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救
字体: 16 + -

德国战斗机部队与美国重轰炸机群的战斗

第三卷 与魔共舞欧罗巴 德国战斗机部队与美国重轰炸机群的战斗

今天十分抱歉,媳妇一个外地的亲戚来我们这里旅游,他们一个局来了十六七口,中午晚上又是喝酒、又是唱歌洗澡的弄到晚上十一点半。回到家中实在是再也写不动一个字。这里烟斗对大家说声抱歉,这一章本来准备写关于德国空军的事情。没有办法只好发一章关于德国空军的资料,赖以充数。烟斗汗颜了,烟斗争取以后把这一章补上。

译者按:本文是当时联邦德国空军总监、空军中将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应美国空军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的要求所写。主要评述了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在对抗美国陆军航空队大编队重轰炸机群昼间入侵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效果。

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johannessteinhoff),1913年9月15日出生。1934年加入德国海军,1935年转到纳粹德国空军服役。第26昼间战斗机联队,不列颠战役时来到第52昼间战斗机联队,入侵苏联时担任jg第77昼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在北非和西西里地区作战。第一支喷气式战斗机联队——第7联队联队长。45年3月加入前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中将领导的jv44“专家中队”,飞me262喷气式战斗机。45年4月18日在驾机起飞时因故障坠落,本人严重烧伤,退出战斗。他在二战**执行了930次战斗任务,击落了176架敌机(内有4架四引擎重轰炸机),包括在me262喷气式战斗机上的6架战果,荣获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战争结束时为上校军衔。

战后他参与了联邦德国国防军的建立,先后担任联邦德国空军参谋长、空军总监、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74年退伍时为空军上将军衔。1994年2月21日在波恩去世,享年81岁。

--------------------------------------------------------------------------------------

首先,我想对二战前和二战中的德国空军作一些基本评论。30年代时德国发展起来的这支空军部队无论在数量、组织和构成上都不能适应它所承担的广泛任务。轰炸机部队在战略上没有受到重视,它既不是一支“战略轰炸部队”也不是一支“战术支援部队”,其实还不如简单说成是一支勉强“可以使用”的轰炸机部队。那些今天还主张“如果德国早日发展战略轰炸机部队,必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人们高估了当时德国的资源和战争潜力。

相反,美国和英**方按照一条更为清晰的思路发展出了一支“战略轰炸空军”。据我所知,在美国发展一支这样的轰炸机队伍比起在英国来遇到了更大的争论。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这阶段发展起来的“兰开斯特”(用于夜间轰炸)、“解放者”以及“空中堡垒”(用于昼间轰炸)等重轰炸机与其他性能良好的飞机一起完美地履行了它们的使命。

同时我也赞成一些对于英美战略轰炸的批评意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后的评论人员比起1943年作出决定的人们来,肯定聪明许多。如果盟军从开始阶段就将轰炸攻势的目标对准德国的能源工业(石油和电力)——在这里我甚至可以排除石油加工业和电力分配设施,而不是在几个目标之间转来转去(例如空军基地、工业设施、运输枢纽等等),那么德国早就大祸临头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是多么容易走入歧途、犯下戈林在不列颠之战中同样的错误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斗机部队的发展史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错误,缺乏远见、加上缺乏完善的计划,为敌人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它没有能赶上对手(盟军轰炸机部队)发展的步伐。举例来说,1940年时,这支部队基本上是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而且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也没多少改进。梅塞施米特me110战斗机是一种双座双发重型战斗机,配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无线电操作/领航员,是全天候战斗机最好的候选对象。但不列颠之战时,它执行的是昼间空战任务,使得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在1940年根本没有夜间作战能力,尤其是缺乏仪表飞行的能力。当后期盟军轰炸机群在白天深入德国进行战略轰炸时,德国空军由于缺乏全天候飞行训练,以至于它的战斗机截击部队经常被跑道上的浓雾或是厚云层所阻隔,不能起飞作战,或者是不能爬升到正确的截击高度,经常会迷航和丢失目标。

此外,如果当时世界上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米特me262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得到更好的规划和更强有力支持的话,美国重轰炸机群在1944年昼间突入德国的行动会遭受到比他们1943年在施魏因福特(schmandonoe第7昼间战斗机联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联队担任联队长。那时我们的me262上开始装备50毫米口径的r4m空对空火箭弹,每侧机翼下悬挂24枚,在距敌机群1000米处进行48发的齐射。结果非常棒:在对付敌人的密集编队时,一次齐射击落一架敌机是很通常的。但这种火箭弹并没有装备普通战斗机,只用于喷气式战斗机上。

在这场与敌人四引擎轰炸机群的战斗中,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损耗是非常严重的。缺乏经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战斗的进行,士气也逐渐低落。当然这也受到了整个国家不利军事形势的影响。每个飞行员都面临着很严重的困难,特别是在完成任务返回基地时。战斗经常发生在云层上方很远的地方,而经过混战、已经完全迷失方向、又燃油短缺的的飞行员经常得降到云层底下来寻找任何可以降落的地方。导航设施严重不足,使得许多飞机就这样损失掉了。那些剩下的飞机也降得到处都是,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采用这样一种作战规程:为了攻击来袭敌机的第二编队或者是应付当天的第二次大规模攻击,任何基地上的所有战斗机都要由一名临时指定的军衔较高的军官带领,在补充完燃油和弹药后组成编队前往攻击敌机群,而不考虑各飞行员原来所属的单位。我想不用特别指出大家也可以理解这样的编队作战效能必然大打折扣。

1944年底时,德国战斗机部队虽然还有一些那时世界上最棒的飞行员,但占绝大多数的都是些年轻和缺乏经验的新手。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初,数据显示年轻飞行员平均执行两次战斗任务后就会完蛋!另一方面,飞机的情况却非常好,事实上我们被后方送来的飞机淹没了:1944年10月一个月中,军工企业共建造了4300架战斗机!然而,燃油的情况却令人绝望,训练飞行几乎已经被取消了——不用说也知道,新飞行员去战斗时简直就是在送死。

今天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喷气式战斗机根本就没有交到担负截击对方轰炸机群任务的部队手中。直到1945年初,这种情况才稍有好转。希特勒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甚至可以这样说:他对于天空中的战斗毫无概念可言。但同时我也承认,即使所有的喷气式战斗机在一开始就投入对敌轰炸机群的战斗,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也是改变不了的。

在参加过这场与盟军轰炸机群之间宏伟战斗的德国飞行员中,只有少部分人活了下来。幸存者们都同意我的看法:攻击这些“空中堡垒”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那些和我一样穿越过天空中浩荡轰炸机“溪流”的飞行员中没有人能忘记这幅画面,而且我也可以肯定每个人能够完整回到基地时没有不感到欣慰的。

我希望通过我的描述,可以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为重要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斗争中的一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