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之战国风云
字体: 16 + -

第三百七七章 蜀中备战,硝烟再起



古凉郡城称为江州城,乃是长江上游的一座水岸之滨的城池,是巴中最为庞大的城池之一。

在江州下游还有一座城池唤作涪陵。

涪陵是巴郡属下的一座小城,城池方圆十余里,百姓约莫三四万人,驻兵五千,为首的将领乃是秦弥的部将胡赤。

受高岩的派遣,秦弥统领部下一万五千余驻扎于巴郡。

明面上,秦弥已经对高岩心服口服,言听计从。实际呢?他一直无法忘记叔父的仇恨,一直想要除去高岩麾下的大将典韦,为叔父报仇!

奈何,高岩已经病故,而典韦业已年迈,虽尚能出战,却远不如从前!

高贤即位,大力安抚秦弥、严颜等人,又加强了对他们的家眷的监视,恩威并施,使得众将不得不为他卖命。

毕竟是入川的第二道防线,秦弥闲来无事,便和谋士贾筒到涪陵游玩。

他们也听说了江东的变故。

秦弥向贾筒请教:“文和先生,江东吴主孙权竟有如此深远的安排,却是令人钦服呀!但不知,他为何舍弃了儒将席武贵呢?”

“席武贵少年显绩,征讨江东苗寨,屡屡建功,确得吴主厚爱!然,江东武氏始终是南楚皇帝眼中容不得一根刺,如芒在背,不得不去!”贾筒回答道。

听他这样一说,秦弥心中豁然开朗。

江东诸家门阀,以吴氏和武氏为盛。

其余家族远不如此两家,如此说来,身为君主的吴氏门阀自然不可能允许一个能够和自己相提并论的武氏门阀在自己身侧。

然而,地处江东,天下大乱,南楚皇帝又不得不借助武氏门阀的力量与汉朝对抗。

这便是,席武贵于曲阿战败,却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的缘故!

孙氏门阀东渡出海,舍弃了武氏门阀,实际上就是拔掉了这根刺!

真的是一个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布局。

“顾红锦真不愧是一代枭雄,行事果断,令人钦佩!”秦弥由衷地说道。

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年过四旬的将军,贾筒想起当年那个驰骋疆场、满身锐气的少年,心中颇有感慨,遂说道:“二十年前,主公随同尊叔驰骋疆场,义气英发,何等英雄?奈何造化弄人,主公心有所想,而力所不殆!顾红锦接父兄传承,却无进片功,实受刘玄德所限!他暗使部将东渡,实则一个霸王之心作祟!而主公却无称霸之意!”

言下之意,他是说秦弥虽然少年时在战场上十分英勇,留下了不少的英雄事迹;但是因为造化弄人,他没有跟对好的君主,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做好!孙权接下父兄留下的的基业,虽然因为刘备的限制没有建立一点功绩,但是他却有着一个霸王之心支撑着寻找到了一个可以称霸的地方。

“是呀!先生说的很对!二十几年过去,叔父留下的基业早就没有了,唯独还有这一万多兵马,却还成为了人家的打手!哎!如此生活,何时到头?”秦弥感慨的说的。

贾筒眼中的神采一闪而过,讳莫如深的一笑没有回答。

这个时候,贾筒看到了秦弥的无奈,也知道他心中的所求。

可是,中原已定,江南依归,唯独剩下西川。

高贤会如何?

暂时还不能定论

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高贤派遣司马懿统领大军南征蛮族,只留下了磕巴将军邓艾驻守斜谷。

韩遂据守着天水,抵挡着以马休、马超兄弟为首的西凉兵马,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蜀中兵微将寡,粮草不足。

这就是现状。

想到这些,贾筒心中一动,却又摇摇头。

将他摇头,秦弥不解的问道:“先生何故摇头?”

听到他的询问,贾筒抬头看着他,反问道:“主公,当今形势利于刘耶?利于曹耶?”

乍闻此言,秦弥一愣,回了回神说道:“高贤假行天子之事,虽有悖天理,却掌控了川中兵权势力,不可小窥耶!若是论今之天下,刘玄德已得天下九成,却一时难以攻入川中!”

“主公以为巴东严颜、张任真的受制于高贤耶?”贾筒望着东方,脸上露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神情。

“莫非他们”就在刚刚要问的时候,不远处出现了胡赤的身影,打断了秦弥的问话。

“启禀主公,城东马道上发现了巴东张任等人!”胡赤匆匆赶到秦弥面前。

真是说到谁,谁就来了!

这人还真的好念叨!

秦弥一笑,然后对贾筒说道:“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呀!看来,他们真的很不安分!”

“听闻张任武艺高强,确实是名上上之将。”贾筒回应道。

秦弥问道:“胡将军,张任一行几许人?”

“回主公,一行二十余人,除了秦弥还有一名文士!”胡赤回答道。

秦弥带着众人回到涪陵,便接到了来自驿站的拜帖。

打开拜帖,秦弥看了一遍,便交给了贾筒,言道:“先生有何见解?”

接过拜帖仔细的看了一遍,贾筒回答道:“怕是无事不登殿,来者皆有意!还是等来日会一会他们再说!主公意下如何?”

贾筒向来做事滴水不漏!

那是因为他为人十分小心,甚是谨慎!

不管什么事,他都要谋定而后动!

听从了贾筒的意见,秦弥派人送去了回帖,约张任次日相见。

送信人拿着回帖,回去后交给张任。

看完回帖,张任便找来萧山,说道:“秦弥约定明日相见。”

“很好!”萧山面无表情的说道。

见他毫无表示,张任问道:“秦弥进驻巴郡已久,我等如今贸然前来,他却只字未提!难道孝直以为无疑耶?”

“秦弥身旁有智谋不弱于卧龙、凤雏的毒士贾筒,若是连你我这般前来都不能猜透,那才奇怪呢?”萧山笑了起来。

“毒士贾筒?”张任对贾筒知之不多。

萧山说道:“贾筒,字文和,昔日李傕麾下的谋士。董卓被吕布除掉后,西凉军阀一分为四,分别被李傕、郭汜、樊桐和张济四人统御。初时,四人恐慌,欲弃兵马而逃,为贾筒所阻,这便有了后来的四贼乱朝之事!”

“原来是他?!”这件事情张任自然听说过,这才想起这个贾筒来。

萧山接着说道:“此人见识卓远,智谋非凡。后来见李傕、郭汜等人不能成事,遂依附于张济身侧,让张济成为了四人中最后的胜者!奈何张济战死,他便

让秦弥投降了高岩。”

两人闲来无事,对秦弥和贾筒议论了半天。

次日,张任头上戴着象牙束发,一身紫色镶着蓝边的锦缎长袍,一对雕花的银色护腕紧扎着袖口,腰间一条寸五宽的镶金腰带紧紧束住长袍,右垂手悬挂着一柄镂金雕花的宝剑,好不精神、好不帅气!

再看一旁的萧山,一身蓝色的锦缎长袍,头上戴着一纶方巾,腰间用一根腰带扎着,配上那两撇小胡子,微微的弯着腰,恰恰一副谦谦文士的样子。

涪陵城府门前的侍卫看到二人,上前拦住,大声喝道:“来者何人?可有拜帖?”

萧山将手中秦弥的回帖交给那人。

那人告了一声抱歉,然后派人带两人进去见秦弥。

秦弥、贾筒、胡赤等人都在府衙的旁厅内。

见两人进来,秦弥起身相迎,大声说道:“听闻子仲前来,绣大为欣慰!恰逢绣近日在涪陵游玩,与君见于此,亦是天意!”

“子荣客气了!”张任还礼,不卑不亢的说道。

其实,于礼,秦弥乃是兵马都督。张任当行下属之礼!

但是,张任不服他管,若是行了这个礼,自当是弱了严颜的身份。因为他乃是代表严颜前来的,那么他便是严颜的身份。

见他如此,秦弥脸色稍变既逝,又问道:“但不知这位贤士尊姓大名?”

“此乃我军中参赞萧山,法孝直。敢问子荣身后这位老先生莫非就是名扬天下的贾筒贾文和?张任问道。

“正是老夫!”贾筒上前和二人见礼。

秦弥又将胡赤介绍给二人,方请二人上座。

寒暄片刻,张任便言道:“久闻子荣武艺高强,枪法绝伦,北地枪王誉名天下,不知某可否有幸见识一二?”

乍闻此言,秦弥不由得一愣!

这厮怎的如此冒失?

他心中不解,回头望向贾筒,见贾筒微微点头,又以眼色瞟向张任,遂言道:“子仲谬赞。绣亦听闻公亦有西川枪王之誉,不如你我较量一番如何?”

此言正中张任下怀,他爽朗的哈哈大笑着说道:“某正有此意!事不延迟,速速寻个场地,你我较量一番!”

秦弥冲着胡赤点点头,然后对张任说道:“兄台请随我来。”

言毕,他起身朝外走去。

众人跟着秦弥来到了教军场。

胡赤已经安排士兵将秦弥和张任的战马牵来,在场地中央站好,每个人手中还拿着一柄长枪。这长枪可不是他们两人的,而是军中士兵所用的普通长枪。

见秦弥准备停当,张任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道:“子荣,你乃主人,你先请!客随主便!”

“好!请!”秦弥也不婆妈,遂大步流星来到场中。

张任紧随其后。

两人接过士兵手中的枪,翻身上马。

张任一抖手中长枪,挽出十二朵枪花,说道:“此枪弹性甚好!”

看张任一出手十二朵枪花,秦弥也不示弱,亦是抖出十二朵枪花。却听他说道:“某一生爱枪,麾下士兵多以枪兵为主,所有枪柄皆乃某亲自所选!”

听到这句话,张任心中不由得一动,随口说道:“受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