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生活在陆院
字体: 16 + -

10 月16日星期四化学武器

10月16日 星期四 化学武器

10月16日 星期四 化学武器

深秋了,夜越来越长了,白天却越来越短了。早上出操时,天还黑着,周围的一切好像都被黑纱笼罩着。我们在楼前站好,班长们检查我们军容风纪。脱帽检查头发时,瞬间感觉头上一凉,天气越来越冷了!

上午学习防毒面具。

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间,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的战争中,把掺杂硫磺和蘸有沥青的木片放在雅典所占的城下燃烧,有毒的烟雾弥漫城邦,这是战争中应用毒气的最早记录。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914年10月27日德军首次使用装有喷嚏性毒剂的105毫米ni榴霰弹,袭击了新夏佩勒的法军战地。1915年春,法军使用了75毫米野炮毒剂榴霰弹对德军进行了报复。从此以后,化学毒气开始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有了毒气,自然便会有人开发出预防毒气的工具。毒气战出现后,人们惊奇的发现被污染后的区域内,鸡鸭猫狗等动物都被毒死了,但是猪却没有死。原来猪的嗅觉异常**,它一旦发现有毒气袭来便马上逃窜,当周围毒气浓度无法逃离时,猪就会把鼻子和嘴深**进湿土中。后来,人们就依旧这种仿生学现象制造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的使用时属于公共基础,每名军人都要学习,不仅学习,还要考核;不仅要考核穿戴防毒面具时间,还要考核带着防毒面具奔跑。在春节野外强化训练或冬季野外拉练时,司令部一定会考核“通过染毒区域”。这就要求考核者在行进中用最短时间佩戴好防毒面具,然后用最短时间通过染毒区域。

带着防毒面具奔跑可是件异常“压抑”的事,特别是在冬天。带上防毒面具即使不奔跑也呼吸不畅,而在冬天带上防毒面具,不到一分钟镜片上便会上白雾。于是那种在云里雾里、呼吸困难的“天上人间”感觉就来了,再跑上几百米,便有一种缺氧的“冲动”。

下午室外训练,我们不在训练起步,而开始学习正步。所谓“踢出有风,落地砸坑”的正步,训练可是十分辛苦的。首先是练踢腿,反反复复的踢腿行走,就这样一下午。

晚上,队长兴奋的告诉我们:“我们中队是毕业阅兵方队中唯一一支带枪方队。”接着,中队开始组织训练:提枪、劈枪。于是从晚饭后发到枪到晚点名前,这7斤半的81杠就一直被我紧紧的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