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166章 猎豹行动

第一百六十六章 猎豹行动

帝王四世十四年九月,发生在帝国北方前线的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胜利者和失败者各得其所。金军贝勒费朗领着他的部队回到了驻地后,宣告费朗的这次突袭以完败告终。在这场战斗中,费朗损失了一万三千多人马,损兵折将,伤亡颇大。从满怀期望的出发到深感失望的归来,战败后的费朗心里感到无比失落,他知道这次自己做了一件无法挽回的大错,他必须为这次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人总是要面对现实,费朗不得不给金国君王迈立阳通报自己这次率兵出战的经过及结果:

……因而此次出战,为将事先做好了周密的部署,紧紧盯住敌之运粮大队。在他们行至露营住宿时,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出动,赶在天亮之时攻击了他们。敌仓皇应战,在我军的猛攻下,猝不及防,被我军围追堵截。本以为不出多时,消灭敌运粮队及护卫大队指日可待。不料,敌援军迅速来援,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敌军的进攻下,我率部沉稳应战,迅速撤离战场。只是敌紧咬我军尾部不放,为使主力部队脱身,不得不忍痛割爱,弃尾部于不顾。此战,我军杀伤帝军约万人,自身伤亡二万,作战身死者一万三千人……

费朗上呈给金国君王迈立阳的这份战报,是一份典型的文过饰非的报告。战前作战的策划和部署是极为详细啰嗦,战斗的经过和结果则是几笔带过,简略述之。在对战斗的总结中费朗写到:“对敌人快速增援始料未及,考虑不周;我军前后连接不紧密,出击过于仓促;没有把握好战机,心太急。”

费朗战败的消息传到金国的高层,在君王及亲王贝勒诸将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金国君王迈立阳特地召集四位亲王处理费朗战败一事。迈立阳还把费朗写的战报给四位亲王过目。在看过战报后,智亲王艾敏博葛说道:“此次作战失利全系费朗贪功冒进,给帝国军队歼灭费朗一部创造了战机。费朗的这次出击过于冒失,深入到帝国的前线,置于帝国军队的攻击之中,完全是把自己的脖子架在敌人的刀下,怎么能不作战失败。”

睿肃王洛瑞什支持道:“我觉得智亲王所言有理,此次我军战败是败在我们自己身上。费朗不冒进急进,就不会出这种事。”

“那我们该怎么处理此事?”君王迈立阳问道。

旗王阿勒儿开口说:“虽然这次费朗出师不利,但是我们仍应信赖他,重用他。同时,君王也应该提醒费朗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让费朗谨记教训,从中吸取教训,也许就是我们金国之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阿勒儿的话,其他三位亲王都表示赞同。最后,在征得了四位亲王的意见后,金国君王对费朗作出了如下的处理:“此次失利,影响恶劣,挫伤我金军士气。费朗贝勒应牢记教训,以后如没有命令,不准再擅自行动,望谨记。金国下区所部仍由费朗率领,再向你们增派一部,补充损失之兵力。费朗贝勒当恪尽职守,望所部将士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挫败敌之任何企图,捍卫金国。”

费朗在得到君王对他的处分后,松了一口气,眼前的危机是过去了,君王给了他温和的申诫,并再给他补充一部分兵力。费朗继续率领所部与凌河城的饼德部对峙。有了这次的教训后,费朗再也不会主动率部出击了。现在费朗要做的就是等着帝国军队的主动攻击。

这次尼赛洛率部护卫运粮队到前线突遭金军大部队的进攻,尼赛洛对金军长途奔袭的大举进攻有点措手不及。好在镶白旗军和萨富默部的及时来援使来犯的金军渐感力不从心,撤出了战场。在这场战斗中,尼赛洛部伤亡二千多人,战死者近千人,所幸的是运粮队在尼赛洛部的保卫下安然无恙。在掩埋了敌我双方的尸体后,尼赛洛部护卫着运粮队到凌河城和饼德部驻地,顺利完成任务后,回到了阿里斯达。

回到阿里斯达,尼赛洛向罗夫康汇报了这次护卫运粮队时与敌人作战的情况。罗夫康在听取了尼赛洛的汇报后,对尼赛洛以及所部将士在遇敌时的临危不惧给予了褒奖,同时罗夫康提醒尼赛洛以后护卫运粮队的时候要提高警惕,防备敌人有可能出现的突袭。

这次在帝国北方前线发生的战斗,帝国军队共歼灭金军一万三千人,是帝王四世明威俊执政以来帝国军队对金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所歼灭金军的人数超过了第二次凌河之战。这场胜利对罗夫康及帝国北方的军民来讲是来之不易,又是意料之外的。有不少人认为这次金军主动来袭,被饼德部和镶白旗军围攻是罗夫康诱敌深入之计,是罗夫康让尼赛洛率部和运粮队在野外宿营,诱使金军进入到帝国军队的包围圈中所致。这种说法显然夸大了罗夫康的能力。

诚然,罗夫康预见到尼赛洛率部护送运粮队到弗玻里圣和凌河城有可能会遭到金军的进攻,但罗夫康肯定猜测不到尼赛洛部哪次会遭到金军的进攻。况且作为当事人尼赛洛从未得到罗夫康除了护送运粮队之外其它别的指示。所以这次帝国军队能歼灭来犯金军的一部,一是靠金军的主动“配合”,深入到帝国北方前线,给饼德部可乘之机;二是各军各部协同作战,围攻来敌;三是饼德的临场指挥及参战将士的英勇作战。以上三点才是帝国北方军队为什么能在这次作战中完胜金军费朗部的原因,而非罗夫康的料事如神。

费朗率部出击的失利对金军来讲虽是一件令人丧气的事,但是在阿勒儿看来,费朗的这次兵败也许不是一件坏事。阿勒儿率一万多金军将士北征归来,这次向北远征,阿勒儿并未取得什么战果。越向北,天气越寒冷,居住的人就越少,阿勒儿率部北征的目的不是开疆拓土,毕竟没有人会傻到喜欢向往迁居到苦寒之地,除非迫不得已。阿勒儿率部北征的目的是看看向北更远处还有没有像卜赛亚托这样能为金军提供即战力的部落,雇佣这样具有武装力量的部落为金军所用。

卜赛亚托,全名为阿尼?卜赛亚托,他们是北方的一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部落,因所活动的区域距金国北方的边境不远而与卡布诺尼人有不少接触。卜赛亚托部落的首领达旦多夫曾到金都米里斯提拜见过金国君王迈卡威。达旦多夫拜见迈卡威是想让卜赛亚托人与卡布诺尼人进行贸易交往,使得双方各取所需:卡布诺尼人从卜赛亚托人得到卜赛亚托的特产,熊皮、象牙等;卜赛亚托人从卡布诺尼人得到他们想要的食物,如奶酪、好酒等。迈卡威同意了达旦多夫的互通贸易的请求。迈卡威一开始并不了解达旦多夫的卜赛亚托部落,等到他看到卜赛亚托人进贡给他的巨大的象牙时,迈卡威对那么大的象牙颇为好奇,就向卜赛亚托人问起象牙之事。卜赛亚托人回答道,这象牙来自于他们部落的坐骑野犸象。后来,迈卡威派人到卜赛亚托那里考察,发现卜赛亚托人有一支属于他们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引起迈卡威等将领重视的是卜赛亚托人的坐骑野犸象。

其实,卜赛亚托人用野犸象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狩猎和牵拉重物。卜赛亚托人骑在高大的野犸象上可以射杀白熊、海象和海豹。当卜赛亚托人捕获一头重达数吨重的鲸鱼时,可用野犸象把数吨重的鲸鱼拉到他们的住地。当然,野犸象可以被当作一件武器,威慑敌人。这一点倒是被迈卡威看上了。迈卡威觉得应好好利用卜赛亚托人的这项利器为金军所用。为了能雇佣到卜赛亚托人的野犸象战队,迈卡威与达旦多夫达成一个条约,即卡布诺尼人无偿给卜赛亚托人一部分所需的食物,卜赛亚托人则借给金军一支野犸象战队,野犸象战队的吃喝由金军负责,若有损失,卡布诺尼人以相应的实物补偿。

阿勒儿这次率部出征,除了看看向北远方有没有像卜赛亚托这样的部落外,还有就是再从卜赛亚托人借来更多的野犸象战队为金军所用。阿勒儿的北征没有发现能提供给金军帮助的像样点的部落,冰天雪地,越往北人愈少,即使有人,在阿勒儿看来对金军也没什么帮助。率部返回,阿勒儿与卜赛亚托人洽谈野犸象之事,卜赛亚托人爽快地表示可以再给阿勒儿更多的野犸象战队,条件当然是丰厚的物资回馈。回到金都米里斯提,阿勒儿对金国君王迈立阳说到卜赛亚托人的野犸象战队一事:“我们可以从他们(卜赛亚托人)得到更多的野犸象战队,给他们更多的好吃好喝的东西就可以了”。

阿勒儿的出征任务结束后,他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与帝国北方军队对峙的南边的战线上。费朗金军的出师不利,使阿勒儿灵光一现。阿勒儿忽然想到金军可以利用帝国军队趁胜出击的心理,引诱帝国军队主动进攻费朗的金军。当然,阿勒儿认为罗夫康不会轻率作出这一决策。但是,考虑到罗夫康这个人惯于主动出击,以及罗夫康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特性,顺着罗夫康奇诡大胆的出兵计策,阿勒儿把目光扫向了连绵不绝的贡雅拉玛山脉和安莱托布。阿勒儿潜意识地认为罗夫康在西部出兵,会把进攻的目标定在安莱托布和费朗的金军身上。理由很简单,安莱托布和费朗的金军是金国下区仅有的能使罗夫康的帝国一师垂涎的两块肥肉。

阿勒儿觉得利用好安莱托布和费朗部对罗夫康部众的**力,趁罗夫康率大军攻打安莱托布和费朗部的时机,金军倾注全力,与罗夫康的主力军团在金国下区的西部决一死战,重创罗夫康的主力军团。这一作战设想在阿勒儿看来完全有实现的可能,阿勒儿开始着手策划这场大战,并把这个与罗夫康大军的决战计划取名为猎豹行动。