,拱手道:“陛下,如臣所议,此番往谷阳关去,沿路并无险阻,只是臣想知道,重开谷阳之市,是否只为求三国和平,还是有心人策划阴谋的幌子?”

靖平一手敲着桌案,一手托着下巴道:“不管羽皇和辛皇是如何想法,朕此番完全是一片诚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就当做确实有人想谋我国宝,从中挑拨吧。”

“既如此,臣不妨直言,臣自当尽心尽力,护卫国宝。但人力有所尽时,若国宝不幸陷于敌手,臣请率本部秋实营,直捣黄龙,把他谷阳关闹个天翻地覆,不信国宝还能飞了去。”皇甫怀月大大咧咧道。

“陛下,臣以为皇甫将军此举有失妥当。”明仲站出来道,“以臣所见,羽皇此次下令重开谷阳之市,绝非图谋不轨。羽国最精锐的南北两军,其中南军刚征讨滩行人归来,急需休整,北军陷入北线与长毛的僵持,难以抽调,实无力发动一场大战。若我朝国宝在谷阳关丢失,即使为了颜面,我朝也不得不问责于羽皇,若有心人从中挑拨,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届时生灵涂炭,百姓免不了又是一场浩劫。臣再请陛下明察,辛国必将坐观我朝与羽国作龙虎斗,而安心休整在沙人之乱中损失的军力,待我朝与羽国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皇甫将军若是逞一时之能,恐怕正中了辛人的诡计。”

霍劲也出列奏道:“陛下,臣窃以为,当今之时,羽辛两国人疲马乏,而我大宪却是兵强马壮,此次出使谷阳关,大可以此为恃,结交两国从中渔利,若能与其中一国暗中达成联盟,先吞羽或先灭辛,到时以我军之强,再转过头消灭另一方易如反掌,则天下可定。陛下,机不可失,望陛下早作准备为上。”

“前日沈卿也为此事奏过一本,锡山,你说说你的看法。”靖平微闭着眼睛道。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羽国此时陷于北境战事,当谋羽为上策。且当今羽皇乃区区女流之辈,不足为惧,若夺其谷阳关天险,并与辛国结盟,必可趁势北上,势如破竹。至于辛国,只要我军牢牢占据谷阳关,扼其咽喉,制其粮道,纵其兵势再盛,也不过我大宪马前卒也,何足为虑。”沈锡山讲完这长长一句话,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似地咳嗽了起来。

“哼,八年前赵子仁将军曾想率军收复谷阳关,是谁一力阻止?如今却在这里假装高明。”霍劲似乎是跟沈锡山较上了劲。

“哎,霍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嘛。”一直没说话的安重达出来打圆场,“当时羽军挟新胜之威,锋芒甚锐,沈大人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吧。”

“明仲,皇甫,你们怎么看?”靖平没有理会几个老头子,转向两个年轻人。

皇甫怀月上前一步,启奏道:“陛下,末将也以为,此时正是收复谷阳关大好时机,臣请率本部为大军先锋,趁谷阳之市重开之时,先行混入,以作万全之准备!那些谋我国宝的宵小之辈绝不会想到,我大宪巴不得他们盗走海心珠,这样才算师出有名。”

明仲一向心思缜密,他虽然内心也支持皇甫的看法,但他知道靖平既然让他们说说看法,绝不会是想听到雷同之语,这个精明的皇帝一定早有自己的打算。他含糊道:“沈大人和皇甫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可臣觉得,是否太过于一厢情愿?羽皇和辛皇都是一时之人杰,皇甫将军所部纵然精锐,然深入敌境,后援断绝,若想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行此谋国大事,未免太过冒险。一旦弄巧成拙,皇甫将军势难幸免,我大宪亦将陷于不义之境地。臣以为,此事还当从长计议。”

靖平闭着眼睛,一语不发,几位重臣也只能陪着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半晌,靖平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一双虎目仰视前方,朗声道:“沈卿霍卿和皇甫所言,俱乃一时之计,朕不甚赞同。明仲,朕看你分明心中已有计较,为何不肯明说?你是朕的亲侄,朕待你视如己出,难道还会怪罪于你不成?也罢,你一向小心,不肯得罪于人,且让朕说与你们听。羽皇申姌此人器小,而辛皇随尹行却是志骄,器小而无远见,志骄则好生事,若朕决议进攻羽国,随尹行必不会见死不救,坐视我朝坐大,更遑论与朕结为盟友。若朕进攻辛国,则申姌必不会救他,她自以为坐拥谷阳关天险可以高枕无忧,偏安于一隅。哼,妇人之见,不足为虑,待朕取辛国之地,天下四分坐拥其三,区区一座城塞如何挡得住我百万雄师?朕意已决,皇甫,朕命你此次必须保护国宝安然无恙,明仲,你也随行前往,替朕出使羽国,暗中知会申姌共同出兵攻辛,若其执意不肯,至少也要迫她作壁上观。”

“皇上圣明,实乃国之大幸,臣敢不遵命。”明仲彻底心服口服了。

“好了,朕有些乏了,你们知道朕的心意就行了,都下去吧。”靖平再一次坐回椅子,闭起了双眼,这次他是真心送客,大臣们纷纷跪安告退。

待大臣们都退下有好一会儿,靖平突然开口了,声音里带上了一些在外人面前绝不会轻易显露的疲惫:“海鹰,关于那个维轩,去调查一下。”

靖平身后的屏风里,一个灰色的身影渐渐显露出淡淡的轮廓,如果皇甫怀月在这里,他一定会惊讶于这个灰衣人竟然能躲过他敏锐感知的搜查。

“不用调查了,这个维轩十七年前出生时,被人抱到那个偏远的小渔村生活下来,据属下所知,抱他来的那个人,正是李彬无疑。”海鹰淡淡道,似乎对这个颇有威严的皇帝也并不太畏惧。

“这么说,这个叫维轩的少年,正是我们一直在找的那个人?”靖平问道。

“陛下,我认为你可以叫他——宋维轩。”海鹰的声音有些飘忽不定,但说出来的话却着实让人震惊——谁都知道宋姓乃是前朝的皇姓。

靖平起身在房间里踱步,凝声道:“海鹰,你有几分把握可以断定?我看他天资聪颖,正直勇敢,本想刻意栽培于他的,若果真如此,朕也只有忍痛割爱了。”

“属下基本可以断定,若维轩并非前朝皇室血脉,李彬也不可能如此精心保护了他十七年。”

“朕还有一个问题。”靖平忽地停了下来,“如若李彬确实一直在保护他,这次为何要出面和他一起执行这个危险的任务?要知道,即使他们成功,也很难保证他们的底细不会被朕所掌握,就像现在这样。李彬身为前朝暗影侍卫长,被付以托孤重任,似乎不是如此莽撞之人啊。”

“这个,也非属下所知,属下亦只是据手头情报有此推断,还望陛下明鉴。”海鹰拱手一礼,姿势颇为古怪。

“唔,让朕好生想想,你也下去吧,朕要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