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生活在陆院
字体: 16 + -

9 月2日星期二紧急集合

9月2日 星期二 紧急集合

9月2日 星期二 紧急集合

时间4:30,天微亮。

一阵急促、短促的哨声把我从梦中拉回现实,我躺在**正不知所措。走廊中响起班长歇斯底里的喊声:“紧急集合,紧急集合…”我慌忙起床,套上衣服,夺门而出,其他人也迅速动作。待我冲出楼门,见楼前已经站有几个。队长手中掐着绿色的军用秒表,时不时的查看着。全队人到齐,队长只是说了声:“带回,打扫卫生。”

上午的课:紧急集合。

紧急集合:军队在非常规状态下或演习情形下突然实行集合。通常以警报,哨声等为信号,在急短的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按备勤要求进行集中,一般要求集合人员按规定着装,配戴相关武器或装备。紧急集合是部队新成员的必修课之一,其对保持队伍的战斗力以及纪律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集合在中队门前,教员首先介绍了一下“紧急集合”的重要性,之后开始教授哨声分辨和背包打法。四个桌子拼成的简易平台上,教员将上面放着的被褥铺开,将大小各一个的背包绳放好,之后开始演示背包的打结方法。讲解结束后,我们解散,回班待命。

待命是件郁闷的事情,安静的坐在班里,焦急的等待。知道一定会来,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感觉让人有些神经质,精神一直紧张着。心情从期盼到焦躁,从焦躁到困乏,但是还要提醒自己提高警惕。

近两个小时的等待,我们都已经似睡非睡,那急促、短促的哨声突然响起,好似晴天霹雳。起身、跃起、从**拽被落地、对折、再对折、双膝压住、双手并用,快而有序的打好背包,抬头看已经有人夺门而出。起身出门,边跑边把背包背在身上,尽量节约每一秒时间。

营房的一层没有班级,我们一排在二楼,二排在三楼,三排在四楼。地理位置为我们争取了一定时间,我们并不是最后一名。营门前集合,一切并未就此结束。随之整队,前进,背负行装,1000米越野。这1000米可是有趣的1000米,因为有些人图快,胡乱的打上背包,这一跑动,背包松动脱落。待队伍再次回到营门前时,只见有人抱着被子;有人背包只剩一条绳挂在身后;有人被脱离的绳子绕住腿,摔破了膝盖;也有人绳子被子胡乱纠结在一起,搭在脖子上。

我的背包相对完好。背包的最快打发叫“一条龙”,绳子盘绕三段,之后整形成“三横两竖”,所以很容易走形。我用的是“两条龙”的打法,先将“两竖”打紧,之后整形。所以跑动中“三横”会走形,但是“两竖”稳固。还有一种打结法是和打结炸药包相同,绳绳向钩,绝对牢固,但是费时费力,所以无人使用。

人员到齐在楼前集合,教员开始讲评。此刻时间临近中午,骄阳正足,刚刚剧烈过,我汗流浃背,一动不动的站在队列中听教员讲评,任汗水从额头流下、从鬓角流下,划过面颊,在下颚滴落到地;从肩头流下、从腋窝流下,划过胳膊,在指间滴落到地;从腰间流下、从大腿流下、划过脚踝,浸湿袜子。

“应急拉动“是指紧急集合、携带装备物资,到达指定地点的一系列过程。我这第一次拉动,令我记忆犹新。这是在骄阳下的拉动,后来也曾经历过严冬午夜的拉动。因为过于突然,而且不能开灯,临近窗户的人干脆开窗户将被子扔到楼下,然后冲出门,在门灯光下打背包。我当时住临窗的上铺,也是如此。那一夜拉动三次,最后一次冲了个400米。再回到**,只觉得头痛欲裂,确也昏昏欲睡。

上午的拉动,直接影响到下午的理论课。然后,下午的酣睡必然导致晚上的折腾。

晚饭后,我去厕所,刚提上裤子,那可怕哨声忽然响起。神经瞬间绷紧,我冲进班,一系列的动作后,提背包夺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