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86章 胜利之门

第一百八十六章 胜利之门

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战斗吧,我的勇士;为你而战,我的女士”,也传到了隆德地区,周亚莉也有所耳闻。周亚莉听说“我的勇士”中的勇士指的是罗夫康。周亚莉起初也是将信将疑,但是后来周宾的妻子叶迪兰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周亚莉。周宾在与叶迪兰说闲话的时候无意中聊到了这件事,后来叶迪兰在与周亚莉的聊天中说到了这件事。周亚莉还就此事去问过郑维浩,郑维浩笑着对周亚莉说:“战场上总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这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坦然地去面对它”。周亚莉不介意那个伊曼鲁努公主吻了罗夫康一下,只是对罗夫康英雄救美的事感到好奇。周亚莉曾问过罗夫康他率特兵队去营救伊曼鲁努公主一事。罗夫康对周亚莉说,那只是为了彻底消灭蛮夷人顺带要做的事,并不是为了专门营救一个人。其实,罗夫康营救伊曼鲁努公主的最大收获是伊曼鲁努公主送给他的精钢锁甲。后来,一个伊曼鲁努的老者因罗夫康率领特兵队救了他们一行人,送给罗夫康一把星光之剑[注]。星光之剑和精钢锁甲,让罗夫康染上了一层伊曼鲁努那个古老的王国的神秘色彩,让他不平凡的人生添上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有了精钢锁甲的保护,让罗夫康在身中数箭下得以活了下来,在军医的全力抢救下,昏迷了数天的罗夫康终于睁开了眼睛,苏醒过来。见到罗夫康醒了后,周亚莉又流下了眼泪。伍德良告诉饼德,罗将军身体虚弱,必须尽早回到阿里斯达城休养。饼德连忙派人马把罗夫康护送到了阿里斯达城。

罗夫康是醒了,可眼下还有许多事要等着帝国一师的将领和郑维浩去处理。作为北方副统帅的郑维浩,在罗夫康无法行使统帅之职时,必须代行统帅之职,统率北方全军,做好特勒拉斯之战的善后之事。帝国的援军部队虽然在特勒拉斯的战场上,逼退了金军中央集团军群,但是斯甘尼斯之战却还未结束。斯甘尼斯的特克鲁仍在指挥达利纽曼的守军,负隅顽抗。陆希莱的海军陆战队和卡德茨的镶蓝旗军无法攻破特克鲁坚守的达利纽曼,战局依然胶着。鉴于此,郑维浩命令巴达武率二万人马攻打斯甘尼斯的达利纽曼。巴达武的二万人马,是一支混合部队,三旗军各五千人,外加帝国一师五千人马。巴达武领着二万人马,攻打达利纽曼的西面城墙,那里是达利纽曼城防最薄弱之处。

当特克鲁得知金军已被帝国援军击退,镶白旗统领巴达武率数万人马兵临达利纽曼城下,特克鲁感到达利纽曼无法坚守,但特克鲁决不向陆希莱投降,他决定向巴达武投降。特克鲁作出这样的抉择是,他与陆希莱互有芥蒂,且这次他的守城部队与陆希莱部激战数日,双方伤亡都比较大,一旦他向陆希莱的部将投降,不会被他们轻饶,极有可能会遭报复。而巴达武跟特克鲁无怨无仇,向巴达武投降,能够得到他的谅解,保全自己。特克鲁派人向巴达武洽谈投降之事,特克鲁的代表向巴达武表示,特克鲁将会率他的部将官兵向巴达武将军投降,只希望巴达武将军能确保特克鲁和他的官兵家眷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巴达武对特克鲁的代表说道,只要特克鲁及他的部下能真诚地向帝国军队投降,他能保证特克鲁和他手下家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巴达武警告特克鲁的代表,不要耍花枪,若搞假投降,必踏平达利纽曼。

在得到巴达武的承诺后,特克鲁亲自到巴达武的驻地,向巴达武交出了自己的佩剑,以示投降。特克鲁向巴达武保证自己的部下会全体向巴达武将军投降。同时,特克鲁希望巴达武将军也能信守诺言,确保他及他部下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巴达武表示,他会信守承诺。特克鲁和他的部下遂向巴达武投降,巴达武的人马进入了达利纽曼,斯甘尼斯之战最后以帝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

特克鲁投降后,陆希莱的部将要求严惩特克鲁和他的将领,巴达武不肯,这引发了一些陆希莱的部将对巴达武的不满。在达利纽曼之战中,陆希莱的海军陆战队出力最多,可最先入城的是巴达武的人马。巴达武的部队在达利纽曼中什么也没做,却堂而皇之地进城夺取了战果,巴达武还包庇特克鲁和他的部下。陆希莱的一些部将指责巴达武,没有权利这么做。巴达武反诘道:“我没有权利,你们也没有这个权。”为了能够平息陆希莱一些将领的怨气和不满,巴达武说:“关于如何处理特克鲁及他的部下,你我都没有权利,这事必须得由统帅部来做处理”。巴达武上文给郑维浩,说道特克鲁向他投降时他曾做出保证,只要特克鲁率部投降,便保证他们人身及财产安全,他必须信守承诺,特克鲁和他的部下官兵如何处理,由北方统帅部作最后的处置。

郑维浩在看过巴达武的上文后,作出的答复是,让巴达武派他的部下官兵把特克鲁等人押到阿里斯达,交由北方统帅部处置。郑维浩还给巴达武及陆希莱和他的部将下达指示,示文中,郑维浩把达利纽曼暂交给陆希莱的部队管理,巴达武的人马及卡德茨的镶蓝旗撤出城去,卡德茨的镶蓝旗军退回原地,巴达武的人马则“听候指示”。

特克鲁和他的一群将士家眷被押解到阿里斯达,郑维浩把特克鲁和他的那帮人分成两批,普通的士兵押到后方的都哈滨、鲁斯珀德、拜柏巴等地罚作劳役,特克鲁及他的那帮将官则押到帝都曼蒂兰斯特,听候帝王及帝国中央的处置,他们的家眷可随同前往。特克鲁和他的将官被押解到曼蒂兰斯特后,帝王明威俊和相关的官员商议如何处分特克鲁和他的将官。特克鲁的斯甘尼斯虽然依附金国,但特克鲁这么做,跟德里埃一样,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特克鲁从来没有率兵攻打过帝国,所以特克鲁没有与帝国结怨。帝王和他的那帮中央官员对特克鲁恨不起来。于是,帝国中央对特克鲁和他的将官的处分是:削去所有职务,革职为民,且永久不得进入帝国北方。就这样,特克鲁和他的将官连同他们的家眷成为帝国普通的子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斯甘尼斯之战结束后,金国下区东边的战事已经平息。在金国下区的西面,费朗的数万金军仍驻扎在丰舟和永龙一带,董向焘的人马仍与之对峙。董向焘不时地向阿里斯达的统帅部发来敌军的情况。郑维浩下示董向焘,敌不动你们不动,敌若动,你们则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在特勒拉斯之战结束,金军中央集团军群撤出战场,回到金国上区后,郑维浩判断西面金军要么仍停留在原地,要么也跟随金军的主力军团一块回到金国上区,不会有其他别的行动。当然,为了以防万一,郑维浩提醒一下在特勒拉斯的帝国部队,注意西面金军的动向。

在特勒拉斯之战结束后,战场上遗留帝金双方数万具人马尸体,包括庞大的野犸象尸体。特勒拉斯大草原上是一片狼藉,光是打扫战场,就需要出动一部分人,花一段时间。在巴达武率两万人马前去攻打斯甘尼斯的达利纽曼后,郑维浩指示由饼德指挥除菲歇姆人马外的一切帝国部队。郑维浩还指示饼德,留下一部分人马做好善后工作。在特克鲁率部投降后,郑维浩下文指示饼德和菲歇姆率部退到达利纽曼一带,与巴达武的部队会合。德里埃去文给阿里斯达的郑维浩,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同时希望帝国援军的一部在特勒拉斯驻留一段时间。郑维浩在看过德里埃的上文后,下文答复道:

德里埃将军害怕帝国部队一撤可能会遭致敌军打击的危险不必过于担忧。金军遭致重创,已无力发动攻势。将军所担忧西边之敌可能会来攻击脱布涅顿及波黎亚,这种可能其实很小。西边之敌有我帝国七万将士牵制,不可能向东攻击你们。如果他们真的前来攻打你们,那么我帝国七万将士将会出动,对付他们,而东边的帝国军队亦会快速增援你们。所以你及你的部下官兵和你的子民不必担心敌人的前来。若敌来,帝军之部队必会像击退特勒拉斯之敌一样赶跑他们,确保将军和你的军民安然无恙,我们向你保证。

得到北方统帅部的答复后,德里埃稍感安定。郑维浩一直在关注着西边费朗金军的动向,郑维浩让饼德、巴达武和菲歇姆的人马驻留在达利纽曼一带,就是为了防备费朗金军的来袭。郑维浩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费朗的金军东移攻击德里埃的话,那么饼德、巴达武和菲歇姆的部队将会前去对付费朗的金军,将费朗的金军击退或重创费朗金军主力。不过,郑维浩和身边的将领认为,费朗的金军东移攻击脱布涅顿的可能性不大。

费朗在得到金国君王迈立阳的命令后,率部北返金国上区。在得到西边金军北上返回金国并加以确认后,郑维浩下令三旗军和纽爱尔骑兵回到原地,饼德和董向焘率帝国一师官兵和菲歇姆的部队回到阿里斯达。至此,特勒拉斯之战才算真正结束。特勒拉斯之战,是帝金两国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参加决战的帝金两国兵马人数加起来有五十多万,其中金军参战人数约有二十三万,帝国北方军队参战人数有二十八万之多。特勒拉斯之战有三个战场组成,特勒拉斯之战、斯甘尼斯之战和西线的对峙战。由于特勒拉斯是帝金两国军队决战的主战场,也是整个战事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所以帝国史把这场帝金两国爆发的决战称之为特勒拉斯之战。

特勒拉斯之战结束了,但是围绕着特勒拉斯之战的话题却甚嚣尘上,其中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帝国北方一些将领的心头上,那就是罗夫康将军在特勒拉斯之战中有没有牺牲?那些远离战场的将领们无法准确得知罗夫康是否还活着的消息,使他们心头一震的是帝王下发给他们的任命郑维浩为北方统帅的通令。在看到郑维浩成为北方统帅的命令后,陆希莱似乎知道了罗夫康将军的命运。通令中还附有郑维浩下发的示文,示文中明确写到收到此令的将领不要把这个命令传出去,“以免引起所部将士及百姓的无端猜忌”。与陆希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哈盛莱、董向焘和卡德茨等人。不过,很快北方的将领们就得到罗夫康将军还活着的消息,郑维浩下文给北方的将领们,写道“罗夫康将军在与金军的决战中受伤昏迷了过去,经军医的抢救,苏醒过来。现罗将军生命已无危险,但身体虚弱,需一段时间的疗养。所以在罗夫康将军疗养期间,由我代行北方统帅之职”。

罗夫康将军还活着,这无疑安定了北方军民的心。无论是帝王还是郑维浩以及其他将领,他们心中都清楚地知道此时罗夫康若战死沙场对帝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帝国北方还离不开罗夫康,尤其是面对着强悍善战的金军,离开了罗夫康的运筹帷幄,就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帝王明威俊知道,找一个人代替罗夫康很容易,现成的郑维浩就可以,可要找到一个与罗夫康水平一样的将领镇守北方,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罗夫康给了帝王明威俊太多的惊喜,短短几年就把战线推到了凌河一线,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役,直至在特勒拉斯之战中重创金军主力,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所以,当从郑维浩的上文中得知罗夫康已脱离生命危险,苏醒过来的消息后,帝王明威俊的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帝王明威俊指示郑维浩在罗夫康将军疗养时期,由郑维浩暂代罗夫康之职,处理北方军政事务。明威俊让郑维浩把这个通令下达给北方的将士。在金国下区西部的费朗的金军陆续北撤,返回金国上区后,金军在下区给帝国北方的威胁算是暂时消除了。在战后的阵亡官兵统计中,帝国北方统帅部得出的数据是金军阵亡七万多人,帝国北方各军将士战死不足五万。这与金国统计的帝军阵亡七万之多,金军战死者不足五万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双方把两军阵亡将士的人数对调了一下。显然,无论是帝国还是金国,都夸大了对方阵亡的人数,缩小了自己战死者的人数。从广义上讲,参加特勒拉斯之战的金军还应包括金国的雇佣军和特克鲁的部队,而帝国参战的部队除了来援的各支帝国部队,还应包括德里埃的波黎亚守军。

当郑维浩看到金国高层下发张贴的金军骑兵踏在七万帝国将士尸骨骷髅的宣传画时,他笑了笑,不置一词。在郑维浩看来,不管金国高层如何卖力宣传他们在这场战役所取得的战果,都无法掩盖金军在作战中主动撤退的事实。毫无疑问,帝国的北方军队是特勒拉斯之战的胜利者。

郑维浩在阿里斯达召集北方全体将领的总结会上,说:“在特勒拉斯之战中,我帝国北方部队共歼灭金军七万多人,自身阵亡官兵四万多人,击退了金军对波黎亚的进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虽然这场战役,帝国将士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死了三个联队长,罗将军也一度误认为已经战死。但是,我们用如此高昂的代价获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对金军的大胜,是值得的。我们庆幸,罗将军并无大碍,在未来会继续领导我们跟金军作斗争。这次决战的胜利,对帝国,对帝国北方注定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毫无疑问,特勒拉斯之战的胜利极大改变了我军在北方的态势。如果说,我们保卫凌河城之战的胜利给了我们战胜金军的希望,那么我们在特勒拉斯之战中力挫金军主力军团则让我们打开了一扇战胜金军的胜利之门。”

注:此战发生于帝王三世二十二年九月,罗夫康的特兵队在西北偶遇一群将遭到蒙古汗军骑兵攻击的平民百姓,其中有一些是伊曼鲁努人。为了保护这些百姓,罗夫康率领特兵队与蒙汗骑兵作战,救了这些人。此战记录于罗夫康在帝王三世二十二年九月写给帝国军部的一份报告,报告中写道“九月十六日,在帝国西北部的西北方向上,看到一群百姓将遭到蒙汗骑兵的袭击,为了保护这些百姓,职率特兵队八百人迎战敌人。职见敌群不多,采取两翼包抄,围歼敌骑,共斩杀蒙汗骑兵二百多人,特兵队伤亡一百零八人,其中阵亡三十六人。由于担心敌有大部队跟随,战斗结束后,带上阵亡的战士,匆匆离开了战场,对斩杀的敌骑人数未有准确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